APP下载

“随文练笔”

2016-11-19苏延俊

师道 2016年4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随文指向

苏延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的价值导向,学就是为了用。这一宗旨是明确的,因此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语言实践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与练笔之间的对接,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化为无痕呢?这就亟待于我们进一步关注“随文练笔”。

一、关注“写什么”还是“怎么写”

“写什么”是决定其“内容”,而“怎么写”指向的就是方法、技能。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很多专家也都撰文呼吁,教材内容只是给学生提升言语内容的一个“范例”,其例更倾向于“写作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其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视野,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的尴尬。因而对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重视得还不够,再加上练笔内容和文本内容不完全吻合,并存在一定的偏差,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滞缓。

比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结合和对比的手法展现樟树“保持香气”的特点。在处理这一自然段随文练笔的时候,我们如果另起炉灶,让学生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去写一种植物或动物,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写什么”上,这样一来就偏移了随文练笔的指向,使得学生的受益“趋窄”了。如果我们就地取材,运用先概括后具体和对比手法,描写樟树“生命力旺盛”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利用习得的方法,巧用文本中的资源进行练笔,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怎么写”上,就既是一种方法的落实,又便于检查反馈学生的习得情况,同时也便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和资源共享,这样更利于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处说的关注“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不是贬一褒一,两者不可偏废,也无轻重之分,最合适的是在关注“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写”。这样的随文练笔如果长此以往,便能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上更多地得益。

二、关注“练笔”明确“指向”

随着语用意识的提升,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尝试着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但在平时的执行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实施得不够严谨,较为随意,使得有些练笔训练不符合文本要求和情境需要,造成阅读和写作的严重割裂,从而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关注“练笔”,更要明确练笔的“指向”,使它更能契合学生文本阅读的期待心理,这样的高度融合才能取得更佳的练笔效果,才能水乳交融,成为一体。

比如《大江保卫战》一文是一篇“点面结合”的好范例。在写到“点”黄晓文时,作者抓住其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他英勇顽强的特点,也透过他把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为了练习“点面结合”,让学生去写一次劳动场面、大课间活动、课间十分钟……由于练笔的强行介入,使得学生从文本的情境中一下子抽离出来,使得阅读过程产生了思维的断裂,反而影响了言语的习得,偏离了“航向”,也易于分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此处设计时,我们不妨抓住黄晓文经简单包扎、冲上大堤后的省略号做些文章,让学生进行一些细节描写的训练,更能深化人物形象,体悟人物品性,突出我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这样的无缝链接,既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让这一“点”更加形象鲜明,使这一“点”更成为了“点”,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同时,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连一个标点符号也别放过,读出标点符号背后的真正内涵,此可谓一举多得。

三、关注“形式”还是“价值”

随文练笔的形式有很多,其切入点也有很多。我们只是一味地为随文练笔而练笔,还是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更多地关注其“价值”呢?这一点恐怕无须我多言。在此赘言,更多地是想提醒大家应注意随文练笔的“价值”,这样才更行之有效,有的放矢。

我们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经常看到老师们抓住“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对所有的内容进行承接串连,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或练笔。低年级如此,中年级亦然,到了高年级还是层出不穷。这样的练笔看似从细节到整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是频繁的、不适时机的训练,反而失去了其价值。

比如《秦兵马俑》“武士俑”一段中,“有的……有的……”是概括地描写了武士俑的不同形态。而《欢乐的泼水节》中“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这一句式其价值在于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将人们在泼水节肆无忌惮、自由自在的氛围写了出来。因而,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的语言信息,仿照其写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这样的举措才是相得益彰,不是为了“语用”而“用语”。我们只有潜心研磨句式,借鉴范例,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新颖有价值的言语形式训练,才会指向明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诸如此类的训练不是不可,而是应根据不同语境,不同年级段学生,不同言语特点,更有机地进行练笔训练,从而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适时、合适地加以利用,抓住其价值,明确指向,紧扣阅读和表达的内在联系,破解其言语密码,做好“吸纳”和“倾吐”的有机衔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言语智慧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随文指向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