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赛前心境状态下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
2016-11-16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胡 华(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探讨赛前心境状态下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
□胡 华(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本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的影响,论述过程中主要以心境动态平衡理论为基础,以BFS心境量表为工具,对运行员进行健美操训练前后的心境进行测量。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运动员在赛前心境状态下进行健美操训练可以使其心境得到适宜的调整。
赛前心境状态下健美操训练运动员影响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稳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事业的建设,其中体育活动与心境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主要结合心理学、体育科学与运动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赛前心境状态下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探讨,意在为说明体育活动与心境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思路。
1、研究背景分析
1.1、情绪与心境分析
情绪通常是指一种强烈的情感,其在表达过程中会将对象直接指向人和物,而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一种情感。从某种意义上分析,情绪与心境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关联,情绪会在具体的时间条件下引起,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从本质上分析是较为具体的,而且在数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一般会伴随着显著的面部表情,可以作为行动的导向。
心境的变化原因一般是不清晰的,而且十分具体,其持续时间要长于情绪,在本质上可以划分成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每一种情感都包含着多种的具体情绪,总体上不会通过显著的表情显露出来,而且具有一定的认知性。由此可见情绪与心境可以互相影响,但是情绪比心境更加迅捷。
1.2、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分析
PO M S是心理状态剖面图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情绪状态评定量表,最初来源于美国。在PO M S量表中还包括紧张、压抑、愤怒、精力、疲劳和慌乱6个分量表,不同的量表还会设置若干个形容词,被测试者要根据一周表现的心境,选择出相应的答案,不同的答案对应不同的分值。测试时间一般会控制在3-5分钟之内,其在研究心理疾病领域和测量正常人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
1978年,摩根等人采用PO M S问卷的形式对运动员潜能展开了分析,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当紧张、压抑、愤怒、疲劳和慌乱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而精力处于高水平时,此时的运动员更可能成功,其运动成绩也会更好一些。一些世界级别的成功元动员,通过PO M S分析,发现其心境状态剖面图就仿似是一座冰山,除了精力以外,其它状态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1.3、BFS心境量表分析
BFS心境量表是一种心境测量和描述性的工具,其源于德国,是运动心理学家以心境的二维构成理论为依据编制而成的,充分表达了心境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在BFS量表中,在评价性和激活性组成的坐标系中分布了8个分量表,每个象限分配2个,并将其分成了良性心境水平和负性心境水平,不同的分量表由不同的题目组成。
1.4、心境的动力平衡模型
所谓的心境的动力平衡模型就是指个体将心境状态的水平维持在某一稳定的特质水平上,为了保持这一水平的稳定性,会引入平衡机制和失衡机制。不同的身体活动类型和性质在心境动力平衡模型特征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活动特征与比赛竞争等要素无关,换句话说这种身体活动的结果没有胜负之分或者没有实际作用时会具有心境的双向调节功能,即将负性心境或者过高的良性心境维持到一个中间的特质水平上。然而当身体活动类型为比赛式时,则会产生两种心境反应共同作用。
鉴于国内外对身体活动前后心境的反应大部分是采取PO M S量表的方式,本文将寻取突破,着重研究BFS量表对身体活动的心境效应。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某省市2015年大型运动会的健美操运动员,队伍成员共10名,其中女性6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为21岁,代表队在为本次运动会的冠军团队,且在入队之前,10人均无健美操训练经验,入队以后,训练时间最少的是1年,最长为2年。
2.2、研究方法
本文中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大量的心理学文献,以及相关的优秀著作,意在从中发现支持本文的论据。并采用心理测量法即中文版的BFS心境量表对运动员心境状态进行测试。最后通过基本的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就心理测量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BFS心境量表引用的标准的中文版样式,测试时间是研究对象备战某省市大型运动会集训期间,本次集训时长为10周,每周会固定训练4次,分别是周一、周三、周五和周日,平均每次的训练时长为2.5个小时。
心境量表的测量频率为一周两次,共进行8周的测试,测试时间设置在每周五的集训前后,集训前的测试时间一般是基础准备活动以后,训练课前5分钟进行。待训练结束以后,要即刻对运动员再次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过程中将相关的一切因素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测试结束以后,按照标准BFS量表指导进行统一的分析统计。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国内外对BFS心境量表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判断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经验依据。此时需要严格的按照BFS心境量表的指导语录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统计,评价者不可以增加自己的个人思想。
