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6-11-19崔建勋张辉玲白雪娜
崔建勋 张辉玲 白雪娜
摘 要: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发展现代农业。本文概述了广东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进一步提出探索科技驱动、产业联动、要素拉动、装备带动、市场推动 “五大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广东;现代农业;SWOT分析;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4-0004-07
我国自1949年开始探索农业现代化问题。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已进化为当今的建设现代农业问题[1]。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2]认为,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3]。现代农业以整合各种金融资本、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农业装备、采用开放共享的创新发展理念、融合第二三产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价值链为标志,是集经济、生态、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4]。现代农业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探索,没有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一、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立了水稻、生猪、特色蔬菜、岭南水果、花卉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大协作、大攻关、大服务,农业科技贡献率从201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62.7%,高出全国约6.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二。
(一)农业良种选育水平
广东是我国传统的育种强省,建立了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选育了一批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市场应用前景好的优良新品种,优质稻、超级稻、鲜食玉米、生猪、家禽等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黄羽肉鸡种苗供应量占全国的65%,全省主要农作物、生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7%、95%、85%。广东引导种子企业在雷州半岛、粤东北等优势产区建立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全省有种子经营单位4000多家,其中14个种子企业成立了种业研究院/所并开展商业化育种,具备育种科研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有17家。此外,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新良种的推广应用。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产业平稳发展,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21亿元,其中粮食产量1357.34万吨(稻谷产量1091.60万吨,全国第九)、甘蔗产量1504.67万吨(全国第三)、蔬菜产量3274.75万吨(全国第九)、水果产量1438.49万吨(全国第五)[5]。水果、花卉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区域基本形成,香蕉、柑橘、荔枝、菠萝、龙眼等岭南特色佳果和花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畜牧水产业方面,201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429.43万吨,保持全国前列;家禽(9.51亿只)、水产(836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禽蛋(32.97万吨)、奶类(13.51万吨)产量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5]。全省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生猪、肉鸡、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1%、80%、95%。
(三)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主要省份相比,广东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仍有待提高。2014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6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机电排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2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与沿海主要省份相比各指标均位居下游水平。而农业机械化水平,2014年全省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650瓦/亩)位居东部各省中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4.3%,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排全国20多位。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样板。江门开平、湛江垦区、河源灯塔盆地和韶关仁化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初现,其中河源灯塔盆地在国家组织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二。目前,积极推进5个国家级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创业园和3个省级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全省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93个。
二、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探索。广东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创新融合、集约高效、开放合作、绿色精品”的发展目标,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并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Strengths,S)
1.地方特色产业凸显活力
广东大力发展“质优、特色、高效”的优势农产品,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凸显“种植结构特色化,畜牧养殖规模化,水产养殖产业化”的特征[6]。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如湛江市的南亚热带园艺业,茂名市的优质荔枝、龙眼、香蕉,潮州市的优质单枞茶等。花卉、热带水果、特色水产等快速发展,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与现有特色资源禀赋相匹配。持续实施的“一乡一品”工程,发展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数乡一品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着广东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2.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广东成为闻名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我国加入WTO进一步为广东农产品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外部环境。2015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65亿美元,居全国第二,比2010年增长71.3%。近年广东通过加强珠三角、泛珠三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合作交流,促进市场与资源优势互补。目前通过泛珠三角合作平台构建,形成了以珠三角为枢纽的扇形跨省区立体交通新网络、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新格局、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新机制[7]。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广东的对外贸易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3.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坚实
作为率先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广东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实力、集约化水平、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逐步在水产、畜禽、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形成了繁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集群。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00家,其中国家级56家、省级633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五和第八;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3.6万家,并创建了341个国家级示范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分别达到3.75万家和13.8万户。
4.综合经济实力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广东整体经济发展较快,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和良好的支撑环境。201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21亿元,农业增加值3242亿元,以占全国2.2%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5.6%的农业增加值;依靠占全国6.9%的水产养殖面积,产出了占全国10.1%的水产产值,产出效率比全国高47.7%。此外,2014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2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92元)。
(二)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W)
1.人地矛盾尖锐及耕地地块零碎
广东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多平原少。全省宜农地434万公顷、占24.14%,宜林地1100万公顷、占61%,旱涝保收面积仅44%,“望天田”约占全省耕地的15%,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2%[8]。人均耕地面积仅0.024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广东人地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耕地流失严重或受到污染。此外,广东土地碎片化现象突出,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2%,远低于上海60.13%、江苏48.23%、北京48.16%的水平,且45%的流转土地流向一般农户而非企业或专业经济组织,未形成规模经营,碎片化土地难以接受现代技术的武装。
2.农业设施装备明显落后
整体来看,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和珠海等个别珠三角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情况较好,但东西翼和粤北地区的情况亟待改善。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的道路等交通设施落后,是制约农产品运输的瓶颈之一;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陈旧、功能老化、常年失修等,使得多数农田排灌设施配套差,抗旱防洪能力不强。此外,农产品的加工、仓储、运输等产后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是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
