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6-11-19郭淑杰
郭淑杰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和实施,阅读教学成了此次语文改革的重点。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为主,课堂上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个体感受与体验,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引导;自主阅读
众所周知,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大部分,其中阅读部分所占的分值为整个卷面的三分之一,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却存在很多误区,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削弱,从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和实施,阅读教学成了此次语文改革的重点。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为主,课堂上却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个体感受与体验,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相背离的。我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和见解与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相契合的,下面我就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谈一谈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粗浅做法,以求和大家共同商榷。
一、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我们知道,阅读实际上就是阅读者与作品的心灵碰撞和对话,当教师调动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的情感体验时,学生如果真正走进作品,他们便会真正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悟得文章的真正内涵。
误区一: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观依旧存在。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大错特错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要“解惑”。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这一过程,于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成了老师传授知识的单向活动。
误区二: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离不开考试,阅读教学依旧程序化。受考试选拔制度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应试化的倾向,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受到中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文情并茂的文章内容标准化,扼杀学生灵性的解读,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按照“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使初中阅读教学出现了一统课堂的模式。
误区三: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语文教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太少,语文课上很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即使有读书时间也不过几分钟,大部分课堂时间都被语文老师烦琐而细致的分析所占去。学生缺少阅读,实际是对他们养成阅读能力的致命一击。
面对以上误区,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1.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多么好的文章,哪怕是文学名著,有些语文教师也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处理字词、讲解关键句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孩子们对作品根本就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悟,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缺少情与理的思考,更没有学生的心灵与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的碰撞。老师只把文章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只知道把课文里面考查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绞尽脑汁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甚至研究出了所谓的“答题套路”,津津有味地在课堂上讲解,以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此种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审美、什么是感悟,只知道一门心思地在文本中找标准答案,从来不去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是不同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让学生领悟文本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阅读
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让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悟文章、品味作品语言等实践环节上,借助常用的阅读技能来有效展开。我的具体做法是:
(1)美文美读。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2)略讀与速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略读与速读相结合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获取主要信息。
(3)精读与默读相结合。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深入解读文本,从而进行鉴赏性和研究性阅读,进一步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维度”进行有效结合,创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我们要想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要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所感悟到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不都是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品味出来的,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