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中的认知策略及实施策略
2016-11-19宋辉宋洪兵
宋辉 宋洪兵
摘 要: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其中认知能力是新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维,也是今后评价和考核的重要方面。在培养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时,要反对自主机械灌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数学新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案编写,要高度重视认知策略原理,才能克服教学教条性和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认知策略;学案导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试教区内已经纷纷使用了新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过程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新课程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其中认知能力是新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维,也是今后评价和考核的重要方面。虽然知识的考核是永远不可能废除的,但是考核的内容和结构肯定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改变认知方式应该成为新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利用认知策略条件能主动积极地开展新的课堂教学,顺应新课程的需要。一百年前著名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人们在今天又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在回应新课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探讨认知策略是很有价值的。
一、教师应该关注数学新课程中的认知策略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1)原有的关于数学知识的背景;(2)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解决问题情境的一致与变化;(4)反省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认知策略条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
1.利用原有的知识背景,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创造出问题情境并通过提示、启发和鼓励,让他们一步一步地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不应该硬把加工好的知识与结论灌输给他们。教师应从“教授”角色转化成“指导者”的角色。
2.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成效的教学绝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与情感交织在一起。
3.设计一定的一致性问题情境和变化问题情境,达到真正掌握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新知识的生成能力
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精心设计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然而,提供情境必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才能形成一定图式,但情境也必须有一定的变化,只有在变化的情境中,才能使图式更加深化,使原有的知识不断被激活。
4.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认识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共同采取矫正补救措施,以达到预期的认知教育目标
反省认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学生往往先有认知的发展,然后才有反省认知的发展。不同的人,反省认知水平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再加工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实践汇报——“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学案是全组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统一体例的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时使用,使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编写学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探索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易于在课堂上操作,学案应便于教师指导,便于学生学习。
2.编写学案的环节
每个学案都要呈现教学目标、知识要点、知识网络、检测训练等。其中教学目标是方向,是动力。知识要点可以分主要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夯实基础。检测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目前我们主要用选择题、填空题。
3.实行学案导学的意义
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
三、结论
1.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2.学案有利于解决教材本身的理解困难,还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3.学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
四、思考
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评价内容机制滞后,制约了教与学过程的開展。学案编写应该是知识与方法的统一,而不仅是知识的累积。学案不应该只是教师教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99-422.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51-75.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5-21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