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今飞行教学小组管理模式
2016-11-18黄宏
黄宏
摘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作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顶级的飞行员人才培养院校,学校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在世界民航有较大影响力的全日制高校,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秉承学校“教技术、带作风、帮思想”九字经校风,已经为中国民航输送了大量飞行人才。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学院已经逐渐地显现出了自身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以及对企业发展发展的众多阻碍。而学院若是想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继续良好地运行,则要改变现今的弊端,也就是对带飞教员小组管理的模式进行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改革,也就是创新。
关键词:飞行教员;管理;小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14-02
在飞行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继承并坚持了小组管理模式,即一名飞行教员作为领导管理者,组内有各阶段批次(私用驾驶员执照阶段、仪表等级阶段、商用驾驶员执照阶段)的飞行学员,严格遵循飞行四个阶段的教学管理流程:飞行前间接准备、飞行前直接准备、飞行训练和飞行后讲评。针对飞行训练这个阶段,我们采取飞机驾驶舱内一对一的教学员有效直接教学以及沟通,其余三个阶段可采取一对多的方式来进行分批次疏导和讲评。这一小组管理模式的沿袭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其实不难看出,在现今社会高速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情况来看,我们为何不借鉴管理创新的新概念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小组管理模式呢?我们先来看看以前的小组管理模式。(1)“家长”。以前的飞行教员,其角色更多的是一种类似家长的角色。在家长的职责中,更多承担起了保姆的角色。这也是以前飞行教员比较可笑的“双重角色”。作为真正的飞行学员的家长,父母把孩子交到飞行教员的手上,其实也是把他们所具有的职责全部抛给了飞行教员,而飞行教员,也欣然接受;(2)“打骂”。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在中华民族沿袭的这一类行为道德的影响下,以及父母的全权给予下,教学员之间的关系也经常是一种“打骂”的关系。而在飞行教员双重角色的身份下,飞行学员也自然而然接受了这一事实,认为教员是为了自己好。(3)“吃饭喝酒交朋友”。飞行教学员的关系并不是其他社会大学老师学生的关系所能比拟的,教学员之间会有更深的情感在里面,往往“飞时师父、闲时兄弟”。教学员吃在一起、学在一起、住在一起,在某一层面上起到了良好的教员作风引导的作用,但经常飞行结束后的吃饭喝酒也成为了常态。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眼光也逐步在看向我们的飞行训练管理模式是否符合教学育人的宗旨。我们如果继续固守陈旧,这势必会有所影响。改善当下的小组管理模式,这将有助于我们继续在飞行教学的前沿继续引领。在我看来,我们有六点需要进行改变和创新。
一、飞行教员的角色扮演
以前的飞行教员作为家长、作为保姆,为飞行学员尽心尽力,飞行学员也十分感激自己的飞行教员。但如今的社会,大多数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越来越严重,舍不得骂舍不得打,孩子们的身上已经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傲气和娇气。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很多,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换来的却是不孝子女,过度的溺爱所承担的后果往往痛心疾首,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社会青少年问题众多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仍然扮演家长的角色来管理飞行学员,得到的结果将有可能是父母的质问:“你凭什么动手打我的孩子,凭什么骂我的孩子?”也会得到飞行学员的指责:“我的飞行教员经常无故打骂我。”这将会给飞行教员的教学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并且可能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在这里,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角色。作为飞行教员,我们并不是家长,并不是保姆,在现在看来,我们应该是管理组织者,以前的方式效率虽然很高,但不具备广泛的基础。我们应该站在管理组织者的层面来看待飞行学员,和飞行学员“交朋友”只能是附产品,我们需要通过自身角色来引导飞行学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谊,而前提是我们必须把飞行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作为管理组织者,飞行教员需要明确自身角色的指导性作用,以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个“标兵”的形象。但在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需要飞行教员所共同杜绝:我们应该禁止出现“双重标准”,这里所指的“双重标准”是对不同的飞行学员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在人情世故方面,每个人都更倾向于好学生,但是这类思想必须根治在飞行教员的内心深处,这也是作为管理组织者的立足之本,用同样的标准对待每一位飞行学员。
二、飞行教员和飞行学员对于共同目的的把控
