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2016-11-16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湖南湘潭411100
□刘 丽(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湖南湘潭411100)
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刘 丽(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湖南湘潭4111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湘潭县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还是较可观的,但也存在一部分不足,由于部分体育项目的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人数较多,活动场地受限,造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活动时间还需适当延长等;另外加强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参与大课间活动的认知与管理等方面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着密切关系,对此研究结果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湘潭县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1、前言
1.1、选题依据
大课间体育活动,简称为“大课间”;是对学生紧张学习的一种调节方式,也是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中必不可缺的一项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被受到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1.2、研究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大课间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是学生紧张学习之间的一项积极性休息,且每天又必须得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对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湘潭县初中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活动时间等及学生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教师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作者希望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近些年湘潭县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开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1.3、研究现状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网上咨询相关的参考文献与资料,从中了解了一些国外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展实行的有关情况。资料显示:
在日本,中小学校突出让学生每天活动超过了一个小时,包括课余体育活动、课外俱乐部的培训等,包括各种球类运动;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田径、棒球、篮球等,使学生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日本学校对体育活动的组织非常合理,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投入练习的积极性相对要高出很多。
美国中小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学生总数的86%以上,平均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国内研究现状。
曲宗湖于《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的思考——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一文中指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运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能够促进学生调节身心以及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压力。
张海平、王屹川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一文中指出与传统的大课间操相比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时间较长、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活动的练习强度较为适宜,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日伟于《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探讨》一文中阐明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领导、教师的认识不足;活动内容枯燥、组织形式单一、时间短,受学生人数、学校场地等实际情况的限制。
(3)大课间体育活动概念的相关界定。
作者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等查阅大量期刊文献并且通过对《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大辞典》等书籍,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周登嵩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定义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活动内容包括有跑操、广播体操及徒手操、器械操、篮球、羽毛球、游戏等多种活动项目。
本文作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概念理解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以集体做操为主,以年级为单位,分不同的活动场所,不同的运动器材,进行其他项目的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学习压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学习生活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达到最基本的健身、健心的效果,而且得以提高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现状。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于中国知网等多处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搜索有相关的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整理归纳所搜集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的设计和构思提供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
①访谈对象:对湘潭县在教育行业有一定影响的学科领头教师进行当面访谈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访谈,同时对工作在湘潭县四所初中学校体育组骨干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②访谈内容:通过交谈总结他们对《学生体质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对湘潭县初中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了解、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在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实施进展过程将有可能面对的困难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做记录。
(1)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设计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根据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初步确定以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主要内容,而制成的两份调查问卷,即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教师问卷以及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学生问卷。
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范围是湘潭县四所中学以及湘潭县的部分体育教育专家、老师和主管体育领导以及其他科任老师。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份100份,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份200份,有效率100%。
③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对问卷调查的内容与问卷结构的有效性,尽可能搜集到全面详实的信息资料,文章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依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个人反复的修改与整理,并请教有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此问卷的内容和结构做出“非常可行、基本可行、值得酌商、不可行”的四级定性评价并依据教师的评审结果,对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卷的逻辑结构进行了第二轮补充和修改。
④问卷信度检验
采用小范围内两次测量的方法,随机抽取湘潭县200名初中学生,进行两次测量,前后发放问卷间隔两个星期,两次填答对象相同。通过对问卷进行检验,回收后计算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根据公式(2.1),R=1-6∑d2/n(n2-1),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R=0.878,显示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较强。
(4)逻辑分析法。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深入解析所获取的相关资料,推断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提出科学的对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湘潭县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活动方式与场地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湘潭县初中学校的开展现状并不是很好,除了广播体操和跑操外,有进行组织其他的体育活动,表1得知,目前未开展的学校占到了所调查范围的50%。同时湘潭县部分初中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不是很正规,近些年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其他活动都是学生随机练习,没有进行统一的组织,只是进行广播体操的展示比赛。
表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活动方式和场地情况
根据表1调查统计可知,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田径场、篮球场,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校应该适当的开发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习与推广。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时间情况。
表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时间情况
由上表2通过对湘潭县部分初中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通过紧张的两节课学习之后,需要安排适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而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活动方式用来协调活动身体各关节部位,舒展抖擞精神。
3.2、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情况
