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与对策研究

2016-06-17李著成孙长宾冯重马光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李著成+孙长宾+冯重+马光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有力手段,是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了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概括了校企合作的几种典型模式和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高校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目前高校在校生专业实践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两种形式。其中,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但校外实践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重要性同样毋庸置疑,在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和创新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凸显了高校建设高水平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平台,逐渐成为上级部门评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是高校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基本方式,所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势必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粗略估计,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学生竞争就业岗位[1],大学生就业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实践基地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实现人才对接的桥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目标一致的重要场所。通过企业实习,首先可以使学生形成较为理性的职业规划;其次,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找准定位避免盲目择业;最后学生还可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增加就业机会。另外,企业也可以方便了解目前学生的状况,为制定招聘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二)高校发展的必然需求。这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促进高校及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实践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因而它的模式也就决定着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1-2]。

(一)企业进高校。也就是将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建在校园内,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学校添置了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实现了“产学研”多赢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教学计划制定,从而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校得到发展、学生得到技能。

(二)高校进企业。校企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将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分别按计划分配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后回校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这样,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订单式合作。通过实际的订单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机密联系起来,学生是即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投入。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现代高校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三、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制度约束。目前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去约束,甚至一些校企合作的落实仅仅依靠领导之间的口头承诺。一旦领导发生变动,合作就有可能被取消。另外,校企合作一般给企业带来的回报甚微,所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一般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动力和激情。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给企业一些政策方面的倾斜,以促其合作的积极性。

(二)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目前的有些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合作,合作的层次和程度偏低。例如有些学校对社会发展的状况认识不够,造成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学科发展滞后和教材内容落后,从而导致校企合作缺乏针对性,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另外,有些企业也没有真正融入到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中去,这样也造成了合作的水平不高[3]。

(三)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企业的稳定性差造成的,一旦合作企业内部发生变化,都将导致实践基地场地布局、师资结构和培训内容等合作模式的变化甚至被取消。不利于学校相关的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造成教学秩序的动荡,给学校师生心里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4]。

四、高校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一)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中共十七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意义重大,要想办好校企合作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高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行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同企业进行实践基地的共建共管。

(二)校企合作要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实现双赢。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要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合作的效益。如果合作最后获益的只有高校,企业没有任何回报或回报甚小,那么合作就不可能持续,更不可能达到深度融合的要求。高校院校只有通过发现企业的需求,让企业在合作中有所收获,合作双方才会自发主动,合作才能更持久[5]。

(三)培育科学合理的优势专业。校企合作前,学校首先要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优势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理论课教学主要向学生传授市场急需的知识,而校外实践基地的训练则重点关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各专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形成特色和优势,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要重视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1、政府在政策方面应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兼顾企业和学校双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督导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2、按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的原则,高校和企业应签订合作协议或合同,详细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五)要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主体分别为学校和企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个体,盈利是其最终目标。政府应该以此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细化规则,考评校企合作办学的绩效,从而找出不足,完善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注重过程管理,循序渐进,边改革边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院校与企业双方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但责任需共担,并要有法律约束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定、双赢的较高水平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EB/OL]. http://www.myzhidao.com/zczx/10371.html,2015-11.

[2]李选芒,王永莲. 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7:94-95.

[3]莫玉梅. 校企深度合作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 亚太教育,2016,06:253.[4]

[4]郭伟锋,郭建宏,雷勇等.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稳定性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8:194-197.

[5]高宏梅. 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