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岭南 灵秀成长
2016-11-15甘海
甘海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以“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和培育具有钟村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以特色项目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全方位打造有内涵、高质量的“钟秀教育”特色学校。
【关键词】钟秀教育;特色教育;校园文化
一、“植根岭南,灵秀成长”的钟秀教育内涵
1. 让学生在乡土自然与本真地舒展
学校教育应回归自然与本真,要千方百计地尊重、欣赏和呵护每一个生命,一草一木一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做生命的主人。学校的一草一木,课堂的一举一动,每一项举措,每一次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为了生命的舒展。
2. 每个人都能灵秀
灵秀是人成长的目标,只要用灵感去捕捉,用慧眼去寻觅,不断在心灵深处挖掘,你会感觉自己的灵秀无处不在。灵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灵秀就在每一天里,灵秀在每时每刻不停地游动,只要我们追求优秀,人人都能灵秀。
3. 育人伴着灵秀到达
激发孩子去拥有梦想,敢于想象,要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心,坚守乡土教育的宁静。让所有人都在为追求自我成长、自我灵秀而主动,让学校成为每个生命成长的沃土。
二、构建结构化的“钟秀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1. 钟秀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目标
构建钟秀教育特色基础课程。通过特色校本课程的多元化,塑造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而“灵秀”,拓宽知识面而“灵秀”,提高各种能力而“灵秀”,发展个性特长而“灵秀”。
2. 钟秀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实践途径
读书至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利用阅读这特殊的心灵交流驿站、思维激荡空间,悉心品尝、咀嚼和回味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劳动至灵秀。通过种植活动、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逐步学会劳动。
明礼至灵秀。让学生熟悉交往礼仪,以礼待人。帮助他人、家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在助人的过程中因真诚付出而品格灵秀。
课堂至灵秀。教师创新教法,学生创新学法,创新思维,解决一个个问题,创作一件件作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树叶每片都是不同的,让学生拥有这种“发现之灵”。
艺术至灵秀。努力开发乡土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大夫山以及乡土文化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构建舞蹈、绘画、音乐的课程内容。
运动至灵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灵敏的身体素质。
3. 编写钟秀教育特色课程校本教材
挖掘钟村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构建“钟秀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包括《礼蕴岭南人灵秀》、《粤讲粤秀》、《灵秀足球》、《能书会画》、《我与植物齐灵秀同成长》、《灵秀之音——我爱歌唱》、《灵秀之音——尤克里里》,形成系统的“钟秀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三、构建“钟秀课堂”,提高课改效益和课堂效益
1. 完善课堂理念——“问学灵动,启智培能”
以“问学灵动,启智培能”为课堂理念,构建灵秀之气的课堂,使课堂成为集趣味性、游戏性、知识性、情境性、合作性、操作性于一体的有效载体。改变以教知识为主,以讲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状态。通过情境导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体验过程,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科基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探究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创新他们的思维品质,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 构建推进“三问三学三灵”的课堂模式
“三问”指的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学”指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学习;“三灵”是指“灵感(学有感悟)——灵展(展有灵气)——灵评(点评促灵)”。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导学”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研讨的“研学”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探索分析疑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能使每一位学生切身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牢固掌握新知,学会学习方法。
3. 严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1)规范教学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法依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严禁进行集体违规补课,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规范教学管理。
(2)完善教学常规要求,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备课:要求每节课要提前备课(包括教案、课件、教具等),至少3节的盈余,每单元三分之一以上的课时要写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45分钟。
作业批改与订正:尽量做到当天批改,采用等级评分,科组可制定统一的作业订正格式,如需先书写“订正”两个字,表示这是学生改正的错题。
听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行政不少于15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评分。
科组活动:按时开展科组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周二下午4:00进行科组活动,学校分管相应学科的行政要参与相应分管学科的教研活动。
落实每单元质量检测。对每单元的知识点作分析反馈,做好知识点的补漏。
培优辅差工作。结合比赛活动,定期开展培优工作,如六语能力竞赛、六数的华杯赛、六英能力竞赛等常规比赛;各学科任课教师根据班科的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相互协调辅导时间,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争取达到全优档次。
(3)分层管理,蹲点监控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蹲点到各个年级,各学科组,每人分管一个年级的工作和1门学科,分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全方位调查管理,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到责任到人。
第二,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来,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定期对本组组员进行教案、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实行“推门听课”。本着“随机听课、及时反馈、认真督查”的原则,不定期地随堂听课,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同任教者进行沟通和反馈。对于部分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以便持续、深入地指导教学,帮助提高。
4. 加强信息化辅助教学,减负增效
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通过信息化备课平台,加强校内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研讨、优质教学设计资源共享,进行互动式反馈,实现教师智慧共生、成果共享、过程共乐。利用区、片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好番禺区五大资料库:学科资源库、信息共享收集平台、学科论坛、教学视频点播系统和小学教学资源网,同时利用好西片教育信息网,共享教研成果,特别是基于“研学后教”课改过程中的教学设计、研学案和研学问题研究的成果,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四、创建物象化、诗意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1. 以“植根岭南,灵秀成长”为内涵,建立统一的文化标识,校训、校徽、校色、校旗、校歌有鲜明特色,能充分演绎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
2. 根据学校育人主题进行景物命名,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如崇文楼、尚礼楼、灵心路、尚礼厅、美文坊、灵秀园、钟秀廊。
3. 对学校的特色场室进行文化布置。无论大的围墙、花园,还是小的一处角落,校园里没有育人的盲区,尤其是标语文化;在设施和环境上干净、整洁、统一、美观,在标牌设计上,图案注重醒目、轻快,文字内容浅显易懂,显得温馨亲切。让“校园墙壁”说话,让环境说话,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墙报营造宜人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