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

2016-11-19马薇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马薇(1985.01-),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摘要:将网络语言应用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实现教育信息的高效传递,为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29-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在年青人中流行起来。网络语言就是网民在网络平台上所应用的交流语言,与传统的口头、书面语言相比,具有创新性与形象性,更具有流行性与形象性,同样具有粗俗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网络语言,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更能够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学生能够有效辨别网络平台上的各类信息。

一、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平等交流。人们愿意参与的交流活动是他们可以通过交流获取其需要的信息,获得情感支撑,感受到伙伴关系的交流活动。受到年龄、社会角色、阅历以及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师生交流很难实现平等化。而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可以缓解交流的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提高师生交流的质量。

第二,有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语言是信息的传播载体,网络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便捷性,传播范围更广。在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想到传播的信息用键盘输入到电脑中,点动鼠标发布到网络平台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网络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能够促进教育价值的发挥。积极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反映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化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大,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学业压力,遭遇情感问题等。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无法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也找不到合理的途径去解决心理问题。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大学生将心理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教师用网络语言与高职学生进行沟通,说说心里话,能够了解学生真实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在网络语言越发丰富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当规范网络语言应用行为。在扬长避短的过程中,让网络语言发挥其教育积极作用。

(一)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语言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快速来临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模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新形势,改变传统的说教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适应新环境并利用新条件。在工作之余了解网络语言,并学习网络语言的应用技巧。只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利用网络语言,才能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习惯大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变化。

(二)利用网络语言深化师生交流。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不同,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并没有身份上的差异。因此,利用网络语言,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且真实的交流。用符合大学生思维逻辑与语言应用习惯的网络语言与之交流,首先在态度上做到了平等。平等的交流,是大学生向往的交流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建立一个班级群或者年级群。教师要经常保持在线状态,利用网络语言融入到学生群体中,而不是忽视学生的交流,经常保持隐身状态。

(三)利用网络语言做好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白天需要上专业课程,很少有时间能够与思想政治老师交流。许多高校的思政办公室都是公共办公室,缺少私密的交流空间。一些学生遇到问题,不愿意与学生交流。一些学生想交流,但碍于没有私密交流空间,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开辟网络通,鼓励学生在一切时间与自己进行交流,借助网络语言的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能够减小师生之间的隔阂,做好保密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四)利用网络语言寓教于乐。利用网络上的文字与图片资源,组织一些网络平台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与校园中现实的文化娱乐活动相比,网络文化娱乐活动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声音与图片语言,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冲击学生的多个感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网络语言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与互动性得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棋、牌、球等益智类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更可以在网络语言的支持下,进行爱国类的征文活动,给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政治观点的机会,促进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视网络语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开发网络语言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达成。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让网络语言的应用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相符合,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课题项目: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编号:2014kykt015

参考文献:

[1]伍文忠.论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机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李炳元.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谢平,胡远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沟通——基于沟通分析理论的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