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2016-11-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光疗胆红素新生儿

孙 芳

(大连辽渔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孙芳

(大连辽渔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目的 分析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未满足换血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次光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分次光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ABO溶血病进行治疗时,分次光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光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疗效

在新生儿期,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临床中在对新生儿ABO溶血病进行治疗时,光疗是首选治疗方式。临床研究证实,间断光疗和持续光疗的临床疗效相似,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0例,全部患儿均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的相关诊断标准[2]。全部100例患儿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日龄为(44.6 ±30.7)h,平均体质量为(3.6±0.6)kg。排除遗传代谢疾病患儿、不明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肝胆疾病患儿、严重感染患儿以及Rh溶血病患儿。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全部患儿均静脉滴注1次丙种球蛋白,给药剂量为1.0 g/kg。选择宁波戴维公司所提供的双面蓝光箱对患儿实施光疗,蓝光波长的主峰为425~475 nm,灯管照射时间均在合格范围。对照组患儿采用单次光疗,每天持续进行12 h的双面光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分次光疗:每次进行6 h黄面蓝光照射,间隔6 h后对患儿进行第二次照射。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

1.3临床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儿静脉血,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检测;另外对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1例青铜症、3例烦躁哭闹、2例皮疹、3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2例、3例青铜症、8例烦躁哭闹、5例皮疹、4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50323.6±40.7161.7±30.4对照组50324.1±40.3195.5±23.8 t -0.061761.1904 P -0.95090.0000

3 讨 论

临床在对新生儿ABO溶血进行治疗时,关键是对溶血进行抑制、让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浓度及时降低,防止出现胆红素脑病[3-7]。在对溶血进行抑制时,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光疗则能让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浓度及时降低,进而来对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预防。皮肤表面的未结合胆红素通过光疗能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然后从尿中或者胆汁中排除,最终让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但是光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加以关注和重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间断光疗和持续光疗在一定时间内的退黄效果一致。而间断光疗则能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所以在临床退黄治疗中,间断光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总之,在对新生儿ABO溶血病进行治疗时,分次光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田佳.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3-234.

[2] 傅慧青,贾晓琴.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0):94-96.

[3] 谭安琦.丙种球蛋白与光疗联合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8):51.

[4] 卢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光疗、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257.

[5] 刘晓静.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不同时期光疗治疗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0):1188-1189.

[6] 李新康.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3,33(5):79-80.

[7] 李莹.抚触配合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4):116.

R722.18

B

1671-8194(2016)29-0054-01

猜你喜欢

光疗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胆红素增高怎么办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