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专科医院50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6-11-17陈寅施薇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6年10期
关键词:椎骨精神病类药物

陈寅 施薇华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215500)

精神病专科医院50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陈寅 施薇华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215500)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至2015年抗精神病类药物ADR报告509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上报的ADR以抗精神病类药物(602例次,68.73%)为主,ADR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上。累及10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神经系统(356例次,40.65%)最常见,引起ADR前3位的分别是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与该类药物近年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有关。抗精神病类药物ADR比较普遍。结论:由于精神类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各类抗精神病药物ADR发生广泛,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重视抗精神病类药物的ADR,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精神病类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1/3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不是因为疾病的本身,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1]。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精神疾患已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而近年来随着药品新剂型及新品种的不断上市,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逐年增多。而精神科病人的治疗仍旧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近年来大量的使用而日益突出,给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监测和收集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认识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现对我院50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开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系统软件[2],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一提供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项目:年龄、性别、剂型、给药途径、转归情况、药品类别、不良反应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分析,得到分析表格,分析我院2013-2015年精神科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509例。

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估方法,并以以下五个方面来判定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3]: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判定结果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

具体评价:在不良反应分析的5个原则选项中,前四个选项都选择“是”,则关联性评价应为“肯定”;前四个选项中有 3个选择“是”,则关联性评价应选“很可能”;前四个选项中有2个选择“是”,则关联性评价应选“可能”。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09 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273人,占53.63%,女性236人,占46.37%,年龄分布为1~ 90岁,平均年龄43岁,各年龄组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有既往不良反应史11例,占2.17%,无既往不良反应史 192例,占 37.87%,不详304例,占59.96%。无家族不良史117例,占23.08%,不详390例,占76.92%。

表1 各年龄组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分布

2.2 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

发生不良反应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中,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奥氮平居首,利培酮,氯氮平等次之,这也可能与几类药的使用广泛有关。不良反应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他分类。详见表2、表3。

表2 引起ADR的药品分布

表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评价及严重程度分类

本报告结果为:肯定14例,占2.75%,很可能176例,占34.59%,可能316例,占62.07%,可能无关3例,占0.59%。其中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 11例,一般的不良反应 494例,无死亡病例。详见表4、表5。

表4 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

表5 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类

2.4 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

对原有精神病治疗的影响具体见表6。

表6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因精神病人需终身服药控制病情的特殊性,抗精神病药物可应用的局限性,为控制精神症状,发生不良反应后不可能完全停药,或不良反应症状控制后可能再次应用该药物,具体结果见表7、表8。

3 分析与讨论

3.1 年龄与性别

从年龄分布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这也提示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普遍性[4],但是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浆与药物结合能力、药物代谢能力及排泄速度不同,致使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严重程度均不同。本组报告中,男性发生不良反应例数略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20岁以后显著增加,在60岁以后的组别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由于精神科病人发病多在15~ 35岁,以及病人的高死亡率(达30%)有关[4]。

表7 停药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表8 再次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2 抗精神病药物种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抗精神病类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如奥氮平 206例次,利培酮178例次。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46例次,氟哌啶醇6例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可能与近年来奥氮平、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推广发展很快,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有关[5]。进入21世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强,患者服药依从性高等特性,成为临床医生广泛使用的一线药物。同时大量的使用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绝对数量,故相关统计数据与相关药理报告不相符。精神类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因此临床应密切关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用药安全问题。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尽可能使用单药治疗,避免多药联合使用,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3.3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和影响

本次调查对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肯定的占2.75%,很可能和可能占96.66%,这与精神病患者用药方案中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关。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和结果看,虽未出现死亡病例,但仍有2.16%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这与发生不良反应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和干预有关。从药物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影响来看,2.95%导致疾病加重,12.18%导致病程延长,说明药物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的影响不可忽视,提示临床医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在后续的原有疾病治疗时,应谨慎评估病情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4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是其对一些受体具有阻断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与该作用机制有关。例如:①对组胺受体的阻断,主要是对H1受体的阻断,可产生镇静和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②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主要是对α1受体,可产生镇静作用及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的不良反应;③对胆碱能受体的阻断作用,主要是对 M1受体的阻断,可产生口干、便秘、肠梗阻、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④对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泌乳素水平升高的不良反应,也是本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所以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以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这也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锥体外系反应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容易引起患者窒息,甚至死亡。