体育活动动机是指能够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它是个体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就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湘潭县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还有待完善,提高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认识,通过适当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者通过对湘潭县初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
(1)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情况。
表3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情况调查(N=200)
从表3中发现,湘潭县初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首要认知功能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但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再仅是为增强体质、促进身心,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减轻学习疲劳等也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息息相关,锻炼意志品质占34.5%,减轻学习疲劳占26%,掌握运动技术占15.5%,调查结果表明,湘潭县初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认知与判断能力等,这与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是相互联系的。
(2)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态度栖息于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与行动。因此,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课间操所达到的效果。只要有了端正的态度,就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间操中去,就能够克服课间操活动中怕苦怕累和厌倦的思想,就能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健身、健心的积极作用。下表4是根据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喜欢与不喜欢的态度。
表4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否喜欢的态度(N=200)
根据表4得知: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从横向区别喜欢与不喜欢,学生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女生,占了32.5%。从纵向来看,女生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人数较男生多,不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趋向主要是偏向于男生,可见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只是仍需要积极吸引部分学生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喜爱。
表5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否喜欢的原因调查统计(N=200)
通过表5的调查与学生所表现的态度进行原因分析,学生喜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出去玩等,消除疲劳是最关键的。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量大,怕累,厌倦做操等,经上表数据分析可得:不同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来调节身心,锻炼身体,缓解疲劳与压力。
(3)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
表6 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N=200)
由表6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喜欢的项目各有不同的选择性。多集中在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从学生对项目的喜欢方向分析:男生与女生的选择方向也存在很大差异,男生喜欢运动强度偏大,活动对抗性较强且带有刺激性的一些体育活动项目;而女生倾向于身体对抗性强度小,甚至对身体几乎没有对抗性的隔网对抗,运动强度较小,动作较为舒展,动作优美简单易学。总之,学校更要加强对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的现状情况
(1)湘潭县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要为21世纪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就得办好现代化的教育,要办好现代化的教育,就必须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学校的扩招,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要求。根据访谈调查,湘潭县部分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性别比例结构分析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湘潭县初中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仍需大力支持与培养。从男女比例来看,男性教师达50%以上,有的公办学校男性教师高达100%,民办学校的体育教师资源多,男性教师比例高达了94.1%,性别比例的趋向有点不平衡,应该考虑招聘更多的女性,对女性体育教师的培养,也有助于学校开展校园集体舞、自编韵律操以及其他适合女生运动的体育项目等。
表7 湘潭县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N=26)
(2)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
表8 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
表8可知: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还是比较可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支持态度,由表纵向分析,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外,行政领导、班主任以及其他的科任教师也参与其中,说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与学校的其他科任教师也息息相关,各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日常学习工作之外,对学生的身体锻炼、课余生活也应多关注及参与,另外也应加强对其他教师的组织管理的培养。
(3)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报酬情况。
表9 湘潭县初中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报酬情况
表9的调查分析,学校教师的报酬形式比较一致,民办学校的报酬形式是以一定的形式报酬,而其他的三所公办学校是属于无报酬形式。作者并通过与各校领导进行当面访谈,据访谈了解到,其公办学校受国家教育部门管理,所有教师都得持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证和教师编制。
(4)教师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情况。
据表10可知,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中学生德育教育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教师只有49%,其中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认识比较浅,另外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可以促进中学生良好的品质的教师只有42%,可见要适当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全面培训,尤其是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要引导者的班主任教师,另外也要加强对学校的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
表10 教师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的认知表(N=10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对湘潭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有的方面做的比较好,可以继续保持有序开展,有的方面仍存在缺漏,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下几个方面是调查的有关结论:
(1)湘潭县各初中学校都组织了一定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场地范围受限于田径场和篮球场,学生人数较多,活动场地范围小,不利于学校进一步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
(2)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认为它可以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掌握运动技术等,但仍存在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认为它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有枯燥感,且男生占比例较大;
(3)学校部分项目的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女体育教师,导致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的校园集体舞、自编韵律操等项目无法得到实质上的开展;其他科任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
4.2、建议
(1)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发大课间的活动场所,合理的安排活动场地,加强对活动项目的组织与活动器材的管理。适当的延长大课间的活动时间到30分钟以上,让学生充分的运用大课间时间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2)学校可以改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项目,在传统课间操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比如自编韵律操等,提升学生对大课间的积极性;
(3)县级以上的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下属学校的专业教师招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教育部门及学校也应该注意上级公布的文件与政策,及时传达并落实。
[1]刘晓华.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4).
[2]唐咸于.浅谈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J].湘南学院学报,2007,26(2).
[3]方小乐.广播体操在学校体育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07).
[4]喻爱玲.加拿大学校“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计划”的启示用[J].体育学刊,2006,2.
[5]张海平,王屹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2002(9).
[6]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N].中国教育报(第三版),2001,6.
[7]曲宗湖.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研究成果论文集[C]. 2005,8.
[8]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9]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
[10]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2).
[11]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1.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北京:新华社,2010,2.
G807
A
1006-8902-(2016)-10-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