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有效建构三策略

2016-11-17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曾秋芸

数学大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竖式认知结构算式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曾秋芸

小议有效建构三策略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曾秋芸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追求有效教学,实现有效建构,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讲究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最大程度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的建构,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现简单就以下教学策略与同行交流商榷。

策略一:创设情境,储备建构动机

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驱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这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低年级儿童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的数学经验或者来自于幼儿园的活动积累,或者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可能是玩具、文具,也有可能是食物、游戏活动等。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常是将他们有关的数学经验总结提升,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构建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当今形势下,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学前教育相对发展较好,学前儿童具有相对更多的数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数学书中的知识对于他们并不全是新知识,往往正因为学习内容的不“新”,经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一种“懈怠”。所以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挑选他们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情境,对于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催生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认识人民币,但鲜有独自购物的经验,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用学具人民币进行文具的买卖活动。这样,把“元、角、分”的教学融入购物的情境中,便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当前要学习的知识同化进去,不仅巩固人民币各种面值的认识,还知道了1元里面有10个1角,1角里面有10个1分。如此通过购物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化、具体化,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和理解了抽象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得到了夯实和发展。

策略二:动手实践,丰富建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具有形象性,便于学生丰富体验,建立表象,掌握新知。“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抓住这些特点,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等,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学习体验,帮助学习不断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例题:“有7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还剩几个?”并出示苹果和果盘学具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学生列出了算式:7÷3=2(个)……1(个)。接下来,我又增加了一个苹果,问:“现在每盘装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又很快列出了算式。接下来,我又把苹果的个数增加为9个、10个、11个,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分苹果学具并列出算式,并将全部的算式板书出来:

7÷3=2(个)……1(个)

8÷3=2(个)……2(个)

9÷3=3(个)

10÷3=3(个)……1(个)

11÷3=3(个)……2(个)

我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并讨论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得出了:被除数越来越大,依次大1;除数都是3;有余数的算式里,余数不是1就是2。这时,我就追问:“余数会不会出现其他的数?学生答:不会,因为如果还余下3的话,就可以每盘再装1个了,那么就没有余数了。我由此提出:除数是3时,余数只有1、2两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答: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概括、探索,并在概括、探索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一举多得。

策略三:关注生成,完善建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习信息不断涌现,尤其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课堂突发状况经常让人始料未及,教师要及时关注、有效筛选、整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突发状况、动态资源,灵活采取策略,化意外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体验与感悟,完善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竖式除法”时,当我把除法的竖式板书出来时,有位学生忽然喊了句:“除法竖式真麻烦啊!”竟然还有几个同学也跟着喊:“真麻烦啊!”我一愣,有点措手不及,迟疑片刻之后,对他们说:“那你们觉得怎么样才不麻烦呢?哪个小朋友有简单一点的办法?”竟然有几个学生刷刷地举起了几只小手。于是,我请一位举手的同学上台把自己想的竖式写出来,这位同学满脸自信地写出:

这时,全班同学有的加以附和:“这样比较简单!”有的则把目光投向我,很有怀疑的味道。于是,我不动声色地将例题中的“20个苹果”改成“21个苹果”,让全班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新办法算一算。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喊了:“老师,苹果分不完,多出来的1个要写在哪里啊?”又是一片附和声。我微笑着说:“那你们按原来老师介绍的竖式来试试吧!”最后,我让他们讨论哪种竖式更好,大家都认为除法竖式按照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来写是行不通的,应该用原来介绍的竖式来计算。经过一番折腾,柳暗花明,反而使学生对除法竖式的掌握更深刻了。

总之,追求有效建构,首先应选择有效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面对学生,教师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关注动机、体验、生成三策略入手,真正做到创设情境以储备建构动机,动手实践以丰富建构体验,关注生成以完善建构过程,以有效策略换取有效课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切实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竖式认知结构算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