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入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11-16李永梅
李永梅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基于校企深入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李永梅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以《数字技术实训》课程为例,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本次课程实施,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从实训内容选取、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结果发现,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学生具备了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缩小了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及技能需求的距离。
数字技术实训;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自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出版领域,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和数码成像技术日趋成熟,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大变革,印刷出版物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1]。特别是印前工艺流程,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不仅印前图文信息内容全部实现数字化处理,而且印前流程控制也逐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了印刷计算机集成管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印前设计及图片等信息传递可通过网络来进行,印刷产品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设计制作,而到另外的地方进行制版和印刷[2-3]。在这个大背景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大三第5学期设置了为期5周的大型综合实训——数字技术实训,与行业龙头企业——广州天意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合作,在实训内容选取、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小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及技能需求的距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优化教学内容
1.1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传统实践教学多以模拟项目为主,通常由教师自行设计项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较少,导致学生在校所学与实际工作所用严重脱节。而本次实训课程的实施,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走访企业调研,与广州天意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部门经理及印前主管进行多方交流,共同设计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训练学生,使学生具备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岗位能力。
1.2以数字印刷工艺流程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岗位能力设计实训内容
通过对企业、行业和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到本课程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平面设计、排版设计、版面设计、印前制作、数码印刷机操作、印后加工,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平面设计创意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图像图形文字处理能力、版面编排能力、印刷机操作能力、质量检测能力等。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实训内容需围绕实际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行设计。同时,按照数字印刷工艺流程,从接单-素材准备及处理-版面设计-排版-拼大版-印前输出-印后加工整个流程出发,设计接单、选题策划、素材收集选取及处理、版面设计、排版、印前检查、拼版、数码印刷、印后加工9个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为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数字印刷的工作流程,明确本课程针对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实际要求的无缝对接。
图1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过程
2 教学组织
2.1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施现场教学
建立多功能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进行现场教学。根据实训项目设计,安排学生第1~3周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选题策划、素材收集、素材选取及处理、版面设计、排版、印前检查、拼版等实训内容。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分阶段将企业技术骨干请进课堂,进行现场教授及指导。第一阶段安排在引入项目之后,排版之前。企业指导老师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比如如何选取图片素材、从哪些方面处理图片以满足印刷输出的要求、排版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导致输出成品不合格,以此提醒学生在今后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完成各项任务。第二阶段安排在排版之后,输出之前。主要讲解印前检查的内容、拼大版的方法、Acrobat及插件的使用等,为后续进入企业进行数码印刷的实训做好准备。除了利用学校的设备资源外,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与资深企业合作,安排学生第4周和第5周在广轻数码印刷实习基地-广州天意数码快印有限公司进行数码印刷、印后加工的实训。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指导老师实施现场教学,建立课程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内容相结合的模式, 将数码印刷的实际生产工艺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辅导下,经过反复检查纠错后由学生自行输出自己的作品,装订成册,形成合格的出版物。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由“电子作品”转换成“印刷品”,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教学过程按“引入式教学—指导式教学—放弃式教学”三个阶段进行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式教学: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引入教学,提出要求,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第二阶段指导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三阶段放弃式教学: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教师适时指导。
2.3校企合作,实行课程的“双导师”制
本次实践教学,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准备和设计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偏重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企业指导老师偏重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实行课程的“双导师”制,有利于同时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此,本次实践教学安排4位校内指导老师和2位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负责,各指导老师按专业特长分配指导任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具体分配如图2(a)(b)所示。
图2 双导师制工作安排
2.4多学科纳入实践教学内容
本次实训安排在大三第5学期,是完成《印刷工艺》、《数字印前技术》、《书籍装帧与版面设计》、《图像处理》、《图形处理》、《图文排版》、《印后加工》等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大型综合实训,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虽然学生在之前的5个学期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但是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是相互孤立的。那么,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联结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本次实践教学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将之前课程里学到的内容,如选题策划、图像图形处理、排版工艺基础知识、版面设计、排版、拼版、印前输出、印后加工等知识融合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将分散的专业知识点串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树”。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提升能力和素质
本次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实施项目教学,设计1个项目,9个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强化学生的项目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自主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2分组合作,适时指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按照人数分为几组,每个小组成员自行协商,选定团队负责人,负责工作任务安排及协调等工作,团队其他成员需服从团队负责人安排,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主题,自己上网下载与主题相关的文字与图片素材,将搜集的文字及图片素材进行处理,按照设计的版式排版,经过印前检查、拼大版、RIP,输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和分工合作的方式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解答疑问,综合评价。例如,完成选题策划的工作任务时,首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的内容及方法,演示一些典型案例给学生作为参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收集资料来确定主题,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5]。
