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2016-11-15肖青松赵文力

科教导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

肖青松+赵文力

摘 要 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一个完整的“法治”观必须拥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方式,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建设者,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栋梁,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本课题小组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法治意识 法制观念 普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87

Abstract The Partys Eighteenth Meeting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political reform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goals;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h further put forward "uphold the rule of law must first adhere to administer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adhere to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ruling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must first adhere to the. View of a complete "rule by law" must have a good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requires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builder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pillar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ocialist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The team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ule of law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investig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legal concept; legal education

1 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调查设计

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本小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分为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形式,问卷和访谈调查均严格按照一定的科学比例进行,充分考虑了抽样的层次性和随机性,选取了不同专业、年纪、性别、年龄的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了120份,回收了113份,其中废卷4份,回收率94.2%,有效回收率90.8%。

1.2 调查情况的列举

(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是否加强法治教育的问题,69.3%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24.8%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5.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对我国社会法治现状的满意度,只有8.7%的大学生认为满意,58.2 %的大学生认为基本满意,33.1 %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3)对我国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25.3 %的大学生表示了解,60.1 %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清楚,15.6%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

2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2.1 法律知识认知程度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

本课题组设计的“您认为您的生活和法律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4.1%的大学生选择“有,而且关系密切”;45.6%的大学生选择“应该有,但我目前没有深刻的体会”;40.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我的生活与法律没什么关系,而且我也不会犯法”。在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肤浅。

在调查中,有一道关于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题目,有近一半的学生回答错误。问题是阿Q和 14岁的弟弟一起实施盗窃,弟弟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调查涉及的对象中,41.3%认为需要,54.2%的人认为不需要,4.5%的人认为不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法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较为薄弱。

2.2 主观上捍卫法律,客观上知行不一

针对“当发现你大学同学或好友在违法犯罪时,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4.1%的学生选择告知学校或老师;43.6%的学生选择“装作不知道”;42.3%的学生选择了“替其保密”。由此可见,当大学生发现身边同学或好友发生在违法犯罪时,经常会义气用事,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来解决问题,包庇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违反法律条文。近年来,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法律行为上知行不一的表现。 例如:发生在2010年的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件,药家鑫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过法律知识,接受过法制教育,但是在犯罪的时候,其手法极其残忍,造成了震惊全国的重大刑事案件。因此,理论上遵循着现行法制,了解法治的推行方式,但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一些学生往往会以自己过往的主观经验行事,在主观上无法加以正确的评价,在客观上无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3 希望国家法治快速推进,主观价值取向模糊

针对“你觉得法律是否可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5.8%的大学生选择“能”;44.1%的大学生选择“现在不能,但随着国家的法律制度完善后是可以维护的”;40.1%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法律受权钱利益的影响和控制”。选择了后两项的学生占了大部分,近年来社会上一些违法现象的负面效应,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使他们认为法律在当今社会并不能完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种种表现都体现了法律缺乏公信力,也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多地选择金钱和权力。目前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影响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它会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大学生在面对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价值冲突时,往往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传统的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更替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调节不当就会使其产生价值评价的迷茫感。

3 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

3.1 学校法治教育的不足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的主要职能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计划教育,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学校教育。从调查的数据统计来看,认为大学不太重视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的人数达35.2%,认为大学比较重视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人数达51.3%。显而易见,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进行的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工作不够满意。因此,学校在学生法治观念培养上需要提高重视。

3.2 社会负面风气

第一,国家法律普及力度不够,在调查问题“国家法制宣传日是在哪一天”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54.3%的被调查者选择错误。大学生的社会普法教育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来进行的,大学生们远离家乡一般看不到电视,除了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周刊,很少会有人会自掏腰包买与法律相关的报刊。除了校园里进行的法律基础教育课和网络上的法律知识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普法教育。

第二,对于“传统文化中封建人治的思想”在问卷调查中,58.7%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我国目前人治多于法治。我国经历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封建人治的强权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残留,但人治与法治是两个区别很大的社会制度,二者分别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法治的发展。

第三,对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句话的看法:14.1%的大学生选择“平等”,37.5%的大学生选择“比较平等,但法律是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48.4%的大学生选择“不平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还有12%的大学生选择“法治只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宣传的目标,不可能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司法的不公正性在大学生们心中,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社会现象对大学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法律的公正性遭到了部分大学生的质疑。

3.3 对高校法治课堂教育不够认同

“你对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看法? ”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5.6%的大学生选择“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当作是保护自己的武器”;44.1%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应付考试而粗略学习”; 40.3%的大学生选择“感觉毫无用处,不去学习”。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去学习该门课程,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意见中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了该课程的教育目的。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的课时少、内容较少,老师授课时只是简单罗列各章节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只是把这些法律知识记在了书本上,把它当作是应付考试的工具,并没有领会法律真正的精神。内在的意识行为是法治思维的核心,只有人们内心深处的认同法律,人们的内心才会自觉的去遵守法律。可见,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权利和程序意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法治思维。

3.4 学法目的不纯粹,表现功利性,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关于对在校大学生学习法律目的,问:“你觉得在学校学习法律知识是为了什么?”43.5%的学生选择“真心想学习法律知识”,36.1%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20.4%选择“不清楚”。可见,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法律时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还未形成学习法律的长远目标。

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体基于社会法治现象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4.8%的大学生认为“法治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65.2%的大学生选择“法治不能或基本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你认为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这一问题中,33.4%的学生认为人人平等,而有32.6%的学生则认为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

综合以上数据得知,目前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有很大程度上的缺失与偏差。从教育角度看造成上诉情况的原因是现行的高校“法治教育”课,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让学生懂法、用法。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十分贫瘠,法制意识的高度还远远不够。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应当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势在必行。作为培育人才的高校,主导性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王琳.法眼看天下杜绝高学历法盲[N].南国都市报,2002-03-04.

[2] 王石薇.构建我国大学法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J].河南教育,2012(6中):24.

[3] 李茂久.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培养路径的反思与探讨[G].导科刊教,2015-03-02.

[4] 鲁君.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缺失现状调查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3-08-15.

[5] 柯卫.法制意识与人的现代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3):31-32.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
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
试论文物类电视节目如何坚持正确导向
乡镇政府预防和化解农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对策研究
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护法
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论高等学校安全与法制教育
加强政治学科在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新思路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