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11-18刘锁兰孔立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刘锁兰 孔立智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对学校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工程认证中遇到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首要思考的是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本文分别从教师个人、学校政策和国家制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发展领域可以采取几点措施和激励方法。

关键词: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18-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认证(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主要是由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如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进行的专门性认证。一般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如联合会、专业学会,同时联合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以及行业企事业专家一起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技术人才进入相关工业技术领域提供预备教育质量的检验和考核。工程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程教育对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对工程教育质量认可的衡量参考乃至标准,也是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认可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美国与德国已成为世界上工程教育的两个强国,认证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以国际行业认可的质量和标准来评价和考核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行业从业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主要以学生毕业能力达成度为核心任务展开认证,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配备、办学环境和条件的配置等具体方面进行认证工作。同时,强调建立专业教育教学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申请国家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关键的一年,新的机遇也使得教师创新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首先,通过明确专业定位来确立培养目标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更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达到工程认证要求的重要指标。目前,我校设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项笔者所在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一门实用性极强、发展非常迅速的且面向社会应用领域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在数学、通信、电子等多学科的基础上,而且由于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性强,因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培养要求。要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通过吸收多方面知识提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递进式上升的过程。计算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同时要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等。我们需要培养出勇于突破既定思维模式,具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提出和别人不同的创新性意见和建议及解决方法,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创新思维成果。反映到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对于创新思维,其本质就是将对工程问题的创新性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的工程探索中,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缺乏创新思维方法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

换言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太过注重理论的讲授,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经验短缺,最终导致毕业生入职后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每一个鲜活、灵动的大脑一旦接受过教育的加工,犹如生产流水线上产生的思维标准件,整齐划一,缺少的却是个性和创造性”。教育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没有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但是却未意识到学校中的教育无论是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模式,还是思维训练的引导模式,除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外,教师的思维转换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大学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者,是构建科技创新的基础力量。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首要思考的问题便是对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创造条件不断激励和发展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也是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建议措施

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特点反映了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研究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激励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寻更有效的激发教师创新能力的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落实到教师身上,真正实现大学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大学教师的自我提升;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和健全大学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鼓励和推动政策,加强对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再者,政府的战略导向和宏观调控对促进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因此,本文从这三方面讨论当前工程教育认证环境下对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个人主动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水平,要积极追求自我突破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基本观念,要改变照本宣科式做法,要具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大学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大学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我们要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要具有创新的需要补充相应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教育新理论、新观念,掌握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方法,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熟悉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

(二)学校对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体系的要求,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种少数人的“待遇式”培养,而是一种面向全体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培养。首先,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教师再教育和培训体系。在教师在职读研、读博、访学、培训等方面制定相应引导政策,为教师提供宽松条件,鼓励教师多渠道多方式吸取知识提升创新力;其次,扶持创新团队,包括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等。让教师可以自由地和团队成员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可以产生出创造性思想和思维。而且团队内也可进行新老教师结对活动。资深的、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将自已长期累积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从而更快地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创新;再者,健全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论文、专利、成果鉴定、成果索引等是高校教师创新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在评价体系建立上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既要注重论文的数量同时也要考虑论文的质量,如统计他引率等。在成果鉴定上也要避免同行评议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最后,完善考核体系。工资是教师应得的劳动报酬,也是维持生活的保障。考核中不应搞一刀切,避免考核指标偏重不合理现象出现。考核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将是影响教师创新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完善创新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拉大校内浮动工资的差距,使教师的工资差异在不同的创新业绩上得到显现。这样教师就会自觉增加创新劳动的付出,同时也会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国家对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导向

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在促进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政策指导下,政府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教学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制度等。目前高校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般较淡薄,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的权属界定不清及评价制度不完善,使教师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较少。因此,应加大普法力度,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法制观念,完善高校法律制度建设,注重科学研究的筛选、诱导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以促进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二,目前高校教学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内部经费管理不到位,还要一部分原因是国家对经费政策的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国家应制定完善的政策严把经费申请、下拨和使用关。在经费申请预算中要从教研实际客观分析,而非简单地按比例核算。项目研究往往不是一个短期工作过程,很多情况难以预料和预测。如自然科学项目邻域的研究一般存在较强的探索性,对于项目未知的研究进展甚至成败无法精确估算成本。项目立项及合同签订后应及早拨款,杜绝经费拨付严重滞后的现象。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考核,严禁经费滥用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培养过程中,既涉及教师个人的自我培养和发展意识问题,也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的支撑与引导。学校应意识到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发展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和面向社会的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Z].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5.

[3]张爽.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15-18.

[4]黄永林.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8.

[5]应卫平.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73-76.

[6]张伟.论教师的课题创新素养[J].教育研究,2011:39-43.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