3.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
与其他先进省区相比,广东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差距。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覆盖面不够,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收入偏低,全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占总数75%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发展不均衡,粮食、畜牧以及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较成熟,但水果、蔬菜等产业却发展相对落后,加工、流通所占比重较低;企业未能很好地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普通农户建立立体发展的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能力不强。
4.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完善
尽管目前广东农民合作社正尝试、探索提供一些社会化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具有独特的服务优势,新型信息机构也使服务功能均等化,但总体而言,广东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机构不全、人员不齐、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服务供给不足、效率不高。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还不健全,联结组织农户的能力不强。专业的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服务、政策信息咨询、产品运输营销等经营性农业服务公司、农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经纪人等发展不完善,且未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服务意识淡薄,甚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机会(Opportuni-
ties,O)
1.新一轮农村改革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要借助毗邻港澳独有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外向度高、以开放促改革的经验等,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与开放范围,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全面、纵深推动广东改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给广东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以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将成为广东未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必将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转型发展。
2.消费需求多样化引导广东农业转型升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增长迅速。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必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加快农业向多元化、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这给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引导改善我国的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调整[9]。
3.“互联网+”推动广东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促使电商巨头开始在广东布局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销售与配送等平台。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千县万村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10]。“互联网+”加速推动广东农业转型升级进程,重塑农资市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要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电商平台以及我国互联网百强的广东腾讯、网易等,大力推动广东农特产品及涉农创新产品通过网络商城和众筹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四)广东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威胁(Threats,T)
1.农业资源约束日益趋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三要素”的净流出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此外,工业“三废”和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对农业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珠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
农资价格、土地租金、劳动成本等直接生产成本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两个“天花板”、一个“地板”对农业发展挤压,农业产出面临“增长极限”,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成本过高对削弱农业国际竞争力较明显,特别是对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农业而言,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已给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较大压力。若要确保全省农业稳步提升,迫切需要从提升内在质量、强化科技等角度重塑全省农业竞争力,这对确保全省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农业投资受体制约束缺乏动力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广东农业财政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用地受限、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在支农力度不足的同时,存在政府农业投资方式不合理、投资较分散、投资效益亟待提升等问题。目前财政支农项目以基本建设直接投资和各类补贴两种方式为主,财政对社会资本的杠杆引导仍未充分发挥,特别是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的制度瓶颈仍未突破。因受自身承贷能力、担保抵押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小微型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融资需求满足率普遍较低,除农信社外,其他金融机构均无直接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
三、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基于以上SWOT分析,广东发展现代农业须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升级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科技驱动、产业联动、要素拉动、装备带动、市场推动 “五大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成与全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科技驱动
1.打造广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推进广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政科企三方合力,以产学研共建等方式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体、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为目标的公众创新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广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启动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以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为导向,完善水稻、生猪、岭南水果、特色蔬菜、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启动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扶持家禽、茶叶、饲料等产业技术体系,着重于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的农业科技攻关及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生物育种、农机装备设施、农产品储藏加工和质量安全、生态环保、智能农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广东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打造广东“现代种业硅谷”
围绕水稻、生猪、肉鸡、蔬菜、水果、花卉等20个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加工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型孵化器,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加大雷州半岛、粤北地区、湛江、茂名、惠州等农作物种业基地的设施投入,加强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建设。发挥深圳、广州生物育种优势,加快推进分子育种、航天育种、辐射育种等领域的研究,推进广东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
4.提升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水平
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产学研推结合,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的“一主多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加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生产环节的统一技术服务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二)产业联动
1.加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强建设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的加工基地,引导相关加工业集聚于种养业优势区和城市郊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发展潜力,重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顺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业附加值。推行以销定加、以加定产等方式,对农产品品种的单一性作合理规定,制定严格的农业生产流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2.大力推动休闲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统一规划,形成各具特色、有机统一的休闲农业网络。依循“东部民俗体验型、西部休闲度假、北部农务参与、南部科普教育”,加强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大力发展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农耕文化、农产品会展商务、民俗风情、农业科普旅游等系列产品,创建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3.加速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第六产业”
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互动,打造“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与涉农产业纵向与横向融合发展,通过不同产业之间功能与属性的复合、农业资源的深度利用和农产品市场的重新定位,实现农业和涉农产业在技术、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三)要素拉动
