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就业困难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6-11-19肖笛徐大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毕业生

肖笛,徐大真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天津300222)

我国就业困难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肖笛1,徐大真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天津300222)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就业困难的3 431篇文献(2000-2015年)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揭示我国关于就业困难的研究特点和研究动态。结果表明:从时间进程看,我国就业困难相关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相对稳定三个阶段,2008年为快速发展时期;从文献发表情况看,文献发表数量多但影响力较弱,研究资助力度较小,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从研究对象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还涉及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研究对象比较广泛;从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上,但关于对策建议的后期影响力研究较少。

就业困难;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特点

就业困难是指待就业者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由此导致不能正常就业的现象[1]。这个定义包括主、客观障碍。从主观障碍来说,就业观的偏差、就业竞争力的不足等是主要原因;从客观障碍来说,经济困难、市场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等是主要原因。因此,可将就业困难定义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障碍,导致待就业者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得到用人单位接纳和认可的现象。就业困难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领域广泛,其跨学科研究已深入到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因此,为了解我国关于就业困难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关于就业困难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希望可以从中得到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1 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范围,利用“主题=就业困难”进行检索。由于2000年前的研究文献极少,无法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从时间上界定检索2000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的文献,结果共检索出4 123篇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剔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献后得到有效文献3 431篇。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Bicomb软件,基于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对有效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2 文献统计与分析

2.1文献的年代分布特征

从总体情况看,国内关于就业困难研究的文献数量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00年开始,就业困难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平台时期。由图1可知,2009年上升幅度最大,从2008年的184篇陡增到382篇,直到2015年年发文量稳定维持在350~400篇左右,呈现出持续的研究热点倾向。

图1 就业困难?研究文献发表年度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自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开始实施,高校扩招后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加剧了就业难度,导致就业困难情况一直重复存在。②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萧条,下岗失业人员增多,没有足够的岗位需求,导致供求失衡,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使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2.2文献核心作者分析

作者是期刊论文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是决定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而核心作者是期刊质量稳固和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2]。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可反映该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和该研究领域的成熟度,核心作者群的形成可以作为该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3 431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共有作者4 677名(含合著者),平均合作度为1.36,即平均每篇文章有近2个人合作完成。所有作者中,发表1~3篇文献作者的比率分别为92.8%、5.9%和0.9%。

依据洛特卡定律可知f(x)=f(1)/x2(此定律揭示了作者人数与其发表论文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其中f(x)为发表x篇论文的作者数量,f(1)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3]。本文中,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275人,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44人,代入公式计算x分别为3.98和9.94。这2个数值明显高于洛特卡定律的经验值2和3,说明在就业困难研究中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相对较多,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其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还不够。

依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应完成所有专业论文总和的一半,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m的值为0.749,其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3]。本文中nmax=7,则m为2。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作者为63人,占作者总人数的1.34%,发表论文213篇,占论文总数的6.19%,远低于50%,这与上述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的结论一致,说明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成熟度还不够。

2.3期刊载文量分析

通过对期刊载文量分析,可以帮助找到关于就业困难的核心期刊。本研究中3 431篇期刊文献分别分布在1 232种期刊上,其中发表10篇以上的期刊共59种,共发表文章1 167篇,占论文总数的34.01%;发表5~9篇的期刊共有91种,共发表文章574篇,占16.73%;发表2~4篇的期刊共有388种,共发表文章996篇,占29.03%;发表1篇的期刊共有694种,共发表文章694篇,占20.2%。本文中载文量前10的期刊分布图如图2所示,发表与就业困难相关的文章都在30篇以上。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为0.411,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就业难研究的发文量较多,但其刊用文献的期刊影响因子较小,说明就业困难研究的学术影响力较弱。

图2 载文量前10的期刊分布

2.4文献共现分析

2.4.1高频的确定

通过对的词频统计,共得到6 079个频次进行降序排列。为保证共词分析的效果,根据

累计百分比的变化,选定截取高频

的阈值,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累计百分比22.15%,频次17及以上的103个

为高频

,就业困难研究的高频

(部分)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就业困难的研究热点为“就业困难(现状)”“高校毕业生”“对策建议”和“原因分析”。

及每个

所占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按照其

注:将就业、就业困难、就业问题、就业难合并为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合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合并为就业指导,高校和高职院校合并为高校。

?

