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新品系选育研究
2016-11-19李文杨吴贤锋张晓佩高承芳陈鑫珠董晓宁
刘 远,李文杨,吴贤锋,张晓佩,高承芳,陈鑫珠,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新品系选育研究
刘 远,李文杨,吴贤锋,张晓佩,高承芳,陈鑫珠,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经连续4个世代选育的戴云山羊新品系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选育世代头胎、经产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25.3%~137.4%、191.4%~204.7%,其中经选育的2、3、4世代羊的产羔率均显著高于0世代基础群(P<0.05);各世代羊产羔率均较上世代有所提高,4世代羊的头胎、经产羊产羔率最高,分别为137.4%、204.7%,分别比0世代基础群母羊提高了25.80%和9.06%;4世代羊的头胎、经产羊2月龄羔羊断奶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7.9%,而0世代基础群最低,分别为90.2%、82.2%,4世代羊的2月龄羔羊断奶成活率比0世代基础群母羊分别提高了7.43%、19.10%;高繁系3、4世代羊的遗传进展有减缓的趋势,但核心群能繁母羊的群体数量却较0世代分别提高了98.5%和150.8%;各世代羊的体重、体尺性状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戴云山羊;新品系;选育
戴云山羊是福建省地方肉用山羊优良品种,具有早熟、繁殖力高、肉质鲜美、膻味轻等特点,且适应性强、耐粗饲[1]。但戴云山羊长期以来多以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及盲目引种杂交现象,导致品种退化、杂化等问题日益彰显。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戴云山羊优良生产性能,充分保护、开发戴云山羊的高繁殖力特性,于2008—2015年开展了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新品系(高繁系)的选育,经过连续4个世代的严格选育,形成了由13个家系组成、繁殖母羊核心群体数量为163只、扩繁群母羊476只的戴云山羊新品系。本文就高繁系的相关生产性能与遗传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育地自然环境
戴云山羊新品系的选育主要在福建省戴云山羊种羊场进行,采用公司+养殖户的育种模式,由种羊场统一进行新品系的选种、选配以及各世代后备种公羊的饲养,养殖户负责单个家系后备母羊群的养殖,新品系选育期间各羊场均未从外引进羊只。种羊场及合作养殖户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戴云山脉,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山岭起伏,山陡坡大。平均气温16~21℃,最高气温可达38.6℃,最低气温-6.3℃;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无霜期280~320 d。春季阴雨绵绵,夏季高温高湿,全年雨量集中在5—9月间。全年的气候条件均适宜种植配套的优良牧草,夏季牧草以杂交象草、杂交狼尾草、饲用甜高粱等,冬季牧草以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为主。冬季11月至次年4月青草枯黄,产区天然草场草质较差,多为五节芒、茅草、马唐等禾本科草本。
1.2 高繁系选育方法
根据前期对戴云山羊品种数量、分布、生产性能、主要优缺点及饲养管理特点,在保种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繁殖性状为主,兼顾生长发育性状为选育目标的戴云山羊新品系选育计划[1-3]。在戴云山羊种羊场内以种公羊家系血缘关系组建零世代基础群,其中种公羊13只,能繁母羊65只,采用群体内繁殖性状同质交配,控制世代间近交增量在5%以内。运用现代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原理,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闭锁繁育,以后代母羊群体前6胎的繁殖性能均值为基础,选留后代个体中符合戴云山羊基本外貌特征的羊只作为下个世代选育的基础群,淘汰低于群体均值和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后,根据生产性能测定结果选留基础群60%~70%的母羊组建下个世代核心群。为了加快高繁系的遗传进展,利用戴云山羊母羊常年发情的特点以及配套利用羔羊早期断奶技术,保证各世代核心群能繁母羊的繁殖周期为7~8个月。
1.3 试验羊只及饲养管理
统计戴云山羊高繁系各世代核心群繁殖母羊的前6胎的繁殖成绩,共693只(零世代65只、一世代91只、二世代108只、三世代129只、四世代163只)。生长发育性状以上述繁殖母羊及各世代后备种公羊288只(零世代31只、一世代51只、二世代47只、三世代42只、四世代53)为研究对象。
羊群采用半圈养模式饲养,母羊初配年龄为8~9月龄,羔羊15日龄后开始补饲青草和开食料,60日龄实行完全断奶。公、母羊分群饲养,每日11:00左右出牧,17:00左右归牧,遇台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则不出牧,归牧后补饲种植牧草(冬季牧草以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为主,夏季牧草以甜高粱、皇竹草为主)1~2 kg/d。
1.4 生产性能测定
按照《羊生产学》中的方法测定各世代符合戴云山羊基本外貌特征的繁殖母羊的产羔率、2月龄断奶成活率等主要繁殖成绩[4]及各年龄阶段后备羊只(初生、3月龄、6月龄、周岁、成年)的体重和体尺性状。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选育效果
2.1.1 各世代繁殖性能成绩 戴云山羊新品系选育各世代羊的产羔率见表1,各选育世代头胎、经产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25.3%~137.4%、191.4%~204.7%,其中经选育的2、3、4世代羊的产羔率均显著高于0世代基础群(P<0.05)。各世代羊的产羔率均较上世代有所提高,4世代的头胎、经产羊的产羔率最高,分别为137.4%、204.7%,分别比0世代基础群母羊提高了25.80%和9.06%。
