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体验,构建活动基础
2016-11-19王苑
王苑
摘 要: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土壤,是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选择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或是已经发生的事例,让活生生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课本的距离,产生亲和感,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当前还有为数不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高、大、空,是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政治观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差甚远。而实际考查时,卷子上又多以具体材料形式出现,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实例时束手无策。学生知行不统一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形势。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时时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环境里,既提高文化素养,又提升道德品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铺好起点
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导入形式上一定要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内容上一定要充满生活情趣,让人眼前一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眼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在课堂开始阶段就处于高昂状态。如教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利用声像俱佳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生动具体地展示一系列的中华文化:中国旗袍、中国功夫、长城、故宫、动画演绎的千变万化的“龙”字……当播放奇妙的四川变脸短片时,当展出异彩纷呈的《千手观音》舞剧时,当打出名扬世界的太极拳时,学生内心肯定会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深震撼,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就会更深入一层。
若学生的学习之旅从感兴趣、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就能够很快引发学生共鸣,整节课的学习自然会顺风顺水。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努力在点题、激趣、凝思等方面开发生活化资源,为我们的课堂奠基有效的起点。
二、创设情境生活化,积累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圆心,用最鲜活的生活事例作为辐射背景来创设情境,既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着眼学生的发展要求。学生身临恍若真实或似曾相识的情境中,一定会深受感染。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课堂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授《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一课时,教师把两个女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搬到了课堂之上,设置了时空交换,还原了当时发生的一幕:小A和小B是一对无话不谈的闺蜜,一天课间,小A和小B在走廊上聊天休息,这时高大、帅气的男生小C从教学楼下走过,小A 悄悄对小B说:“你知道吗?小C是我的男神呀,我经常梦见他呢。这是我的秘密,告诉你,可要替我保密啊。”小B听了以后虽然很吃惊,但是也明确表示一定保守秘密。谁知道午饭后小B就不由地把这个秘密公布于众了。于是有关小A暗恋小C的流言就四处乱飞,小A 恨死了小B,很后悔把秘密告诉小B。
这个案例里面不看对象说老实话的惨痛教训告诉学生: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并不意味着要公开自己的全部秘密。学生通过全身心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这种体验是自己总结得出来的,特别有利于积累经验,有利于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活动内容生活化,化难为易
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教育性很强的科目,具有深刻的理论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懂,能够融会贯通,就必须将理论寓于案例之中,通过创设相应的社会环境,诱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产生接受知识的内在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样才能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思想品德课也才会充满生机与生活气息。如教授《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一课时,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表演小品,让一名学生扮演“高个子”向小学生敲诈、勒索,另一名学生扮演“路人”,亲临威逼现场,看到高个子学生鬼鬼祟祟地守在学校门口的拐角处,等那些独自路过的小学生,然后逼迫其交出自己的零花钱。路人看到这些,悄然离开,拨打110举报。“公安机关”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依法带走了“高个子”。
直观形象的小品表演,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慢慢地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理论联系生活的思维惯性。
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唯有树立生活化的观念,合理开辟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方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真正引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贯彻落实生活化的课改精神,懂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切身体会,并且转化成无言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孙晓芳.生活化地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3,(3).
[2]张伍民.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学习进步[J].学周刊,2013,(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