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6-11-15朱艳萍丁俐文李明霞
朱艳萍,王 莉,丁俐文,李明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新生儿科,2教学管理科,乌鲁木齐 830054)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方法的探讨
朱艳萍1,王莉1,丁俐文2,李明霞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新生儿科,2教学管理科,乌鲁木齐830054)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实践性强,采用案例模拟及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改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
新生儿窒息复苏;案例模拟;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生后不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全世界的数据统计显示:每年400万新生儿的死亡中,窒息所导致的占23%[1]。而在我国,除了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外,新生儿窒息是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因。因此,如何使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更好地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生儿复苏方案实践性强,要求操作者能够熟练迅速正确地实施抢救,但新生儿窒息多是随机、突然地发生,这使得医学生很难在充足准备下参与抢救,因此他们只能在理论阶段摸索,学生难以掌握复苏技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从2016年3月起采用案例模拟及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复苏方案的培训,探讨其提高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作用,为新生儿科窒息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新生儿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试验组采用案例模拟学习方法及参与式反馈教学模式教学。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由教师按传统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授课,在示教室研究者作为教师讲述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防,学生观看新生儿窒息复苏光碟,用模拟人练习心肺复苏技术。
1.2.2试验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模拟学习方法:(1)准备:新生儿科示教室作为模拟产房、手术室,同时准备新生儿教学模具、手术服、手套,以及模拟体液、胎脂、胎粪的模具等,提高场景的逼真度,使学生身临其境;(2)分组: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由带教老师提供某案例(患儿出生时的病史),并在操作时进行录像;(3)流程:第1名学生为主要操作者,按照ABCDE复苏方案执行,第2、3名学生做一助、二助,最后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复苏过程。当整个 ABCDE复苏方案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全体观看录像,学生可自行发言,互相指出操作的不足之处,或探讨自身感受以及提出疑问。(4)总结:待第一轮操作完成后,小组内学生交换角色,按照前述的操作培训流程重复,让每位学生参与培训过程,最后老师主持反馈,予以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估
1.3.1理论笔试安排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在培训前同一时间进行窒息复苏的理论考试,采用同样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试。培训结束后两组再次同一时间进行相同试卷的考试。
1.3.2模拟人操作考核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学生均分为4人一组,教师给出相同新生儿窒息模拟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完成复苏过程,教师逐一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
1.3.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实践操作的学习效果。
2 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培训前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分,±s)
2.2两组复苏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s)
2.3两组学生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实践操作的学习效果比较试验组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沟通能力提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时缺氧并不是只限于心肺,而是全身性的多脏器多系统受损,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就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后遗症,可造成神经系统的不良预后,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这就更要求重视实践教学。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临床上要保证至少一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分娩现场。因此,建立一支遍及全国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因该病的急危重症特性,常需要资深医师及时、有效、正确地抢救,而不能兼顾学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基本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观摩以及视频讲解等,造成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学生难以短期内快速掌握复苏技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案例模拟学习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为少见但后果严重事件的发生做准备,也可以改善对诊疗过程有较大影响的行为技巧。当学生处于模拟产房、手术室,再由教师创造适当紧张的氛围,加上与临床环境一致的布局,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真实地感觉在处理临床情景。有研究表明基于情景模拟的学习对提高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环境和认知方面有明显受益[3]。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临床抢救”,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各种病例”的处理中,并能够自行操作各种抢救仪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面的刺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记忆,如同得到“临床”经验,当他们踏入工作岗位遇到这些“病例”时,会冷静地面对、处理,所以这对培养学生的现场急救和应急处理能力方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本研究显示,培训前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培训后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案例模拟学习方法可明显提高复苏技术的培训效果。
本研究中学生操作ABCDE复苏方案,带教老师进行录像,复苏完成后,教师回放视频,学生们可自己发现操作中的失误甚至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纠正训练直至操作规范,同时学生们也不用担心失败以及操作的失误给患儿带来不利影响,更加积极地投入训练,让自己的准备更加充分。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操作和表现,不仅使学生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可提高同学的团队意识以及协作能力,获得难以通过传统讲课或自学而学到的沟通技巧,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沟通能力的提高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案例模拟及参与式反馈教学法关注了学员的操作与沟通能力,用视频进行参与式反馈可对学员的操作提供更真实的评估,辅助讨论,总结所学课程及讨论内容,可确保达到学习目标,值得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广泛推广应用。
[1]叶鸿瑁,虞人杰.新生儿复苏教程[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刘保华.新生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1-2.
[3]Wayne DB,Didwania A,Feinglass J,et al.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care during cardiac arrest team responses at an academic teaching hospital:a case-control study[J].Chest,2008,133(1):56-61.
[4]Yamada NK,Fuerch JH,Halamek LP.Impact of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on errors during simulated neonatal resuscitation[J].Am J Perinatol,2016,33(4):385-392.
(本文编辑张巧莲)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校级教育改革项目(YG2013080)
朱艳萍(197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
李明霞,女,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E-mail:limingxia1203@sohu.com。
G642
A
1009-5551(2016)11-1480-03
10.3969/j.issn.1009-5551.2016.11.034
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