表1 各世代核心群母羊产羔率与2月龄羔羊断奶成活率
由于高繁系的选育结合了早期断奶技术,各世代羊的2月龄羔羊断奶成活率均较高,选育的1~4世代的2月羔羊龄断奶成活率均在95%左右。4世代的头胎、经产羊的2月龄羔羊断奶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7.9%,而0世代基础群最低,分别为90.2%、82.2%。4世代的头胎、经产羊的2月龄断奶羔羊成活率分别比0世代基础群母羊提高了7.43%、19.10%。
2.1.2 戴云山羊高繁系繁殖性能遗传进展 表1表明,戴云山羊高繁系各世代羊产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2世代的选育效果更好,2世代的头胎、经产羊的产羔率均显著高于0世代基础群(P<0.05)。一般而言,羊的繁殖力性状遗传力低,遗传进展慢,所以3、4世代虽然较2世代的产羔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虽然高繁系3、4世代的遗传进展有减缓的趋势,但核心群能繁母羊的群体数量却较0世代分别提高了98.5%和150.8%,这对于戴云山羊高繁系群体繁殖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产单羔或双羔是戴云山羊母羊的主要产羔方式,由于母羊产三羔及以上多羔容易导致初生羔羊体型较小、体质弱而影响断奶成活率,所以戴云山羊高繁系选育的核心是降低繁殖母羊群体单羔率而提高繁殖母羊的双羔率。由表2可知,头胎母羊单羔率高是影响繁殖群体产羔率的主要因素,经过连续的选育,4世代羊的头胎单羔率较0世代降低了16.3%,且双羔率提高了83.12%。较高的双羔比例和世代间的选育提高能反映戴云山羊高繁系的选育效果。表2表明,2、3、4世代经产羊的双羔率均在80%以上,且各世代的双羔率均有提高,4世代羊的双羔率较0世代提高了16.39%。
表2 各世代核心群母羊生产单、双羔比例%
2.2 生长性能选育效果
戴云山羊各世代后备种公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重、体尺指标均高于母羊。经过连续的选育,后备种公羊各项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繁系后备种公羊较0世代基础群种公羊的初生、3月龄、6月龄、周岁、成年的体重分别提高了5.59%、8.68%、14.01%、7.65%、3.35%;3月龄到成年的体高分别提高了3.19%、2.29%、1.73%、0.20%,体长分别提高了0.54%、1.85%、5.60%、0.99%,胸围分别提高了4.20%、3.21%、2.07%、1.39%,各阶段胸宽、胸深变化不明显。4世代母羊体重在初生、3月龄、6月龄分别较0世代降低了10.56%、3.22%、3.94%,而周岁、成年母羊分别提高了2.04%、6.77%,各阶段体尺性状变化不明显。由于戴云山羊高繁系的选育是以繁殖性状为主,各世代羊的体重、体尺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3 各世代羊体重、体尺性状
续表3
3 讨论
3.1 新品系选育遗传进展
利用常规选育方式提高山羊繁殖力的报道并不多见,其中羊繁殖性状选育的遗传进展慢是关键,而选育年限、选育目的、选育基础群数量、性状遗传力特点等差异是导致戴云山羊新品系遗传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5]。戴云山羊高繁系的选育历时8年,经过连续4个世代以繁殖性状为主要育种目的的选育,但获得的遗传进展仍然有限。刘远等[1]对戴云山羊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戴云山羊在集中产区的饲养量仅约5万头,加上品种杂化、退化的风险,最终能用于品系选育的基础群较小,进一步制约了高繁系繁殖力的提高。羊的繁殖性状遗传力较低(0.1左右),且需要母羊有繁殖性状记录后才能实施选种选配工作,延长了育种周期,进而影响了遗传进展。
张国俊等[6]对南江黄羊快长品系的选育结果表明,各阶段公、母羊体重提高幅度在19.21%~31.65%,胸围提高幅度在3.34%~11.39%,初产产仔数提高了20.45%,经产提高了6.79%。徐刚毅等[7]在天府肉羊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也获得了公、母羊体重提高了10.10%~39.44%,胸围提高了25.73%的较好遗传进展。相比而言,戴云山羊高繁系体重、体尺性状变化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高繁系的选育并不是以生长性状为主。另外,南江黄羊快长品系、天府肉羊的选育工作都长达10年以上,戴云山羊新品系的选育工作起步较晚(8年左右)可能是遗传进展较慢的重要因素。
3.2 新品系的发展与利用
戴云山羊是福建省地方肉用山羊优良品种,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长期以来由于存在近交繁殖及盲目引种与杂交,致使戴云山羊存在品种退化和杂化等严重问题。通过戴云山羊新品系的初步选育,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有计划地在保种的基础上加强本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品种质量和增加纯种数量,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入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开展品种间的杂交配合力试验,筛选最佳杂交组合应用于肉羊生产,以解决戴云山羊体型较小、生长速度偏慢的问题[1]。
