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教学方法的浅析

2016-11-19廖琛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育方法人文素养

廖琛琳

摘 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是积累学生的视觉经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同时美术教学中重视人文素养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今后的创造性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遗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制约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价值;教育方法

美术作为初中阶段提升学生艺术素养,锻炼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主要通过思想情感和美术形式传达人类的情怀,它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行为,在初中教育阶段,系统的美术学习有助于学生充分地了解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人文素养,这同样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一、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价值

1.初中美术教学的文化功能

美术教学以视觉形象感知和理解创作作为最明显的特征,通过视觉形象来表达个体的思想观念、审美价值和对事件的情感态度,所以说美术教育是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艺术感知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文化艺术水平的关键,其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审美鉴赏功能和品德教育功能,美术形式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传承传统的重要途径,同时美术又是人们继承社会文明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发扬民族传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操陶冶功能,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通过感受美,将美术认识内化成道德情操,是升华生命价值的关键。审美鉴赏功能是指学生主要通过学习美术文化,提高自身的文艺精神,以更好地感悟人生、感受生活。品德教育功能,美术是教育的载体,初中美术教學要在尊重初中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以美育带德育。

2.初中美术教学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人文性主要是指教学中,充分尊重个人的生命价值,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供人们消遣或者娱乐的方式,更多的被当作一种文化积淀,发挥其人文价值!美术教育除了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借此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起来,总而言之,美术教学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等的结合,更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提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它主张人性自然,自然性是人的本性,表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是,人文素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说,初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努力打破传统的过于严格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另外,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2.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个体行为,是在学生自身积累一定学习经验和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投身于学习活动,并主动探究、积极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初中美术教学要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互动交流,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以图画作品为载体,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学生愿意敞开心门、投入到美术鉴赏中,建构主义正好可以帮助教师构成严密的教学系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中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建议,只有这样才更利于授课的展开。

另外,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放松持久劳累的精神状态,这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永远是一名老师应该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任何学生都喜欢博学多才的老师,再加上自由平等的沟通方式,课堂将会是美术教学的圣殿;其次,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堂中使学生独立,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曾经见过很多初中美术课堂,完全是机械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自己的意见、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初中生创造力的扼杀。

3.以情景教学为关键的教学理论

情景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要使教学活动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探究行为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全面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而情景教学理论要求美术教学实现教材与生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多地利用实物演示法和生活场景再现法以及作品浏览法和音乐烘托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例如,看言情剧会流泪,原因在于观众将自己完全融入虚拟的故事情节中,用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审阅故事情节,这样就达到了剧、人合二为一的效果;美术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图画、音乐将学习上升到情感层面,才能使学生真正用心感悟,切身体会,这样教师就成功了一大半;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技巧性的教学模式,还要重视基础教学能力,比如说该如何安排课时学习、该通过怎样的方式与学生达成情感共鸣等等。这个过程情景教学法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素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好奇和憧憬,初中生的性格特点能够和美术教学完美融合。从逻辑思维角度来看,初中生已经有了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特的情感感知能力,而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共同构成美术学习中必备的两大能力。如:对美术作品的感知,需要观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读到的图画信息通过大脑加工上升到情感层面,通过画笔的勾勒,领会画家蕴含的心声;一个没有思维的人如同行尸走肉,而一幅没有灵魂的作品更如一潭死水。从动手实践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具有动手画、赋予图画生命力的能力,因此将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是符合学生生理发展特点的。

1.情感平台的建立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关键

美术作品是画家心灵的真实写照,单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很难领悟其中的精华,也很难发现其中的深刻含义;而情感效应是教师传承无形知识的重要手段,借此来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参与到课堂中;美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会许多理论知识,还能够从作品中读出画家的内心世界,在赏析和对比中,作品已经成为观看者和绘画者之间精神交流的媒介,而达到这一层面情感交涉不可或缺;美术实践课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接触真实的世界创造了条件,这是自然美到艺术美再到心灵美的发展过程,使他们摆脱现实压力,走出课堂阴影。

2.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情感教育与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的融合,促使学生随心而动、随性而行,转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模式。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自由、轻松、舒缓的美术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避风港,情感教育的融入,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更高更好的美术教学。

(1)利用情感教学发挥美术的教学功能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普通高考中的非主要课程,要达到“人人爱学”的程度,就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在课堂上融入新元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情感为教学主线,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技巧,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初中生青春热情,教师打“情感牌”很容易感染学生,达到共鸣,而在情感交流中教授知识,通过斑斓的语言描绘作品底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情感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教化功能。

(2)利用情感教学冲破师生之间的教学鸿沟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师生身份的不同,致使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师生年纪的不同,致使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然而这些鸿沟并不会成为师生沟通的障碍。

人们一致认为天鹅是美的、丑小鸭是丑的;一致认为善良的人是美丽的,邪恶的人是丑陋的,因此,师生之间的“异”不是重点,“同”才是教学关键,而连接不同个体心灵的纽带就是我们提到的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流,就是教师传输知识的载体,初中生在面对无形压力的时候,课堂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紧张尴尬,情感交流将会打破这种结缔,形成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3)利用情感教学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我说“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幽深幽深的小巷,有着青石砖和滴着雨滴的屋檐”,学生或许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悠然、昏暗的情景。如果我说“图中还勾勒了一位姑娘,她在幽深的小巷中哭泣”,学生会好奇地想姑娘是有什么伤心事吗?还会触情生情,感悟到作品表达的深层含义。每一幅出色的图画都会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是美术教学的独特之处,同样也是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的地方。美术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但它却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情感教学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

总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萌生,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产物,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人文素养的提出能够有效应对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对实现高效美术课堂有极大帮助。本文除了論述人文素养教育的功能和理论基础之外,还重点说明了情感融入人文素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陆秀维.浅析关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2]杨莎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3]李艳辉.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4]夏云鹏.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新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2(12).

[5]朱瑾.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

[6]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7]王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8]张秀华.浅议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教育方法人文素养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