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2016-11-18董福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依从性个性化血糖

董福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董福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控制优于参考组,治疗依从性较参考组高,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个性化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终身性疾病,老年患者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而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常会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治疗期间必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谨遵医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现笔者以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我院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中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2];在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无精神障碍、意识不清者;排除合并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者;男93例,女57例;年龄60~86岁,平均(71.4±5.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71例,大学37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7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需及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常见症状、治疗措施、并发症预防等,及时回答患者疑问。治疗期间告知患者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合理饮食。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

1.2.1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评估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状态,给予必要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缓解患者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常见症状、治疗措施、并发症预防等疾病知识,介绍医院规章制度、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及时解答疑问,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增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1.2.2用药个性护理。老年患者用药期间经常会出现漏服、误服等现象,护士需重视这些现象,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随时叮嘱和讲解用药注意事项,知道患者遵医嘱用药,并特别标记每种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必要时在床头贴上警示牌,采取闹钟提示等方法,指导患者正确服用,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时间。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了解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

1.2.3饮食指导。护士需及时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以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选择含丰富维生素、粗纤维、优质蛋白食物,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禁烟忌酒。

1.2.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展开适宜运动,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运动方式以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为主,尽量避免长时间运动,且应在饭后1 h运动,每次运动30 min并随身带糖、饼干等。

1.2.5自我监测。在治疗期间,护士应正确教导患者使其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并正确记录,及时发放不同时期血糖控制范围,使其血糖得以有效控制。

1.3评价指标。治疗依从性: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量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包括服药、饮食控制、运动、自我监测、胰岛素使用等内容,每个方面10分,共计50分,分数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3]。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护理前空腹血糖(9.8± 1.2)mmoL/L,餐后2 h血糖(12.9±2.5)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6.4±0.7)mmoL/L,餐后2 h血糖(8.5±1.0)mmoL/L;参考组护理前空腹血糖(10.0±1.3)mmoL/L,餐后2 h血糖(12.8±2.3)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7.9±1.2)mmoL/L,餐后2 h血糖(10.0±2.1)mmoL/L;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血糖控制优于参考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42.3±4.7)分,参考组治疗依从性(28.9±6.3)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对比: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72.3± 12.4)分、SDS评分(70.4±13.8)分,护理后SAS评分(36.9±8.3)分、SDS评分(37.1±9.6)分;参考组SAS评分(72.8±10.9)分、SDS评分(70.9±15.4)分,护理后SAS评分(43.5±6.8)分、SDS评分(41.8±10.5)分;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期间,由于很多患者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大、锻炼时间少等原因,常会导致患者代谢紊乱,致血糖控制不佳[5]。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加强患者护理指导,采取必要护理措施,对血糖控制起到显著意义。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采取的一对一护理指导干预,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采取的必要护理措施[6]。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根据对患者真实个性的评估、测量,而采取的必要护理干预,符合个性化护理措施的要求,也能够突出重点,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好于参考组,P<0.05。结果显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这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患者依从性代表了患者对医疗措施的接受、服从的行为和程度,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抵抗力降低、情绪不佳,故而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明显降低,而依从性不佳可直接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因此采取必要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利于患者血糖控制,也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参考组显著降低,P<0.05。可见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以平稳、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生理、社会及心理状况的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特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康颖.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59-60.

[2] 王慧,刘华平.低血糖指数饮食对2型糖尿病中长期血糖和血脂控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58-861.

[3] 刘寒森,李娜.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4):492-494.

[4] 刘丹丹.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5-7.

[5] 杨素兰.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3,8(6):861-862.

[6] 杨海侠,马 艳,卢清秀,等.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8-10.

R473.5

B

1671-8194(2016)29-0287-02

猜你喜欢

依从性个性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