3、研究结果分析
3.1、良性心境水平特征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得到了运动员集训前后的良性心境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运动员在训练前后良性心境水平的变化趋势。首先。观察训练前的良性心境水平,刚开始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整体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字某一水平的特征值范围内。
图1 运动员集训前后的良性心境变化示意图
具体的分析每一周训练前后良性心境水平特征可以发现,第一周训练前后的良性心境水平特征值相差较大,即训练以后的良性心境水平低于训练前的良性心境水平。在训练的第2周测试中,训练后的良性心境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高于了训练前的良性心境水平,高于程度不是太大。第三周训练后的良性心境水平继续发生较大的变化,此时已处于良性心境水平最低值,从第四周以后,良性心境水平不管是训练前还是训练后均处于一个稳定水平。由此可以得到的一般结论是健美操训练可以保证运动员训练前较高的良性心境水平降低到某一个适宜的区间,并且能够在训练周期内维持这种稳定性特征。
3.2、负性心境水平变化特征
与上述分析过程相似,得到了不同阶段的负性心境水平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总体的分析思路与良心心境水平相同,但是与图1不同的是,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负性心境水平变化波动不大,且总体保持一致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图2可以明显的看到训练前的负性心境水平要略高于训练后的负性心境水平。
图2 不同阶段的负性心境水平变化示意图
3.3、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总体变化趋势
如图3所示,其为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总体变化趋势示意图。由图3可以发现几个关键的节点,例如第二周,达到了心境水平的最高值,第三周达到了心境水平的最低值,第八周的趋于稳定值。
图3 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总体变化趋势
具体的分析,运动员在训练前排除第三周不看,从第一周以后,其心境水平要低于训练后的心境水平。第一周训练后的总体心境水平要低于训练前的总体心境水平且差值较大,当到第二周时,训练后的心境水平已经明显的高于训练前的心境水平,在之后的变化过程中,先经历了最低点,随后便趋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水平。在第八周时,训练课前后的心境状态水平已经达到了同一发展水平。
3.4、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良性心境状态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完成3周的训练以后,运动员训练前的良性心境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并且达到了最低点,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其良性心境水平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分析这种变化趋势的产生原因如下:
第一周训练课的内容强度较大,运动员开始接触时会产生呢一定的不适应特征,从而使得训练前的良性心境水平高于训练后期,随着运行员对训练内容的适应力逐渐增强训练课后的良性心境水平得到了提高,波动范围也处于控制区域内。由此可见健美操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良性心境水平得到稳定的发展,并且可以调整到一个比较适宜的特征水平。
3.5、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负性心境状态的影响
由于训练课前的负性心境水平一直处于稳定的特征值范围内,训练前后的波动值不大。由此可以说明,健美操的训练与与动员的赛前负性心境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作用关系。此外,通过分析心境的总体变化特征,可以发现,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的总体心境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即健美操训练可以使其总体心境水平调整到一个适宜的水平,并维持在这一特征值范围内。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分析,明确了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的影响。心境状态从心境的动力模型分析可以分为良性心境水平和负性心境水平,虽然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的负性心境水平影响不大,但是其负性心境水平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双向调节功能,并趋于某一稳定值。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赛前的良性心境水平影响较大,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可以将其调节到某一稳定状态。由此得出了健美操训练可以调节运动员赛前总体心境水平的结论。
[1]魏宏文.女足运动员赛前训练及比赛后免疫机能和心境状态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李瑾.新周期规则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3]朱俊平.在女足联赛不同阶段身体机能指标与心境状态变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4]胡丹东.衢州市健美操运动训练现状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汤月琴.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竞技水平现状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
[6]卢凤.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学调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7]徐红云.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项目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8]刘勇.摔跤运动员赛前慢速减重结合快速减重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G831
A
1006-8902-(2016)-10-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