1.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产
加快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能破解农业投资不足、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进一步确权扩能和还权于民,稳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市场的衔接机制,激活农村所有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着力加快粤东西北地区确权进度。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引导农户以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1]。
2.加强培训现代职业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农民科技培训、农业远程教育、绿色证书等多种渠道开展农民教育,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适度规模、家庭经营、集约生产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重点从事种养业生产,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原料;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强化合作社在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性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专业化为手段、规模化为基础、集约化为标志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建立资本流转平台和产品交易中心,推动农业、金融与经营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建设全省农业资源资产评估平台,重点建立通过市场竞争有偿获得资源使用权的产权安排制度,专业的农业土地等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规范的评估办法,健全的全省农业资源资产交易、抵押、入股等制度规则体系。二是建设农业资源产权流转与交易平台,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源入股、股份合作和抵押贷款等方式将农业资源资本化。三是搭建资本化运作的金融平台,设立“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主业突出、运营规范”的广东现代农业投融资平台体系。四是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交易中心,促进交易中心与农业金融平台的合作融合,探索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融资平台,提高农产品交易总量和交易效率,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全省金融与交易平台的高度聚集。
(四)装备带动
1.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全面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田间水利、中小型灌区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等项目建设,重点加强灌排沟渠、机井、机耕道路、桥涵和节水、小型集雨蓄水、积肥等农田水利建设和设施管护,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设施园艺业、设施畜牧业,重点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扶持粤东西北建设融先进设施、现代农艺、科技服务、经营主体和质量安全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示范[12]。
2.强化现代农业装备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设施研发应用水平
依据广东省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特点和农产品特色资源状况,积极加强适用的岭南特色作物农机装备和适应山地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具的研究开发。统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的研发力度,重点抓好粮食作物烘干和仓储、经济作物标准化和商品化以及园艺作物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等加工设施建设。引进吸收国外先进设备的设计理念,开发适合热带亚热带水果加工的设备。针对确定的重点开发品种研究全产业链技术装备。
3.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启动“金农工程”二期项目。重点跟踪研究稻谷、橡胶、糖料、水产品等主要产品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和趋势,建立涵盖生产、库存、流通、消费和贸易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表达信息平台,增强以东盟地区为重点的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全省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贸易的调控和决策能力,增强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把控力。开展物联网建设试点,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
4.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公共服务能力
加大基层农机推广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多元化农机推广体系,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一批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示范社,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加大投入扶持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发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补贴办法,提高实施效率,形成推进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的合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五)市场推动
1.坚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以品牌经营理念提升广东农产品附加值。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完善培育扶持机制,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调动各类经营主体重品牌、创品牌的积极性。继续扶强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重点开展广东名优新特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认定一批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地方性名优新特农产品,着力打造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此外,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注册商标,加大商标海外保护和品牌培育力度[13]。
2.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升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民网商运营成本。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部门和单位及电商、快递企业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完善县乡村各级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开展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支持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14]。积极尝试与阿里巴巴、京东等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15]。
3.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综合考虑产销的空间匹配性、时间继起性和品种替代性,优化全省农产品市场体系空间布局,依托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从产地到销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根据各地区农业产出及资源禀赋合理布局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产地农产品集散网络。通过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价格形成和商品集散功能,为小生产和大市场搭建桥梁,提高农产品物流集散效率。
4.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研究探索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中发挥引擎作用。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促进内外需平衡、进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提升广东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好的农业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全球战略合作。以国际化视野开拓农业资源和市场合作空间,形成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平衡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靳淑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演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
与区划,2014,35(05):95-100.
[2]卢良恕.以科技为支柱建设现代农业[J].中国科技信息,
2003(10):39-4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7.
[4]侯胜鹏.中国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J].南方
农村,2014(11):43-47.
[5]万忠,方伟,杨震宇.2015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
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03):1-6.
[6]梁俊芬,林伟君,方伟,等.广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点与策
略选择[J].南方农村,2014(11):43-47.
[7]杨瑞秋.“泛珠十年”专题报道3“泛珠”奠定未来地缘经
济全新格局[J].广东经济,2014(11):13-15.
[8]汤钦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强省研讨会暨新
兴现场会”综述[J].南方农村,2011,27(01):65-69.
[9]洪艳.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SWOT分析[A].海峡两岸农业
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
[10]汪洋,张媛.农村淘宝吹响春耕“集结号”正品农资、农
技服务、旺农贷款实现一站“购齐”[J].中国农资,
2016(07):13.
[11]郭熙保,苏桂榕.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存在问题与
改革的新思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01):78-89.
[12]刘胜敏.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J].
南方农机,2016(02):28-29.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
发[2015]59号)[R].2015.
[14]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0):8-10.
[15]曾诗淇.阿里农村淘宝突破一万个村点[J].农产品市场
周刊,2016(01):7.
(责任编辑:吴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