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球虫病的防治
2016-11-19伏文杰
伏文杰
一、流行病学
兔球虫病在兔场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母兔乳头若沾有卵囊也可传播至哺乳仔兔。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笼具、老鼠、苍蝇均可能传播本病。
断奶到3月龄的兔最易感染,成年兔抵抗力增强,基本不会出现症状,但它若携带球虫,会排出卵囊,成为传染源。耐过兔可成为长期带虫者。
二、致病作用
球虫主要是对上皮细胞的破坏,引起上皮细胞大量死亡,肠壁脱落。球虫能产生特殊的毒素与肠道细菌的综合作用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
球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存活2年以上。因为一直存在于环境之中,所以会出现重复感染的状况,普通的消毒剂对环境中的球虫虫卵无效,所以很难根治本病。
三、临床症状
1.肝型球虫病。病兔厌食、虚弱、腹泻(尤其在病后期出现)或便秘,肝肿大造成腹围增大和下垂,触诊肝区疼痛。口腔、眼结膜轻度黄疸,幼兔往往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或麻痹。
2.肠型球虫病。多发生于40~60 日龄的小兔,表现为急性死亡。慢性肠型球虫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从间歇性腹泻混有粘液腹泻,常因脱水、中毒及继发细菌感染而死。
3.混合型球虫病。感染则表现病初食欲降低, 后废绝。精神不好, 时常伏卧, 虚弱消瘦。眼鼻分泌物增多, 唾液分泌增多。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病兔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 腹围增大, 肝区触诊疼痛。结膜苍白, 有时黄染。有的病兔呈神经症状, 尤其是幼兔, 痉挛或麻痹, 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四、病理变化
1.肝型球虫病。肝肿大,肝表面及切面散播数量不等、粟粒大至豌豆大、形状不定、淡黄或灰白色的结节病灶,沿胆管分布,切开后内含凝乳样物,陈旧者呈干酪样。随病程发展,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细胞萎缩而发生硬变。胆囊肿大,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胆汁浓稠。
2.肠型球虫病。剖检时可见肠壁血管充血, 肠黏膜充血并有点状溢血。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粘液, 有时肠黏膜覆盖有微红色粘液。慢性病例, 肠黏膜呈淡灰色, 肠黏膜上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内含大量卵囊), 有时可见化脓性坏死灶。
3.混合型球虫病。上述两种变化均可看到。
五、診断要点
1.直接涂片法:滴1滴50%甘油水溶液于载玻片上,取火柴头大小的新鲜兔粪便,用竹签加以涂布,并剔去掉粪渣,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10×物镜)检查。
2.盐水漂浮法:取新鲜兔粪5-10克放入一量杯中,先加少量饱和盐水将兔粪捣烂混匀,再加饱和盐水到50毫升。将此粪液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静置15-30分钟,球虫卵即浮于液面,取浮液镜检。此法检出率高。
六、防治措施
1.兔舍建设要标准化。兔场要建在干燥向阳的地方,饲槽和饮水器设在兔笼外。
2.加强饲养管理。兔舍要保持通风和干燥,按年龄分群和隔离饲养,注意饮水卫生,每天清理笼舍和排泄物。
3.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每周可用5%热碱水或20%生石灰水消毒兔笼,对环境也要进行消毒。消灭鼠类、苍蝇等,防止卵囊机械传播。
4.及时进行粪检。新引进的兔子必须隔离饲养,并及时去做粪检,若发现有感染,及时治疗。这能很大程度降低新买回兔子的死亡率。
5.药物预防。由于球虫对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需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几种高效的抗球虫药。可使用药物作饲料添加剂,预防断奶幼兔发生本病。也可注射兔虫克星长效注射液每只0.2ml。还可使用氯苯胍、地克珠利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