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2016-11-19王志奇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样多元激励

王志奇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有效性,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及时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且要成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个体,真正展现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

关键词:多元;激励;有效;及时;多样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掀起一个又一个热潮,新课程改革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学生的素质?爱因斯坦说过:“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课堂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評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有目标、有方法,教师教学有成效。

课堂教学评价到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把握哪些尺度,采取哪些方式?课堂教学评价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如何科学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只有高度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课堂评价内容才能做到多元,评价标准才会分层,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课堂评价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最核心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既要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能力的提升,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学习的过程。

二、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简单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过程和方法,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对教育目标和评价本身的理解都更为全面,它既注重标准又注重过程,不是用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这样评价,无论是观念、内容、方法都是全新的,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适当运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同时根据课堂发展情况及时组织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课堂上经常需要这种即时评价。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是学生心中的阳光,是课堂生命的动力,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也最容易接受,且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教师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赞许都是及时有效的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四、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不会积极合理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掌握不好评价尺度。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缺乏情感。在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中,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欣赏”“激励”,更是“导向”。

激励性评价的语言要准确多样,也要把握好尺度,既要达到鼓励的目的,又不能夸大其词;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激励语言要发至内心,充满感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并能吃透教材;有灵活驾驭课堂的掌控力;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的洞察力。这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的评价应当打破那种单一、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更多地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中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的考查。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充满感情和艺术性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课堂教学评价要求落实到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就一定可以激励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赵国基.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J].中国农村教育,2008(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多样多元激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这样“新”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