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礼仪之花”常开

2016-11-15屠利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9期

屠利芬

【摘 要】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受教育程度的尺度。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又是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基地,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文化人,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人人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知礼仪

1. 宣传礼仪

(1)听读一些礼仪故事。利用每天中午静校时间,引导学生自己读礼仪小故事,或听同学和老师读故事,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和“孔融让梨”等故事,使学生从礼仪故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对照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举动。

(2)熟记一些常用的礼仪格言。让学生从网上搜集一些常用又好记的礼仪格言,记录在本子上,每星期读背几句。并在周五下午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读背的格言,背得多的相应地进行物质奖励。

(3)听礼仪知识讲座和观看动画片。每月听取讲座或是观看动画片一次,听后组织全班同学分组交流心得。通过听讲座和观看动画片,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礼仪知识,知道一些普通场合应该做到的一些礼节要求。如:“我们的集会要求是什么?”“到亲戚家做客时应该怎样做”、“就餐时应该怎样做”等等。

2. 制定礼仪规范

为了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笔者对学校制定的《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进行了更细化的处理,让学生清晰地知道礼仪规范有哪些,在文明礼仪养成上具体该怎么做。如在制定的校园礼仪中包括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等等。

3. 激发学礼仪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面对数百字的《礼仪常规》,常常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于是笔者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场景,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感情上产生共鸣,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在班里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讲文明、懂礼仪”的表演比赛。同学们自编自导,使枯燥乏味的礼仪常规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品,如《问路》、《同桌之间》、《放学以后》、《课间》等等。表演的同学情趣盎然,体会深刻,作为观众的同学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礼仪教育,提高了认识。

二、营造礼仪氛围,学礼仪

1. 教室环境的布置

(1)在教室醒目的地方贴文明礼仪警示语,悬挂礼仪名言。把礼仪教育的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如“进校礼仪”、“课间礼仪”、“上课礼仪”、“用餐礼仪”等方面的格言,贴在教室里每个显眼的地方,让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读,记一记,并利用早读课开展比赛,看谁记得最多,并给予获胜者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2)定期刊出“礼仪教育”专项黑板报。利用黑板报这一强大的宣传工具,宣传生活中和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各种礼仪知识,并在每期都选出讲礼仪的名人故事,要求人人诵读,人人说感受。

(3)利用“学习园地”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表率人物写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画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效仿。

2. 设置礼仪岗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觉性不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监督和管理。因此在上学、放学时间,在楼梯口、教室门口设置学生礼仪值日岗,引导班里的学生在进教室和出教室时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您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平时发动小干部利用中午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自查,自省,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礼仪习惯。在校外,由家长代替老师监督和管理学生的一举一动,如:待客礼仪,用餐礼仪,乘车礼仪等。

三、丰富礼仪活动,懂礼仪

1. 搞活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如在学校开展的“礼仪教育”讲座的同时,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有小品、朗诵、相声等,节目丰富多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不但锻炼了自我,展示了自我,还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深化,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 参加礼仪实践活动

学校的各种重大活动,比如升旗仪式、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正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好时机。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礼仪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礼仪训练,如在整理队伍时,要求做到队伍“快”、“齐”、“静”;在入队时做到队伍“整齐”、“安静”;在观看演出时做到文明观看,不影响别人,不乱丢垃圾等。

3. 重大节日的礼仪教育

节日教育是礼仪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把握每一个节日的教育时机,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其中,让学生从小了解一些节日礼仪知识的具体要求。比如母亲节和妇女节,正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于是笔者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学生亲手为妈妈制作贺卡,并写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回家还要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妈妈梳头,敲背,洗脚,洗衣服等,并拍下照片与同学一起分享。

四、树立典范,守礼仪

1. 父母的榜样

父母的榜样示范是不可忽视的。与孩子接触时间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被模仿最多的是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亲子阅读”的活动,要求学生与其家长共同学习《小学学生文明礼仪常规》,这样家长既能了解学校对其子女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又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每周对照《常规》自评一次,已达到要求的打“√”,还未做到的划上线,给自己定下努力方向,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常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2. 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富有情感,因而要给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来影响带动他们,达到全体学生都来讲文明,懂礼仪的目标。针对班级里几个“问题学生”,不但学习习惯不良,而且行为习惯也不行。本人在班上开展了“手拉手”活动,让几个班干部承担文明使者的工作,与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结对子,给他们树立榜样,用好的言行去感染他们。

五、激发礼仪之心,评礼仪

1. 多赞赏,多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表扬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学生表现出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如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等,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和鼓励,“点燃”学生心中那一团热情的“火”。发现主动捡垃圾,主动帮助同学的举动,在班级里多表扬,表扬他们的爱劳动、爱卫生、为班级荣誉争光的好行为,并给每位奖励了“卫生章”和“劳动章”。

2. 开展评比活动

根据学校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并在班级里开展“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包括:课堂礼仪、集会礼仪、用餐礼仪、同学礼仪。学生对照“文明礼仪评分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开展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评议,评出个人奖“文明礼仪小标兵”和集体奖“文明礼仪小组”,并给予表彰和鼓励。

文明礼仪,人之根本。我们的学生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要知礼仪,懂礼仪,学礼仪,讲礼仪。让“礼仪之花”常开孩子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朱少梅.开展礼仪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J].小学德育,2005(03).

[2]王艳艳.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点滴做法[J].递铺镇第二小学,2006(09).

[3]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