从就业困难的研究对象看,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其研究成果数量占全部文献的5.51%,高于第二名4.76个百分点。此外,就业困难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女性弱势群体等。其总体特点为研究对象较为广泛,研究热点较为集中。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受取样便利性的影响。就业困难的研究者多为高校教师或研究生,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取样比较方便。②受大学生就业难社会现实的影响。随着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不仅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存在往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累加效应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4],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

从就业困难的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方面,其核心“就业困难(现状)”的研究成果数量占全部文献的6.98%,位居文献数量第一,高于研究内容第二名4.5个百分点;此外,就业困难研究的内容还有“对策(建议)”、“就业指导”、“原因(分析)”、“金融危机”、“创业教育”等,其总体特点为现状引人注目,问题成因复杂,应对策略多样。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就业难问题最易发现的是现状,最让人困扰的也是就业难的现实。由于现实问题具有动态性特点,每年的就业难问题表现不尽相同,为揭示不同阶段的就业难特点,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现状”这个研究内容。一是从内外因、主客观不同方面对就业困难问题的成因进行解析,分析较全面;二是从宏观到微观分层级研究应对策略。

从研究思路看,重点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上,主要观点有: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5],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应对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建立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预防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构建一套有效的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6]。其应对措施不仅从加强指导就业人员做好职业规划、调整好择业观念和心态、提升其创业能力等方面,而且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多元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帮扶机制、公共就业政策等,以达到帮助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目的[7]。其研究特点是,应对措施的实施主体广泛,应对措施内容丰富且与时俱进。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就业困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各方对就业难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如何进一步有效缓解就业难问题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注:1—就业困难;2—高校毕业生;3—对策;4—就业指导;5—高校;6—原因;7—失业人员;8—就业困难群体;9—劳动力市场;10—用人单位;11—金融危机;12—就业能力。

?

2.4.2高频共现矩阵分析

利用Bicomb软件生成高频共现矩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对角线上的数字表示该个[8]。

两两共现的频次大于100,说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毕业生,研究内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主要观点有:从市场、高校专业设置和不当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分析就业困难原因并提出改革指导等应对策略,其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为涂思义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自身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比非对角线上的数字要大。其中,只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对策”3

2.5文献资助项目分析

就业困难研究文献项目资助情况如表3所示。3 431篇就业困难文献中,获得资助的共有794篇,占文献总数的23.14%。其中,64篇获国家级项目资助,389篇获省部级项目资助,113篇获市局级项目资助。从项目资助情况看,累计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占文献总量的23.14%,获得省部级以上资助的占文献总量的13.20%。省部级和校级资助项目所占比例较大,国家资助力度较小,总体上项目获得资助的范围较小,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表3 就业困难文献研究项目资助统计表

3 结论

就业困难研究从2000年至今经历了缓慢发展、迅速增长和相对稳定3个发展阶段,综合上述统计结果,我国就业困难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文献发表的年代情况看,就业难问题研究由低迷期进入到高热期。2008年之前该问题关注度较低,发展缓慢;2009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研究人员参与度高,研究成果数量多,研究热度持续不减。

(2)从文献发表的来源和项目资助情况看,研究成果深度不够,影响力较弱。刊载就业困难文献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多偏低,省部级和校级资助项目所占比例较大,国家资助力度较小,说明国家对该问题研究的重视度不够。

(3)从研究对象看,研究对象过度集中。研究者多是高校教师,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等学生群体[9],对失业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学生关注较少,特别是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反映我国就业难群体的全貌。

(4)从研究内容和高频词分析看,研究的成熟度还不够。研究内容上,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毕业生,研究内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10];词频分析显示,就业困难研究中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相对较多,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其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不高。

(5)在未来进行该问题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方面,研究者应关注从供给侧、需求侧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联系路径3个不同视角进行研究。供给侧方面,关注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教育等方面,是否能够培育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需求侧方面,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培训该类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联系路径方面,关注如何达到二者联系紧密、信息快速互通等方法,以提升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解决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方面,研究者应关注就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关注就业过程中不同环节对成功就业的影响,分层次、分阶段细化对策,以提高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关注以往成果中建议与对策实施的后期效果与影响力,聚焦对策建议的有效性分析,有助于提升该问题研究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实现缓解就业难、促进就业率的目的。

[1]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廉清.《图书情报工作》核心作者群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4(11):55-59.

[3]叶鹰,潘有能,潘卫.情报学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陆广峰.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57-59.

[5]范明,戈锋.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9(3):130-131.

[6]宋丽贞,曹宁宁.直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高校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4-77.

[7]赵海阳.大学生就业难“三因”分析及“三因制宜”[J].中国成人教育,2015(8):24-26.

[8]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15.

[9]黄一岚,吴剑.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J].教育评论,2013(2):69-71.

[10]赵丹.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417.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 China

XIAO Di1,XU Da-zhen2
(1.Schoo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2.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China Research Center,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made on 3 431 thesis on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cluded in the CNKI between 2000 and 2015.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point of time process,employment difficulty related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slow development,rapid growth,rela

tively stable three phases,and for fast development period in 2008;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there are more literary works published but the influence is weak with less research funding,and academic influence needs to be promoted;from the point of research objects,they are mainly college graduates including the unemployed personnel,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s,etc.,and the research group is more extensive;from the point of research contents,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but later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has less influenc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bibliometric analysis;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F241.4

A

2095-0926(2016)03-0072-04

2016-04-25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RC14-11).

肖笛(1992—),女,硕士研究生;徐大真(1962—),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与指导.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