随着羊繁殖性状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在不同品种中分离到了多个能显著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突变位点,其中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中存在较多突变位点是导致国内外多个绵羊品种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常被作为候选基因进行地方绵、山羊品种繁殖性状的研究。戴云山羊是少数具有高繁殖性状的山羊品种,是研究羊高繁殖性状的优良素材[8]。刘远等[8]研究了戴云山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B、BMP15、GDF9的多态性,结果排除了3个候选基因为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主效基因,因此还需要深入研究戴云山羊高繁殖性状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挖掘控制山羊高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为开展戴云山羊繁殖性状遗传改良过程中引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获得更理想的遗传进展。
[1]刘远,林仕欣,张晓佩,等.戴云山羊品种特性与生产性能[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4):46-48.
[2]刘远,李文杨,张晓佩,等.戴云山羊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与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8):796-799.
[3]李文杨,林仕欣,刘远,等.戴云山羊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5):26-28.
[4]赵有璋.羊生产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4-77.
[5]李文杨,刘远,张晓佩,等.戴云山羊新品系选育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2):1213-1217.
[6]张国俊,陈瑜,张红平,等.南江黄羊快长品系选育进展[C]//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0:358-360.
[7]徐刚毅.天府肉羊新品系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1.
[8]刘远,李文杨,林仕欣,等.戴云山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BMPR-IB、BMP15、GDF9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3-27.
Study on New Line Breeding of Daiyun Goat
Liu Yuan,Li Wenyang,Wu Xianfeng,et al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13,China)
In this study,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Daiyun goat for four generations were research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mbing rates of first-born and multiparous goats in all generations ranged from 125.3%to 137.4%and 191.4%to 204.7%,respectively;the lambing rates of the second,third,fourth gen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P <0.05);the lambing rate of each generation was all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tion;the lambing rates of first-born(137.4%)and multiparous(204.7%)goats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were the highest,increased by 25.8%and 9.06%,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the survivingrates offirst-born(96.9%)and multiparous(97.9%)goats in2-month-old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increased by 7.43%and 19.10%than those(90.2%and 82.2%)of the first generation,respectively;the genetic progres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 tended to be slowed,but the goat population of core group increased by 98.5% and 150.8% over the first generation,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the body weights and body measures among the generations
Daiyun goat;new strain;breeding
S827.2
A
2095-3887(2016)04-0011-05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4.004
2016-06-03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2014R1023-5);福建省优质家畜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种质特性评估(FJZZZY-1505)
刘远(1985-),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草食动物研究。
李文杨(197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草食动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