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引入
2016-11-19李占芳
李占芳
本文从现代化信息技术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应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有效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农村经济管理,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成为我们未来发展和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信息化技術设备成本过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农民的收入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高昂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成本相比,还需要农户做一些仔细的考虑。很多农户对于购买计算机设备都难以支付这笔费用,认为投入成本过于浪费。为此,在一段时间内,农民并没有真实的接受所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再加上农户即使投入使用,也会对后期的硬件设备的维护束手无策,技术不能完全掌握。
其次,缺乏农村经济信息传播渠道。近年来,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多元化的经济形式,进而对此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为此,信息需求的增加与信息传播渠道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统一结合体,使得信息传播效果并不明显。在农村,多半是从电视新闻报道、科技杂志等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并没有其他可以获取资源的渠道。如果想要壮大农村经济,就必须提高农村信息的获取传播渠道。
最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网络以及技术性人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建立欠缺严重,再加上网络体系覆盖面窄、信息服务过于单一化,使得农户不能及时获取信息资源,农业网站开发甚少、利用率极低,部分专业技术型人才不愿意走入农村经济市场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联系多个地区、多个部门、专业等综合性的服务工作。政府职能部门要履行职责,科学调控职能,使得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要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关于信息化手段推广的政策,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落实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改善信息化建设条件,进一步降低农户的经济投入压力,满足农户的信息化需求。
2.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政府出面调控农村经济管理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为加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努力,集中精力攻坚克难,使得农村信息技术工作更好的推动。各部门之间要懂得相互分享信息资源,共同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在加强合作同时,实现了多部门的资源整合,为构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网络提供有利的条件。
3.要强化信息化技术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仅要强化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技能,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另外,还要落实农户的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得农户掌握信息技术知识,面对后期的维护等情况更加从容面对。在信息技术培训与推广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农户亲身体验的引导,感受到信息互联网的便利,真真切切享受到方便,就会从内心上得到农户的认可,激发农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农户就会主动接受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不足的分析,使得我们必须意识到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调控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夯实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再加上不断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使得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才能起到真实的效果,不断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