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资源
2016-11-17杨光闫俊茹
杨光 闫俊茹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文学科自身特性的需要,更是落实新课改目标,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诸多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把课内与课外资源有机结合,超越文本,增加课堂容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更好地让教育与时代接轨,与生活实际接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内资源;课外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拙见。
1.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应该对课程资源有个科学的认识。那么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呢?"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笔者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1.1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未来的人才需求对语文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拓宽课程资源上下功夫,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1.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充满好奇与渴望。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语文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认识自然、接触社会、感受文化,在生活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1.3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怎样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胆识、智慧和辛劳,需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运用能力、整合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目前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不足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2.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到位。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重在教材内容的解读,周围大量鲜活的资源进入不了他的视野,难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整合费时费力,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许多教师缺少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教学热情,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2课程资源过度开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日趋强烈。但是,当前语文课程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多媒体应用泛滥,图片、音乐、视频充斥学生的感官,整个课堂被电教媒体牵着走,学生得到的是一些表面的印象,而语文课堂本该有的独立想象、思考感悟被淡化了。更有甚者,资源开发脱离文本,偏离教学目标。
3.如何开发利用小学课程资源
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无处不在,留心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有多种分类,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两大类进行论述。
3.1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具、挂图、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资源的运用等等。一节高效的课堂必定是资源开发有效而成功的课堂。
3.2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范本。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幅图……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点。
案例一: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六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一课时,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刻的挖掘,可谓精彩独到。在学习"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时,先让学生说出句子意思,出示"弃"字的象形文字图片,让学生猜猜先人造这个字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学生没有猜对。
教师讲解:"弃"字是会意字,意思是把孩子放在箕里,下部分指双手,整个字就是把幼婴放在箕里丢掉。但不是丢在野外,而是丢在一户人家门口,希望有人收养孩子。虽然丢弃,但仍心怀希望。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是希望后人秉承夸父的精神,不断追求,创造一个个奇迹。
这堂课,教者对教材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挖掘与利用,远远超出了对课文大意及情感内容的理解,对祖国的汉字文化有了深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向往与热爱。
3.3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的出现延伸了人脑,也使网络信息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它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为学生与文本架设桥梁,这是传统教科书和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
例如:笔者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跨越历史的鸿沟,采用"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的方法,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把长征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制作幻灯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长征与学生的距离,真切感受够到长征的艰辛与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3.4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人文精神,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挖掘,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按教学资源的来源分为乡土人文资源、自然资源。
3.4.1乡土人文资源的开发。所谓的乡土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当地保留下来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的相关资源。具体包括农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人故事、名言俗语、春联、地方特色文艺等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丰富的资源,极大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每到春节,让学生收集各家各户的对联,体会对联寄予的美好愿望;三月三民歌节,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一些节日风俗及节日传说;走进工厂,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感受家乡人民敢闯敢拼的精神;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特产,尝试些广告词,做家乡的小小宣传员……
3.4.2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青秀险峻的山峰,跳跃奔腾的河流,苍翠葱茏的山林,充满生机的田野,活泼可爱的动物,还有小鸟婉转的鸣唱……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尽管农村小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不够好,但是它有美丽而充满灵气的大自然,这为农村的小学生的作文源源不断地注入生命的活水。因此,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对作文教学来说大有益处。
只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要素,才能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扩展课程外延,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领、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语文课程观念更新和完善的必然,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