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学生会把b抄成d?

2016-11-15刘勇

江西教育B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障碍对折圆柱

刘勇

我们先来看看笔者所任教班级小明同学的试卷:

填空第3小题,a、b互为倒数,则说明a、b的积为1,这

么简单的知识也会错?填空题第6小题:小明把字母b抄成了d。如果这是偶然出现,自然不用研究,但事实却是在小明同学写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再次出现。小明把d写成了b,当笔者提醒时,小明并没意识到自己写错,而是告诉笔者写的就是d,这已经是第二次把字母b与d混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分析与思考

1.查找资料,确定原因。笔者查阅资料后,得到关于阅读障碍的论述:在字母书写系统中,阅读障碍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背诵字母,说出字母正确名称、词的分节、读音的分析或分类等障碍。之后,在口语阅读方面显示出不足:朗读时遗漏字、加字、念错字、写错字、替换字,朗读速度慢,长时间的停顿或不能正确地分节。阅读理解方面也存在缺陷,不能回忆起所读的内容,不能从听读的资料中得出结论或推理,用一般常识回答所读故事里的问题,而不能利用故事里的信息。有的阅读障碍儿童在学前也可表现出一定的语言缺陷和认知功能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清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学龄期可伴有语言技能障碍、拼读障碍、计算障碍等,并常伴有多动症和行为问题。

当阅读着这些内容时,笔者的想法是如何能帮助小明改掉阅读或书写中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没有办法进行相关的矫治,这应该怎么办?

2.咨询专业人士,确定原因。对照资料,笔者发现小明同学就是阅读障碍,但小明真的是阅读障碍吗?笔者决定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当笔者描述小明的现状后得到以下回复:

邵长青老师(滕州进修学校心理咨询师):可以考虑小明是不是有感觉统合失调方面的问题。孩子的学习需要多种感官协调运作,婴幼儿时期的活动空间和运动不足,尤其是爬行和自主控制的动作不足,会导致感觉综合能力失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3.学习中现象的思考与分析

(1)书写潦草

上图说明小明作业写得相当潦草,这些似乎都说明他在追求速度,而不是追求正确率。换句话说,小明是在应付作业,而不是在学习。

(2)家长访谈

为了确定小明的问题,笔者决定与小明的妈妈做一次访谈,以确定小明的问题成因。与小明妈妈交流后,证实了笔者的猜想,小明对作业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的!而且笔者还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小明时不时会接笔者的话茬。而当笔者指出小明的不良习惯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复:在以前绝对不会接老师的话!一个新的想法跳入脑海:小明会不会是因为老师的批评而造成今天的学习困难?

(3)学生访谈

带着这些思考,笔者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与小明进行了一次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因为小明的作业没写好,或因为小明上课时的小动作,导致老师对小明的批评与斥责,甚至把小明的情况向家长告状。这些对小明来说,都是伤心的经历: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渐渐地小明似乎“明白”了什么,自己只是学习的奴隶!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而自己只是那个小木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应付:让学习就学,让写字就写,至于写成什么样,根本不关心;写对写错,也不关心!这就是在心中已经建立起错误的逻辑关系:在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而不是自己要学习。

二、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1.培养学习兴趣

(1)数学题目可以玩出来?

师:现在有一道三年级的题目,想用来考考你,不知是不是愿意?

小明:三年级的题目?这太简单了吧?

师:那说明你接受挑战了?这道题可是难倒过几位初中生,你还有兴趣做这道题目吗?

小明:三年级的题目,我怎么能不会呢?快点出题吧!

师:那你听好了,题目是:一根绳子,三次对折后,每段占原来的几分之几?

小明看到题目后,立即说出答案:二分之一;看笔者没有回复,立即又改为三分之一。笔者给出提示:可以思考一下,五分钟后再回答。想不到小明是这样说的:已经给出答案是三分之一,为什么还要再思考五分钟呢?

