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体系建构

2016-11-14邹庆国

理论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

邹庆国

〔摘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关键,是党要管党的逻辑起点和切入点,其命题的重要性、历时的持久性、内容的丰富性、功能的综合性、实践的多元性,决定着需要确立整体性、系统性、联动性思维,深入探究、自觉运用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规律,构建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党内政治生活体系,确保其应有功能的长效发挥,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与优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体系建构主要可从思想认知、目标功能、主体内容、风险防控、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科学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6)06-0010-08

突出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作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显著特点。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1 〕以笔者的理解,之所以强调是“一篇大文章”,是基于对党内政治生活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历时的持久性、内容的丰富性、功能的综合性、实践的多元性等主要特征的深刻洞察,作好这篇“大文章”,应确立整体性、系统性、联动性思维,从思想认知、目标功能、主体内容、风险防控、制度保障等视角,概括党内政治生活体系的基本要素,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确保其应有功能的常态化、长效性发挥,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与优化。

一、思想认知体系:深化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命题理解

思想观念是行为选择的先导。党员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主体,其对命题本身的意义认同与内涵理解,是保持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严肃性的认知基础和观念条件。

(一)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命题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

长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预期与实际效力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对其必要性、重要性的认同度不高,认知水平不平衡。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 〔2 〕建构党内政治生活体系,首先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多维视角,体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逻辑,创设思想观念条件。

从理论逻辑来说,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属性。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没有直接提及党内政治生活问题,但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对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科学评析,实际上就是从党内思想斗争、思想改造的角度阐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党内生活的核心命题。1894年11月24日,恩格斯在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肯定了倍倍尔在党内争论中坚持原则的做法,认为就应当“通过争论消除甚至是确实存在的分歧,做到各方都能接受,在党内分裂以前谋求党的统一。” 〔3 〕738他进一步深刻指出,“在日益壮大的工人政党内,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在于“消化他们”,而“建立党内真正和谐的关键就在这里,而不在于否认和隐瞒党内一切真正有争论的问题。” 〔3 〕740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论述中,初步创设出党内平等、党内选举、党内团结、组织权威、党支部地位、党的纪律等党内生活的核心元素。列宁结合俄共(布)的建党实践,正式提出党内生活的命题,并探索确立起包括概念、原则、内容、方式等要素的党内生活基本范式。概言之,严格的党内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是维护党的思想统一和内部团结的重要途径,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原初品格与固有属性。

从历史逻辑来说,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在自身建设中高度重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并形成详尽的制度规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邓小平曾总结说:“我们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有一套健全的党的生活制度。” 〔4 〕300针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形势,习近平进一步总结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 〔5 〕“土壤”“源泉”“条件”“保障”“标志”的表述,深刻完整地概括出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正是因为具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才使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及时清除思想污染、克服内部消极因素、纠正不良倾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成为党的一个独特政治优势,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钥匙”。

从现实逻辑来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全面从严治党可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一是空间布局上的“全面”之治,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涵盖着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各个要素之间关联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状态体现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整体质量,是评价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根本标准。二是程度效力上的“从严”之治。“严”的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党员标准的保持、党内秩序的维护、党内关系的规范、党内制度的执行、党内团结的保持等党内生活的具体环节中,如此,才能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使“从严”的应然性政治倡导转化为实然的政治行为,体现出实际效能。三是内在机理上的“良善”之治。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旨诉求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地理解为对党内消极因素的清除和腐败干部的“惩治”,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应当是植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种持续化、常态化的良善治理行为,而不是阶段性的整党运动。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5 〕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考证与内涵诠释