教学员共同的目的就是飞行学员顺利毕业进入航空公司。以这个目的为基础,飞行教员应该详细制定从初始下分院进入飞行训练、13小时筛选、首次单飞、私用驾驶员执照、仪表等级、学生机长训练、小双发多发商用驾驶员执照和高性能飞机这几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一个飞行学员来到飞行教员身边时,飞行教员应该从初期就帮助飞行学员制定初始职业生涯规划,那么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学院的飞行训练大纲。按照大纲,教学员能够思想统一,把控住共同的飞行目的。在这一层面上,作为飞行教员,作为管理组织者,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自己是领导者,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那么飞行教员必须明确在心,引导飞行学员要跟着飞行教员的脚步,如果偏离这一条轨迹,这将使教学员双方的共同目的产生分歧。不利于小组管理,不利于飞行学员的良好成长。
三、完成飞行训练所需要的态度
态度由教学员双方共同产生。对于飞行教员来讲,从留教工作开始,此后的八年都应该全心全意为飞行学员付出。当然,这并不是说需要我们抛弃妻子,这仅仅是个玩笑。我们对于自身的定位,应该把人民教师这一角色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是一名飞行员。大多数飞行教员甚至忘记了自己获取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这一事实,仅仅是把自己当做一名飞行员。在工作中,更加缺乏对飞行学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疏导和建立,只是一味地进行飞行训练教学。飞行教员的态度应该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始终贯穿于飞行学员为主导的模式。对于飞行学员,飞行教员是其飞行职业生涯的初始引领人,是我们把飞行学员从一名合格的飞行大学生引入飞行门槛,进而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准飞行员。大多数飞行学员的态度好坏与否直接取决于飞行教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作为飞行教员,我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天,那么就应该有一天的教学态度。而不应该在八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末期碌碌无为。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对于飞行学员的所有成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改正学生“得过且过”、“飞得好就好”、“飞得不好就停飞”等混日子的态度。如果飞行教员做不到这一点,这也就丧失了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态度,这也会进一步影响飞行学员的飞行态度,上述所谓的师生情谊也将会渐行渐远,再也无法找回“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状态。飞行学员在初始进入分院到分配到飞行教员手上,当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声“师父”,其实也是飞行学员对于我们的一种认可,飞行教员应该对得起“师父”这两字,应表现出所应有的教学态度。
四、完成飞行训练所需要的素质
飞行员作为航空交通飞行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样才能胜任飞行员工作。作为飞行训练,飞行教员的素质体现应始终贯穿于两个方面:第一、安全。安全本就是所有企业所有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学院六十年来也陆陆续续出现过重大的不安全事件。作为飞行教员,良好的素质也是保证飞行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二、飞行学员。飞行教员的素质直接影响飞行学员的飞行训练,他们是未来中国民航的顶梁柱,在初始飞行训练这一关键阶段,我们就应该作为“标兵”来引导飞行学员养成良好的飞行素质。学院在飞行学员的管理制度上要求准军事化管理,也正是为了培养飞行学员在初期就有的良好飞行素质。
五、完成飞行训练所需要的投入度
大多数飞行学员乃至大众群体对于飞行训练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13小时筛选,第二个是18小时单飞。认为飞行教员的作用不明显,但我们自身绝对不能这样认为。飞行教员是飞行学员进入初始飞行的引领人,飞行学员的职业生涯并不是完成了筛选和单飞就皆大欢喜可以顺利毕业了。在后期的培养同样重要,但大多数飞行教员甚至开始减小后期规划训练的投入度,仅仅是把重点放在筛选单飞方面。这也是现如今的问题之一。飞行教员不应该只盯着阶段性的内容,而丢失了飞行训练的本质。没有本质,就算筛选单飞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其意义又有多大。飞行教员投入度的重视程度与否,也决定了飞行学员后期阶段的趋势发展。
六、规定处罚模式
飞行教员针对每一名飞行学员,这里所规定的处罚,不一定严厉,但一定要区别对待。美国有一档“超级保姆”的节目,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每一个小孩画地为牢以示惩罚。作为管理组织者,我们的管理过程和思想过程是需要转变的,不能采取“急刹车”的表现,这将会使飞行学员出现摸不着头脑的困惑。最顶级的处罚就是退出飞行训练,终止飞行生涯。但是处罚不能有损飞行学员的人格,体罚打骂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小组管理,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飞行教员的脾气其实正是处罚模式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一种手段。飞行教员发脾气并不是真正发脾气,这是在惩罚飞行学员出现错误。那么飞行教员本身必须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出现了真正发脾气的情况,对自身心态情绪不利,也会影响飞行学员的飞行训练和心态改变。作为飞行教员,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思想的转变,飞行学员通过处罚从而引起行为目的的变化。处罚本质提出了一个新的感知,从而改变其行为目的。这也能够建立起飞行学员的情景训练和情景迁移。
以上也是我对如今飞行教学小组管理模式提出的六点新颖建议。其本质也是为了在符合现有的国民坏境,顺势而为地对学院飞行教学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飞行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