图3 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
3.3案例教学法,由“模仿”到“创造”,理解抽象的理论
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点带面,由简入繁、从浅入深,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重在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有利于拓展思路,展开讨论。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但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6]。
例如:① 在引入项目之后,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不合格的印刷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印刷品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在今后完成工作任务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② 以市场上发行的时尚杂志为例,如“瑞丽”、“VOGUE”、“时尚芭莎”等,引导学生分析时尚杂志的特点、主要构成、栏目编排、版面设计等,让学生通过多学多看多模仿的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③ 以往届学生做的杂志作为范本,将其分为优等作品、中等作品、劣等作品三种等级,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类作品的区别,归纳得出结论。以同专业同水平的学生作品作为案列演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完成好作品的信心。
3.4现场演示法,边讲边练,强化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教、学、做的教学环节,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先由教师演示设备的操作与生产过程,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
3.5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与资深企业——广州天意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合作,将企业引入校园,共建“天意轻工实训室”,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进行印前制作、数码印刷、印后加工等实训,将电脑中的电子作品输出成实际的印刷品,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3.6视频教学法,生动形象,方便温习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拍摄成视频,发布给学生,供学生课后温习[2],便于学生自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比如:企业指导老师进课堂这个教学过程,需要老师讲解如何用Acrobat软件及插件进行印前检查及拼版,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之前的课程里没有涉及到的,可以采取录屏的方式将老师讲课过程录成视频。企业指导老师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这个教学过程,需要老师讲解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重要且知识繁杂,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及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导致学生在老师讲过内容之后,会出现遗忘的现象,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录成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来回顾和温习老师授课过程中的内容。
4 考核方式改革
4.1强调过程评价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实训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工作任务为评价项目,考核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能力,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
总评成绩=过程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如图4所示,其中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实训结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
过程考核按选题策划、素材处理、版面设计、排版、印前输出、数码印刷,印后加工7个项目进行评价。评价表如表1所示。
实训结果考核按作品、实训报告及设计说明书、作品汇报与讲评3个项目进行评价。评价表如表2所示。
图4 考核方式
组别选题策划(10分)素材处理(10分)版面设计(15分)排版(25分)印前输出(10分)数码印刷(20分印后加工(10分)总评(100分)第一组第二组……
表2 实训结果考核项目
4.2推行多元评价
改革原有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学过程推行多元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成品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再邀请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校企共同制订评价标准,由企业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实训成果质量等方面做出评价,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5 结论
随着数字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全面发展,企业对熟悉数字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为了培养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数字技术实训课程,通过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实训内容选取、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今后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合作企业选取、实践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企业现场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评价方式的合理化、学生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继续改善和优化,以此进一步提高数字技术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1] 张小卫. 计算机直接制版基础教程[M]. 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 1-2.
[2] 徐敏,王晓红,许绪萍. 关于数字印前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考[J]. 出版与印刷,2009(4): 43-45.
[3] 李瑞娟,邓倩. 关于“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10): 19-20.
[4] 李永梅. 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图文排版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 科技视界,2014(27): 54-55.
[5] 吴燕珊. 计算机排版课程有效教学探讨-以学习任务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J]. 才智, 2010(3):125-126.
[6] 徐敏. 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印前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 出版与印刷, 2010(4):50-51.
Exploring the Creating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 Yongmei
(Schoo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300, China)
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s’ position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ies and make the students have professional skills meeting job requirements, the paper was innovated and explored the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cour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raining as an examp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was broken 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reformed from training conten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Results found students had professional position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and improve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reduced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ed for the graduates.
digital technology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2016-08-01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03Y25);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项目(2A20204)
李永梅(1978—),女,讲师,硕士。
G712
A
1672-1950(2016)03-00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