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几何问题的解答中图形的构造技巧

2016-11-19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3中张一廿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过点动点中点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23中)张一廿

立体几何问题的解答中图形的构造技巧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3中)张一廿

在立体几何客观题中常涉及一些求距离、角度、面积、体积问题,但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没有明确给出,需要我们结合题目条件准确构造出这些对象所在的位置.那么具体问题中应如何构造,这是问题能否顺利求解的关键.本文以2016年一道高考题为引例,就其中所涉及的构造思想进行分析.

引例(2016全国I卷)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题目条件中面α的位置没有明确给出,因此涉及的两条线m,n的位置也不确定.那么应如何构造出过顶点A且与面CB1D1平行的平面α,是问题求解的关键.下面从两种视角来构造平面α,来实现问题的简洁求解.

解法1:如图1,延长D1A1至点D2,使A1D2=D1A1.延长B1A1至点B2,使A1B2=B1A1,连接B2D1,B2D2,AB2,AD2,B1D2,

易知B2D2∥=B1D1,AB2

∥=CD1,AD2

∥=CB1,所以平面AB2D2∥面B1CD1,所以面AB2D2即为题目中的面α,AB2即为直线m所在的位置,B2D2即为直线n所在的位置.

又因为CD1,CB1,B1D1均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所以CD1=CB1=B1D1,所以B2D2=AB2=AD2,即△AB2D2为等边三角形,则m,n所成角即为AB2与B2D2的夹角,其大小为,故其正弦值为

图1 

解法2:构造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相连的正方体,如图2所示,则条件中所求的各对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易知面AB2D2即为已知条件中的α,则m,n的位置相应地确定了.故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的求解关键是根据题目特征,找到所求的面,进而将所求关系明确化,使问题简洁获解.

除此之外,在某些问题中,与题目相关的点、线、体等条件的确定是问题顺利求解的重要保证,下面举例说明.

一、构造定点

例1如图3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BD∩AC=O,M是线段D1O上的动点,过点M做平面ACD1的垂线交平面A1B1C1D1于点N,则点N到点A距离的最小值为()

图3 

解析:本题求动点N到定点A的距离的最小值,关键是确定点N所在的位置.

如图4,连接B1D1,根据题目条件易知平面ACD1⊥平面BDD1B1,而NM⊥平面ACD1,即NM⊥OD1,所以NM的面BDD1B1内,所以点N的轨迹为面BDD1B1与面A1B1C1D1的交线B1D1上.连接AB,易知△AB1D1为等腰三角形,故当N为B1D1的中点时,NA的距离最小,易求得最小值为.故选B.

图4 

点评:本题求解的关键是确定点N所在的位置,即点N在线段B1D1上运动,进而将问题转化为点到线的最短距离,易知AN⊥B1D1时,距离最小.

二、构造定线

例2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M在底面ABCD上移动,且满足B1M⊥D1E,则线段B1M长度的最大值为()

解析:因为点M为动点,但B1M⊥D1E,故B1M在与D1E垂直的平面内.

如图5,设CC1的中点为N,因为B1N与BC均在面BCC1B1内,所以B1N与BC所在的直线相交,设交点为S,连接AS.又因为点S在ABCD所在的平面内,所以AS与CD相交,设交点为O.

连接AB1,由三垂线定理易证D1E⊥AB1.

连接C1E,易证B1N⊥C1E,而C1D1⊥B1N,

所以B1N⊥平面C1D1E,所以B1N⊥D1E.

综上,D1E⊥平面AB1S,即点M在线段AO上.

又因为△SCN~△SBB1,△SOC~△SAB,

图5 

评析:本题的求解关键是确定动点M所在的定线的位置.对于动态问题的解答要善于把握其中不变的因素,如本题中点M为面ABCD内的动点,但B1M⊥D1E,因此B1M在一个与D1E垂直的定面上,找到这个定面即可顺利找到动点M所在的直线.另外题目中若涉及一条动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则动直线在与已知面平行的定面内.解题中只要抓住这些动态问题中的确定因素,就可顺利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三、构造定面

例3如图6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直线BD1(除B,D1两点)上运动的过程中,平面DEP可能经过的顶点是_______(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顶点).

解析:由题意知,平面DEP过点D.

若平面DEP过点A1,如图7所示作平面A1DE,与BB1交于点F,DF与BD1在平面BDD1B1内,则DF与BD1的交点即为点P,故平面DEP过点A1.

若平面DEP过点B1,如图8所示作平面B1DE,与A1D1交于点F,DB1与BD1在平面BDD1B1内,则DB1与BD1的交点即为点P,故面DEP过点D1.

图6 

若面DEP过点C1,如图9所示作面C1DE,由图易知DC1与CD1在面CDD1C1内,设DC1与CD1交于点F,则易知点F为CD1的中点.连接EF,所以EF为三角形BCD1的中位线,所以EF平行于BD1,即面DEC1与BD1没有交点,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不存在,所以面DEP不经过点C1.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1,B1,D.

图7 

图8 

图9 

点评:本题若直接作面DEP,看其过哪些顶点,则陷入误区.转换问题求解视角,即选择某个顶点,结合D、E构造平面,只要保证所作平面与BD1相交,则该顶点符合要求.

四、构造定体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构造符合条件的长方体,通过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在三个面上的投影来实现对问题的解答,即利用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和面对角线列出方程组,转化为a和b的关系,再根据a和b关系确定最大值.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根据题意,如图10所示,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m、n、k,则

图10 

所以(a2-1)+(b2-1)=6,即a2+b2=8.

所以(a+b)2=a2+2ab+b2=8+2ab≤8+a2+b2=16,

即a+b≤4,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所以当a=b=2时,a+b取最大值4.

评析:对于某些空间几何体问题中,如果涉及几何体的三视图,常用的解题策略是根据三视图,构造相应的特殊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能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便利.本题解答中通过联想、构造,将问题转化为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在三个面上的投影问题,降低了难度,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猜你喜欢

过点动点中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中点的联想
“以不变应万变”,求动点的路径长度
数学(二)
中点出招,招招喜人
二次曲线存在中点弦的一个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