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法合用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2016-11-18洪小萍李世斌
洪小萍 李世斌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4
俞募配穴法合用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洪小萍1李世斌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联合西医治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予以及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实验组联合俞募配针刺推拿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病例治疗后24h、48h及72h后疗效。结果:实验组24h总有效率 95%,48h总有效率96.67%,72h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24h总有效率 83.33%,48h总有效率86.67%,72h总有效率8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法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方法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可靠、易行的优点。
小儿急性腹泻;针刺穴位;俞募穴
临床上各类的感染(细菌、病毒)及非感染性因素均可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排便感觉异常等改变,成为小儿急性腹泻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呕吐、水电解质紊乱,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疾病。据WHO统计,每年约500万小儿死于该病,因此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控制已列为全球性卫生热点之一[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液体疗法、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止泻药物治疗等[2]。而中医认为小儿急性腹泻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邪入侵、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尤其是伴发脾胃虚弱患儿,进行输液补液治疗时可加重腹泻的发生发展,使得二者成为恶性循环,进而引起病程迁延,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因此,结合目前诊疗现状,我院对急性腹泻患儿采用中医针刺、推拿联合西医治疗,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67例,年龄2~24个月,所有病例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998)》的小儿腹泻病标准[4]。所有病例随机安排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资料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营养状况、中医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剔除的标准有入院前合并有营养不良、先天性消化酶缺失、内分泌代谢紊乱、先天性胃肠畸形、未规则完成治疗或者中途退出治疗、临床资料不齐全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腹泻的中医分型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998)》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液体疗法、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止泻药物治疗等构成。
1.2.2 实验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俞募配穴法。主穴取穴:天枢(双)、大肠俞(双),伤食症配中脘,湿热证配阴陵泉,寒湿证配关元,脾虚证配脾俞、章门。针刺泻法用于伤食和湿热证,而针刺补法用于寒湿和脾虚证。推拿:将滑石粉均匀的涂抹于穴位处,推拿顺序依次为头面、上肢、胸腹、腹背,下肢。其中位于上肢的穴位,采用单手推拿。每天1次,3d1个疗程。其手法特别强调要轻快、柔和、平稳扎实。①湿热型泄泻:暴注下迫、泻多黄色水便,烦躁不安,肛门红肿,小便少赤,舌苔黄。分阴阳,清大肠,清小肠(分利止泻),补脾,推上三关,退六腑,摩腹,推箕门,推下七节骨,捏脊,揉龟尾。当热重于湿时,清大肠为主,清小肠为次;当湿重于热时,以清小肠为主,清大肠为次。②伤食型泄泻:便塘酸臭或蛋花样,厌食口臭、腹胀不适,或呕吐酸食,苔厚腻。清大肠,清小肠,清脾,清胃,掐揉四横纹,分阴阳,分腹阴阳,揉中脘,拿肚角,推箕门,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捏脊。③寒湿型泄泻:大便塘薄,或夹奶块及白色液黏,时有肠鸣,苔白滑。分阴阳,补大肠,清小肠,补脾,推三关,摩腹,推箕门,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④脾虚型泄泻:食后即泻,面黄发稀,神倦乏力,形体消瘦,苔白。分阴阳,补大肠,清小肠,运土人水,补脾(重补),揉板门,摩腹,推箕门,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精确FISH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4]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998)》的小儿腹泻病标准。显效:治疗 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两组病例分别观察治疗后24h、48h及72h三个时间点的的疗效情况。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2 治疗结果 实验组24h总有效率 95%,48h总有效率96.67%,72h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24h总有效率 83.33%,48h总有效率86.67%,72h总有效率8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24h、48h、72h后的效果评价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胃未完全发育,胃酸分泌少,酸度低,肠管微生态平衡脆弱,易受外来因素破坏而致病[5]。此外容易伴发感染、水电解平稳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预后明显变差。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进行的对症处理,包括上述提到的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肠道菌群等方面。因此可以说,西医的治疗是从局部出发,而中医的治疗是从疾病导致的身体整体失调出发,只有中西医有效的结合才能带来最大的临床效益。因此本研究阐述下俞募穴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对小儿急性腹泻对的临床疗效情况。
中医认为泄泻的发病,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多见。《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利作矣”。表述的就是脾胃受损后水谷入胃化,精微不布,导致腹泻的发生,这现代医学认为胃肠功能受损引起的营养吸收障碍,或者胃肠分泌渗出物增多从而导致腹泻的理论相一致。此外,由于小儿五脏六腑虽已成型,但功能尚不完全,相对成人而言抵抗外界入侵因素的能力不足,因此一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很容易引起自身的脾胃运化失常。
本研究中采用的俞募穴是脏腑之气重要的中轴点,与脏腑关系密切;俞募穴共同作用,相互配合可以发挥很好地协调作用。临床工作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单独针刺俞穴或募穴,不能很好地发挥疗效,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能改善疾病的总体转归。本研究针刺的枢穴归大肠募穴,具有调节肠胃、畅通腑气、止泻功效,针刺该穴可改善胃肠道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胃肠黏膜病变的炎症吸收,从而达到正常消化止泻的功效。阴陵泉是太阴脾经的合穴,主要起健脾化湿的作用,针刺该穴可刺激降(直)结肠的蠕动增强,而配合针刺(阴陵泉)可以增强脾胃运化、促进健脾理气。中脘穴可以刺激胃部胃酸的分泌,因此伤食症配中脘可促进胃肠内食物的消化和胃部蠕动,促进消化和止泻。关元穴是小肠募穴,主要作用于小肠,起到调节肠道的消化、吸收、及代谢物运输的作用,寒湿证配关元可达到增肾健脾、益气止泻之功。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主要起到健气益血、健脾消食、促胃止逆之功效。[6]上述诸穴相互配合,协同起到健脾消食、止泻益气之功。本研究中俞募穴针刺配合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腹泻患者的症状,在不同的时间段其效果都由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治疗,与上述的理论结果相似。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单药或者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容易引起菌群失调以至二重感染,甚至可加重腹泻。而中医推拿治疗腹泻是医者运用各种手法,施术于病儿体表,通过机械的良性刺激,通过对穴位的特殊作用而实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目的。通过推拿可以振奋脏腑经气,促使脾胃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达健脾助运,和中降逆,理肠止泻之效[7-8],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以恢复脾胃功能失调,达到治愈此病的能力。
[1]骆晓,金路苓.针刺俞募穴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160-163.
[2]赵玉影,张丽.小儿腹泻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9):27-28.
[3]燕丁丁,李新剑,郭忠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研究[J].2015,10(12):1880-1882.
[4]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5]张琳,邱学澄.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4,32(2): 111.
[6]赵敏,周思远,陈大帅,等.针灸治疗腹泻临床选穴规律及治法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46-48.
[7]李亚玲,张艳,刘玉蓉.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80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5) :72-73.
[8]杨茯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58例 [J].陕西中医,2005,26(9):32.
(编辑:穆丽华)
2016-07-22
洪小萍(1984-),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脊柱相关疾病。E-mail:284662137@qq.com
R245.31
B
1007-8517(2016)20-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