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6-11-18李敏李时东黄欣
李敏 李时东 黄欣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其基本保障之一。本文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分析如何优化实验课教学,如何多方位构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得加大力度培养雄厚师资力量的观点。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02-02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尤其是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将促使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这使得各省应用型大学试点随即启动,纷纷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教学在该培养模式下的重要性。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应用型大学关键在“应用”二字,它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要有科学、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它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因此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科技运用与转换能力[2]。而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可以检验知识体系的科学性,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3]。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应用型大学,强化实践教学意义非凡。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培养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形式更是多样化,不仅有校内的理论带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成立创新实践中心,还有校外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或者通过项目驱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多种形式。尽管如此,我们的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所以要取长补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实验课程教学
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多取决于实验室硬件建设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验课教学由指导老师课前设计好实验,约定好实验步骤,学生做好预习,这种方法可保证师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量[4]。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为了改进这种实验教学现象,将结合校级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建设,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方法,大胆改革创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课程实验一般设有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类实验,验证性实验只要学生做好了预习能较快完成,对于以2个学时(90分钟)为单位的实验课堂,剩余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探索是否可以将该实验进一步优化,这样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让其养成了思考问题的习惯。设计性实验中,我们倡导“问题式教学”方法,其中如何设计合理的问题成为关键。结合要完成的实验任务,我们会从任务的目的出发,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最终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每一个问题不深入解释,以便留给学更多思考的空间,帮助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我们要摒弃教师自身的惰性思想,杜绝总给学生多年来一成不变的设计题目,可以结合当今的研究热点和科技前沿拟定综合性设计题目,尽管这是一个挑战。设计过程中,教师可直接参与到学生查阅文献、拟定设计方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直至最后的方案实施、测试等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调动了他们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并无固定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励其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二)多方位构建校内实践平台
为保证实践的正常运转,实验室等硬件建设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建设规模,更要提升实验室建设层次。在校内的实践平台方面,我院除了建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还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实践中心。中心每年进行一次招新,鼓励大一、大二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让同学们尽早地进入实验室,适应课题科研工作,熟悉科研的一般流程,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精力充沛、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加入创新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加入创新中心,他们不再感觉课后的空虚,而是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实验室,看书、查资料、参与老师的课题,或者自己独立申请并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除此之外,学生们每年都会积极备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目前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而且不少同学还申请了专利,其中个人最多的有三项。参赛不仅给学生带来参赛获奖后的荣誉,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每年的就业统计当中,加入创新中心的学生往往脱颖而出,优先被录用,并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也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是为学生想方设法地创建“社会情境”,以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适应社会工作,但真正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情境,就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这样才能使其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具体化应用,这也就需要各高校去积极努力创建校外实践平台。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它不仅可以解决由于在校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完成的实验,比如我院电气专业的有关电力系统的实验,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建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但目前一些校外实践平台建设只浮于形式,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学校通过各种关系渠道联系企业,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的13到16周。在实习中,学校并没有对学生安排实习内容,而是完全交给实习单位。而实习单位往往碍于情面接受实习生,于是在不影响自身单位的运转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各个环节,了解大致流程,与学生的初期预想大打折扣,这也使现在学生申请集中实习(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越来越少,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渐渐失去了其初衷。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要改善校企间的这种浮于形式的关系,要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需求,因为他们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要想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既要保证企业盈利,又要保证学生不会成为企业的单纯劳动力,就需要建立双方“共赢”机制和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高校可以结合企业的需要接洽项目,为企业提供科研平台,这样学校不仅可以出成果,也可以为企业谋利益。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拟定需要的人才,由高校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这样企业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员工岗前培训的时间。当然,要保证学校和企业间的互赢,作为第三方的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和一系列的激励体制。
三、加大力度培养雄厚师资力量
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不可否认,但是要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仍取决于教师。若没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实践教学很难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以我院的毕业设计为例,每年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渐下滑,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而不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另一个原因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高师生比,一个老师所带毕业设计的人数达到十多人甚至接近二十人,这样很难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否认和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因长期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了解前沿课题、新技术、新动向等,这样就导致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老生常谈,没有新意。而对于有新意的,往往也只能限于纸上谈兵。所以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质量,就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师资。鉴于我院目前人才引进情况,每年引进博士3~4人,而自身培养博士可毕业的可达1~2人,所以我们不缺高学历人才,但真正做到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可以采取多种途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刚走出学堂就站上讲台,缺乏工程经验,所以可以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或者由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和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为其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学不仅仅是青年教师的任务,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可以选派教师出国或者在一些高校重点实验室学习新技术。鼓励老师们积极申请项目,并尽力提供相应平台帮助完成科研项目。总而言之,培养教师和培养学生一样,方式方法、手段都不唯一,只要我们能站在以培养对象为主体的位置进行考虑,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校尤其是我们二本院校就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现在的实践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不同的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地方的经济特色,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要不断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明华,鲍长生.“双联互动”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39-41.
[2]熊珍琴,邵南岗.务实致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4(5):119-123.
[3]吴旭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5):34-35.
[4]王丽梅.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