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其中以奥氮平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近几年奥氮平、利培酮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广泛使用有关。

4 结论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精神方面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相关药物的研究比较滞后,治疗手段还是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从现有医学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精神病是不可被治愈的,只能是药物控制下的终身维持治疗,但病人长期服药存在着潜在的不良影响。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在治疗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近年来大量的使用而日益突出,给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影响[6],所以对抗精神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检出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预知,但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规范临床用药,开展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可及时有效地向临床反馈安全用药信息。在临床实践中应提倡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安全用药。

[1] 马爽,郭爱婷.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5,2(2):89-92.

[2]胡骅,谢海棠.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系统ADRCAS的开发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6):712-716.

[3] 管玫,钟光德,黄文志,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6):2054-2056.

[4] 马燕,沈剑文,张建明,等.精神科药品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10):921-923.

[5]曹锦红,李雪峰.专科医院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14):1720-1722.

[6] 张德伦,姚鹏,沈宁平,等.某院8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8):3624-3626.

[7] 张忠东,惠存竹.精神科用药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1):686-688.

[8] 王岩岩,司继刚.山东省447例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14,27(5):559-561.

[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EB/OL].(2015-10-23)[2016-04-05].http://www.sda.gov.cn/WS01/CL0051/132820.html.

[10] 王君,苏明杰.365例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9)560-563.

[11] 吴艳琴,党瑞丽.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4):327-331.(2016-05-11)

Abaloparatide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可降低新发椎骨和非椎骨骨折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于2016年8月16日第316卷第7期发布了一项关于Abaloparatide用于绝经后妇女治疗骨质疏松的Ⅲ期临床试验内容。

Abaloparatide为甲状旁腺素受体1的选择性催化药。本项试验旨在确定Abaloparatide用于预防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新发椎骨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项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试验时长18个月。受试者分入安慰剂组、Abaloparatide组或特立帕肽组(非盲)。试验的首要终末指标为安慰剂组和Abaloparatide组新发椎骨骨折率。次要终末指标为安慰剂组和A-baloparatide组髋部、 股骨颈、 腰椎的骨密度(BMD)变化及非椎骨骨折的首次发生时间。预先设定的安全性终末指标为Abaloparatide组与特立帕肽组高钙血症发生率。

试验结果显示,Abaloparatide组、安慰剂组、特立帕肽组新发椎骨骨折率分别为0.58%,4.22%,0.84%,非椎骨骨折率分别为2.7%,4.7%,3.3%,Abaloparatide组BMD增幅大于安慰剂组,Abaloparatide组高钙血症发生率低于特立帕肽组(3.4%vs.6.4%)。

总体而言,Abaloparatide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可降低新发椎骨和非椎骨骨折风险。

(来源:http://jama.jamanetwork.com)

Analysis of 509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Chen Yin,Shi Weihua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 City,Jiangsu Province,Jiangsu Changshu 2155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A retrospective survey was performed on 509 cases of ADRs caused by psychotropic drugs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5,in which the 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type of drug involved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DRs reported in this hospital were mainly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 (602 cases,68.73%),which mainly occurred in the populations above ages of 10 years and involved in ten systems or organs,mainly in nervous system(356 cases,40.65%).The top three drugs causing ADR were olanzapine,risperidone and clozapine,all of which were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This was related to the wide use of these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The ADRS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 were popular.Conclusion:Since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s needed to be 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a long time,the ADRs caused by the drugs occurred widely and impacted the health of patients seriously.Medical workers should monitor all the aspects of ADRs,pay attention to the ADRs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and adjust the treatment protocol in time.

Antipsychotic Drug;Adverse Reaction;Data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433.2016.10.012

陈寅,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通讯作者E-mail:cheny4105@sina.com

猜你喜欢

椎骨精神病类药物
蓝玉簪龙胆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精神病
一种基于极大特征点的三维椎骨分割方法
都有精神病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