笔者回复小明:如果三分之一是对的,那么还会让你再思考吗?结果可想而知,剩下的时间里,小明拿出了纸与笔,却不知应该写些什么……

笔者找到一段绳给小明,小明最初拿着绳子并不知道要做什么;笔者则给出提示:一根绳子,三次对折,现在我们手中有了绳子,是不是可以对折了呢?一次、两次……

随着笔者的提醒,小明开始尝试对折绳子,小明是这样对折的:

此时笔者才意识到:小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折,应该告诉小明什么是对折。正如预料的一样,当展示完什么是对折后,小明顺利完成了三次对折,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八分之一。当然这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明自己也被震惊了:原来数学也可以玩出来呀?并不是想象中的枯燥乏味的。

(2)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针对小明同学的现状,结合青岛版《数学》(六下)教材,笔者调整了教材的结构,先辅导小明学习圆锥与圆柱的部分。现在以圆柱表面积公式为例展示如何帮助小明建立学习的乐趣。

学具准备:硬纸板、圆规、直尺、小刀或剪刀。

过程1:自己用纸板做圆柱。

剪一个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并根据圆筒形成的圆的大小制作出两个底面。然后把圆筒展开(形成长方形),再卷上,形成圆筒,反复几次。

过程2:尝试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最初是一个长方形的纸板,可以卷成一个圆筒。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小明可以说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这个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乘高。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其面积公式是已经学过的。这样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是侧面积加两个底的面积。

过程3:抽象出数学概念。

圆柱的侧面积:S=Ch或S=2πrh或S=πdh。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Ch+2πr2或S=πdh+2πr2。

结合生活经验,笔者有以下总结:有些圆柱没有底面,如通风管只有侧面积;有些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更多圆柱是侧面加两个底面。

这种教学活动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分享式教学,把探索活动融入课堂后,这样的尝试,效果十分明显。小明在学习过程中不止一次说这样的话:原来这样(学)也可以?

从小明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明的惊讶:数学这么有意思?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随着小明学习兴趣的建立,笔者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小明的自信心。

2.树立学习自信心

(1)指导预习,树立学习的自信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道奇怪的题目,说这题目奇怪,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做,五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做,六年级的学生依然在学习如何做这道题目。现在大家来看这道题目:

当笔者展示题目时,小明笑了,这是通分!分子乘以4得到8,那么分母也应该乘以4,这样就得到了答案:十二分之八!

“在六年级时依然有这样的题目……”笔者的话没说完,小明就表示自己的疑惑:“这怎么可能呢?六年级怎么会有这么简单的题目?”

当打开六年级下册的课本时,小明在课本上真的发现类似的练习:

如填空练习中的左边第一栏的第二个题目,就可以运用通分的方法来解决:分母20除以4得到5,那么分子12也应该除以4,这样得到分子3。此时小明心中已经树立起一个信念:这些练习就算是三年级的学生都能学会,我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一定能掌握它们!在这种强烈自信的基础上,再指导小明同学阅读课本中的例题,学习内项与外项,从而得到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解答这些题目就变得相当轻松了。

笔者一直以为自己的文笔很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而最近笔者才发现,自己真的无法记录下小明的学习过程,只能简单描述下小明的变化。

当整理这个变化过程时,笔者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分数形式的练习,最初的指导是可以直接利用通分来解决,可为什么小明在练习中不敢使用通分的方法来解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明的知识是零乱的!在小明的脑海中,一个知识对应一类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存在这样的想法:我可以运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笔者应该对小明进行两方面的引导:一是知识的系统化,二是灵活运用知识。

3.培养学习能力

活动1: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

这是帮助小明走出阅读障碍的有效途径,但要注意:

(1)一定要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不能批评小明这么简单的字也不认识。

(2)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小明再读一次,如果能读对,只需要提醒他认真读;如果无法读对,说明小明根本不认识这个字,则需要给出正确的读音。

活动2:抽小棒。

把一把小棒随意扔在桌子上,每次只能抽取一根,尽量做到不让其他小棒动。这个活动意在培养小明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等。

猜你喜欢

阅读障碍对折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对折十次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阅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