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训练理论在改善大学生气质中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
2016-11-16陈华胜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陈华胜 李 茹(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项群训练理论在改善大学生气质中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
□陈华胜 李 茹(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气质虽然具有天赋性,却并非一成不变。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每一种气质都有其鲜明的特性,太过突出的气质特性容易导致偏执人格,不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予以平衡或改善。项群训练理论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不同的意志品质,能够对气质特性的改善发挥作用。本文就如何设置运动项目来培养不同气质类型所需的意志品质进行了探究,是运用项群训练理论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平衡的气质,从而实现全面健康成长的一次有益尝试。
体育教育项群训练理论运动项目改善大学生气质气质特性
1、前言
体育与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因此,学校体育不仅仅只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应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优秀品质、君子风度,提高道德修养,运用智慧完善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每个运动项群都包含有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运动项目,选择这些同一运动项群中的运动项目长期进行锻炼,会潜移默化地使人形成一些特有的意志品质和个性。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相应的规则,参与者必须遵循这些规则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人的身体,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质。要想学会、学好一个运动项目,不仅仅需要体能,智力也非常重要。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领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是对智力的培养。据文献资料显示,很多学者都将运动项目与运动者的气质类型结合起来,用于运动员竞技训练和运动员选材,这充分说明气质类型与体育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气质类型适合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它可以使训练更容易出成绩,这对于竞技训练来说尤其重要。然而,对于学校体育来说,这样做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学校体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像竞技训练那样根据气质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匹配来安排体育教学的运动项目,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某一气质特征的极端发展,反而不利于其全面成长。
气质具有先天性,无好、坏的区分。但气质中的个别特质过于强烈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个人的发展。比如: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爱嫉妒、情绪易变、受挫折能力差等这些负面情绪无限放大,结果就会很难融于社会,不被社会所接受。但是人却是离不开社会的,长此以往会形成偏执的个性,从而使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气质类型测试,使体育老师对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充分和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特征,开展部分运动项群干扰性教学,阻滞太过突出的气质类型特征的继续发展,让学生身心获得平衡发展,实现个性的逐渐完善,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14级全体学生1485人,其中男生802人、女生683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检阅了数十篇有关“项群训练理论”、“气质类型”等的文章、书籍,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
(2)对比实验法。
对气质类型正分值高的、特征突出的、个性鲜明的学生,对照“项群训练理论”心理特征进行干扰性锻炼一年后,再次采用相同的量表测验,将实验前后的两次量表分值进行对比分析。
(3)访谈法。
通过与14级班级学生干部、各班班主任、学院心理辅导老师等进行座谈,了解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表现。
2.3、工具
通过让学生答题的方式,以气质类型测验量表(陈会昌修订)为工具,获得学生实名填写的气质类型分值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项群运动竞技项目的分类及心理特征分析
田麦久先生命名的“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领域内的基础理论。根据该理论,项群运动竞技项目可做具体分类。见表1、表2。
3.2、气质及其特征分析
(1)气质概述。
盖伦最先提出了四种气质说。由于气质具有先天性,不同的人表现的气质必然不同。比如有的人活泼开朗,爱玩爱动,有的人平稳沉静;有的人迟缓沉闷,有的人灵敏幽默;有的人较关注自身内心感受,习惯分析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的人则较关注外部事物及变化,习惯分析外部事物或活动。
虽然气质是先天形成,却并非一成不变。一般情况下,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受自身价值观和性格等的控制,人的气质仍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表1
表2
(2)气质类型特征分析。
①多血质,活泼型。该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强、平衡性好。该类型人反应迅速,个性开朗,适应能力强,专注度不够,情绪化。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具有单调、稳固、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等特征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长跑等项目。
②胆汁质,兴奋型。该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强但不平衡。该类型人精力充沛,热情大胆,反应敏捷,坚韧,易怒,心情变化起伏性大。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具有沉着、镇静、细心等特征的运动项目。如太极等项目。
③粘液质,安静型。该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强,灵活性欠缺。该类型人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理性、冷静但反应较慢,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具有一定刺激性、挑战性、反应快、集体性特征的运动项目。如跨栏,篮球等项目。
④抑郁质,抑制型。该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较弱。该类型人敏感孤僻,优柔寡断,反应慢。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具有灵活性、积极性特征的运动项目。如:毽球等项目。
3.3、项群运动项目与气质类型可塑性实验设计
运动项目不同,其生理特点以及在气质类型可塑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按照下述匹配表,我们根据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的实际状况,在体育课教学中选择性地开展了一些运动项目。实验教学周期为一学年,以气质类型测验量表(陈会昌修订)为工具,对14级学生1485人分组进行气质类型测试,实名填写参加测试学生的气质类型分值,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类型测试结果,为其选择相匹配的运动项目。
周期届满,再对该批次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测试,实名记录测试结果分值,再将前后两次测试的气质类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4、结论
4.1、项群训练对改善大学生气质具有较大意义
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的项群训练,能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完善,又能在意志品质方面进行提升,使其向良性发展,弥补气质特征中的不足之处。根据学生气质类型施教,具有浓厚的现代个性教学理念的色彩。
4.2、混合型气质类型学生为多数
实验发现多数学生是胆汁质与多血质混合、粘液质与抑郁质的混合,具有相近的神经特征,个人特质总体良好,因个体差异性,也有一些不良特质。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问题,多数大学生心理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做事经常会给人以混乱的感觉,一会情绪化,一会理智,一会独立,一会依赖等状况),精力充沛,遇事容易冲动对外部的刺激敏感)。所以要对好的品质要加以巩固,而对不好(
表3 运动项目与不同气质所需培养的意志品质匹配情况表
表4 实验前的气质类型测试结果
表5 实验后的气质类型测试结果
的、不良的情绪行为则要予以纠正和淡化。引导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稳定良好的个性,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好的工作。
4.3、少数学生气质类型为单一型
实验表明少数学生的气质类型是单一型的。通过访谈我们还发现,这类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在一定的刺激下情绪更容易失控。从实验后的测试统计结果来看,这部分学生气质类型的稳定性较高,不容易改变。不过我们认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塑性,只要及早发现,尽早干扰,采取适宜的多方面的方法加以引导,也是可以重塑的。
5、建议
为了改善大学生气质类型中突出的、负面的特性,使其养成健全良好、平衡发展的人格,我们根据运动项目与气质类型培养的匹配性,对广州松田职业学院14级学生设置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了实验教学,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人的气质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因此要想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快捷的自我测试气质类型的工具,让学生做好自我分析,了解自己需要改善和培养的气质特性。其次,给学生详细介绍实际开设的运动项目,尤其是每项运动对人的心理、精神、道德、意志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和参与运动,避免学生从心理上排斥运动。最后,对属于单一的气质特性突出鲜明的学生,要与其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共同给予帮助,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好的性格。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好的个人平衡能力,最终使得学生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季丹丹.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黄俊伟.钟毅平.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2010,1.
[5]李华斌.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气质塑造作用的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
[6]王夫力.高大山.刘刚.大学生团体和单独形式参与健身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对比研究——兼谈向群参与动机对心理健康的良性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
[7]唐颖.梁少雄.从气质类型探讨拉丁舞的选材[J].体育科技,2008,29.
G808
A
1006-8902-(2016)-10-ZQ
陈华胜(1976-),男,汉族,讲师,现任职于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李茹(1983-),女,汉族,讲师,现任职于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