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探究
2016-11-16王俊仁
王俊仁
537132 广西 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探究
王俊仁
537132广西 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甲硝唑、吗丁啉、抑酸抗酸药以及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用替普瑞酮。观察两组疗效、Hp阴转率与病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阴转率更高,停药后3月、6月时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期症状,建议消化内科临床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Hp感染与复发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抑酸药物;替普瑞酮;疗效
在消化内科临床各类慢性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所占比重为慢性胃炎患者总人数的10%~20%[1],包括多灶萎缩性以及自身免疫性两种。患者多以恶心反胃、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容易反复,临床难以根除。若患者未及时寻医就诊,导致病情迁延,或进展为胃癌,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希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所帮助。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2](1)临床诊断均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分会2005年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5.2±4.9)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2±0.4)年;39例肠上皮轻度增生,50例肠上皮中度增生,11例肠上皮重度增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肠上皮增生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用药包括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甲硝唑以及吗丁啉,所用药物均为口服,3次/d,甲硝唑单次给药剂量不宜超过350~650mg,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单次给药量以0.15~2mg为准;吗丁啉单次用药量以8~12mg为宜,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替普瑞酮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0mg,每天3次,餐后30min服用,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年龄等因素对用药剂量适当做出调整,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3]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以及Hp阴转率,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1)痊愈:患者恶心、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复常,胃炎炎症反应消失;(2)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2~3项;(3)有效:患者恶心、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反而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Hp阴转率判定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另随访3~6月观察两组病情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Hp阴转率与复发率对比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p阴转率更高,停药后3月、6月时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Hp阴转率与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国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相对较高,现阶段WHO已经将本病纳入癌前疾病范畴,临床亦将阻断、抑制以及逆转癌变作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以恶心呕吐、纳差、反酸、上腹痛、嗳气以及腹胀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逐步进展,病灶可发生癌变风险。本病病理表现如下:胃动力不足、分泌功能减退、胃粘膜数量降低、血压循环较差、胃黏膜萎缩等等,病情复发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年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60岁的人群中约有52%~80%的患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超出青壮年人群[4]。但是随着民众生活节奏加快、压力逐渐增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出现,青壮年人群中本病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升高,成为社会以及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因素较多,包括胃肠道血流不足、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不当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其中Hp感染是引发萎缩性胃炎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胃肠道内Hp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胃内炎症反应的分布[5]。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彻底根除Hp,缓解胃炎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替普瑞酮属于胃肠黏膜保护剂中的一种新型药物,其抗溃疡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胃黏膜病变。替普瑞酮能够促进胃黏液与黏膜中高分子糖蛋白、磷脂以及再生防御因子生成,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效果。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替普瑞酮可有效促进胃肠黏膜损伤后的愈合,对胃肠道黏膜血流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用药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0%,Hp阴转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p阴转率分别为78.0%、6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替普瑞酮效果更佳;观察组停药后3月、6月时病情复发率分别为0、2.0%,而对照组则为14.0%、24.0%,二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本次用药方案可有效降低萎缩性胃炎病情复发率。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期症状,建议消化内科临床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Hp感染与复发率。
[1] 裘力锋,赵岚,方燕飞,等.应用定标活组织检查评价替普瑞酮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4):231-234.
[2] 庄新英.替普瑞酮与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00-901.
[3]何浪涛,何奕涛.小剂量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及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16(4):408-410.
[4]李庆新,张振坤,李向莉,等.FICE内镜、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检测对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765-768.
[5]夏菁,蔡伟萍,曹悦鞍,等.替普瑞酮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99-101.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6.012
2095—9559(2016)06—2617—02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