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感恩情怀,激发感恩体验
2016-11-19袁庆国
袁庆国
摘 要: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的感恩体验。知恩,感恩,报恩,层层深入诱导,使学生能感受到他人的恩惠,并产生愉悦的情感,最终升华为感谢他人,知恩图报的情感。
关键词:感恩教育;家校同盟;加强宣传
还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段关于树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在男孩很小时,整天在大树下玩耍,后来,男孩长大了,就不再经常到大树下来了,可小男孩再次来到大树下时,很伤心地说他需要玩具,为了让男孩可以快乐起来,大树把他所有的果子都送给了小男孩,于是,男孩用果子换钱,买到了他想要的玩具。一天,男孩再一次伤心地来到大树下,这一次,他需要盖一所房子,大树把自己的树枝给了他;又过了一段时间,男孩要去出海,大树把自己的树干给了他,男孩高兴地驾船走了……大树却陷入了痛苦之中。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会让我陷入沉思中,当今社会的每一位父母不正是这棵默默奉献着的大树吗?我们的孩子正是那个依赖于我们的小男孩。现在的孩子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作为家中的小太阳,他们从小就是生活的中心,一群人围着他转,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做父母的都会倾其所有送给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要星星,父母会连月亮一起奉上,这样的生活让学生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如今走向集体生活的他们意识不到周围的人为自己做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仍然认为这都是必须的,是应该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育人才是根本,道德教育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德育工作真正回归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德育的过程生活化、实践化,只有学生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学起,不断反思自己,进而以小立大,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和发展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我决定在工作中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着手,通过家长的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创造环境;通过班级的活动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从教育学生学会知恩做起,最终使学生学会感恩。
一、建立起家校同盟
利用家长到学校开会的时间,为学生讲述家教的重要性,设立家教的两步走方案:
1.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也不一定是名人,我们没有声名显赫,我们也没有家财万贯,但可以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可以做负责任、脚踏实地的人。不需要用语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为父母公婆做的一切,孩子看在眼里,定会记在心上,也定会体现在行动上。你感激父母,为他们洗脚擦背,送上温暖的被褥,可口的饭菜;你感激邻居的帮助,向他们道一声“谢谢”;你感激老师教导孩子的辛劳,说一声“老师辛苦了”……这所有的一切都会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自会去效仿。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也应该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曾经有学生说:我妈让我和她拔白菜,那哪是我干的活啊?这样的学生我们还可以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吗?我们会逐渐老去,孩子將来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现在我们不是经常听说这样的事例:大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大学毕业生为了一点零花钱与父母厮打,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啃老却没有愧疚之心。这些都是前车之鉴,真无法想象,将来他的父母老了他怎样生活。只有学会简单劳动,才可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才可能学会感激他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我们无法保证孩子将来一定成为物质上的富翁,但我们现在就一定可以教会孩子家务,让他从简单的煎蛋做起,为父母做一顿晚餐。
3.引导孩子主动为父母做事,学会感谢身边的人
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照顾父母,是小事,更是大事。让父母引导孩子与他们共同参与劳动,讲述自己的生活,使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活,感知父母的不容易,从感恩父母开始改变自己,进而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二、以集体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班级的氛围必然会影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集体的力量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垫脚石。为了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如下工作:
1.做好宣传
通过板报,班会“感恩母爱”“父爱的深沉”、课前一歌等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2.设置好载体
任何情感都需要行动来体现,在班级中开展我为妈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脚的活动,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用零花钱为妈妈爸爸买礼物的活动,同时我们还制作了感恩系列短片……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
3.情感升华
“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让他们描述自己给父母洗脚时的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描写妈妈收到礼物时的表情,体会他们的感动;我们鼓励学生把让自己受感动的事情写下来,学会感谢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的感恩体验。知恩,感恩,报恩,层层深入诱导,使学生能感受他人的恩惠,并产生愉悦的情感,最终升华为感谢他人,知恩图报的情感。
事实证明,实施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实现高效德育的捷径。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会改变当前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现状,更可以影响全社会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付荣.学会感恩[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