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状况,习近平总结指出:“这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是搞家长制、独断专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 〔2 〕在此背景下,系统考察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缘起和内涵,把握其基本特征,就成为理解“为何物”,明辨原则是非的根本前提。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列宁首先正式使用了“党内生活”的表述。1902年9月,他在《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中提到:“我们解决严重的冲突和意见分歧,实际上根本不是‘按照章程投票,而是用斗争和‘退出相威胁,这我们谁不知道呢?我们大多数委员会近三四年的党内生活,就充满了这样的内部斗争。” 〔6 〕18此处的“党内生活”,是列宁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秘密状态下的活动特点,立足于维护党的组织权威和团结统一,强调建立“党内报告制”的重要性而提出的,实质上是从消除指导思想和斗争策略分歧,维护组织纯洁的角度来对党内生活内容的一种概括性表达。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较早使用的是“党的生活”的表述。1926年5月,在《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提到:“支部是党的生活的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每个党员的生活,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党的生活集中在党的支部,所以每个党员的生活,不能脱离党支部,脱离了支部就不能了解党的全部生活。每个党员脱离了支部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的生活,脱离了党的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 〔7 〕 612,呈现出“党员生活—支部生活—党的生活”的认知逻辑。同年7月的《关于宣传部工作议决案》中又使用了“党内生活”的表述:“《党报》——还须改良整顿,使能集合中央各部及各地之党内生活和工作经验,以为训练同志之材料及指导。” 〔7 〕189这两份文献前后间隔时间很短,其中分别提到的“党的生活”与“党内生活”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从概念的原初性含义来说,不同于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就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党内没有各种资产阶级派别在思想和组织上的侵扰,因而对党内生活的关注焦点也存有差异,更多强调“组织的意义”,即形式和实质上的组织归属感和组织约束力问题。此后,党的领导人又对党内生活的属性进行了集中探讨,1928年11月,周恩来指出:“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各级党部都要尽可能地讨论一切党的政治问题,引导每个同志都尽量发表对于政治问题的意见 〔8 〕12”。1929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9 〕92。正是对党内生活主题的政治特性的集中赋予,才逐渐形成今天一直沿用的“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范畴。

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内涵一直未达成共识。在对概念的多种解释中,有的侧重于具体内容,广义上的党内生活泛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之中开展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等活动;有的侧重于实现形式,“从广义上讲,党内各种活动,都是党的生活。例如,党的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委会、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党内选举、党的民主生活会、上党课、阅读党刊和党内文件、听取党内报告以及党内的其他政治活动等,都是党的生活”;〔10 〕199有的更重视党员主体地位的突显,“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党内各种活动(包括组织对党员的要求、约束以及党员对党内事务讨论、建议等)、处理各种党内关系(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的行为的总和”。〔11 〕结合概念缘起的历史考证以及习惯性理解,本文倾向于对“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生活”不作词义上的严格区分,并作出如下解释:党内政治生活或党内生活,是基于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内生需要,以各级党组织为载体,以党员权利行使为基础,以党内法规为依据,所开展的党内教育、党员管理、党内决策、党内选举、党内监督、党内斗争等全部政治活动的总和。

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质是对党内关系的科学配置与规范调适。党内关系是现代政党组织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是政党活动的根本基础。如果党内关系出现异化与紊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关系,是指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依据,以角色定位、职能赋予、规则认同为前提条件,党员之间、党组织及职能部门之间、党员和党组织及职能部门之间交错互动的关系状态。党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元化、多维化、多层化的,是一个交错交织的网状体系。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均可从党内关系的角度作出理解。比如,党内教育和党内斗争,其实就是处理党员之间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先进与落后、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三)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考证,可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其基本特质的理解。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5 〕“四性”是对党内政治生活根本特征或特质的集中概括。第一,所谓政治性,主要是就党内政治生活的主题属性而言的,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生活的本质特征。党内生活既要有实质性内容,又要突显其政治特性,不能漫无边际,混杂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内容。第二,所谓时代性,主要是指时代条件变迁背景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创新问题。即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要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善用新手段,创新党内生活的内容、形式、方式与方法。第三,所谓原则性,是指党内生活要严格依照党内法规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种受党内法规约束的组织化行为,是作为“组织”的行动,不是党员个人的自由选择行为,更不是帮派性、团伙性活动,要确立党章党规在党内生活中的至上权威。第四,所谓斗争性,实质上是指对待党内消极错误倾向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关键在于正视党内矛盾这个客观存在,把握以积极的党内斗争凝聚共识、促进党内团结的基本规律。

二、目标功能体系:明晰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意旨和主要功能

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指向必须高度集中,不能过于分散,否则就会混淆党内生活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边界,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目标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立场、崇高政治理想、科学理论体系、高尚政治伦理等内容的集中反映,是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丧失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就会发生变质。我们经常说,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的、动态的范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先赋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一成不变的,时刻都具有先进变落后、纯洁转“污浊”的潜在风险;其二,先进性和纯洁性所蕴含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战争年代,有人以“不怕苦、不怕死、不叛党”来通俗、集中地概括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这种标准设定就不能完全适用于今天。总之,上述两个方面的含义客观上需要构建起一种涵养与维护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机制,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这种机制的实践基础,其目标定位就是通过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内活动,来抵制、清除那些侵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力量和不健康因素,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性质。

功能赋予与有效履行是激活既定目标,促进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围绕涵养和维护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根本目标,需要进一步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可从五个方面作出概括。

第一,党性锻炼:原初性功能。建党初期及至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员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大困扰。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途径破解了这一难题。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 〔12 〕225可以说,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进行长期、持久甚至是艰苦的党性锻炼,实现党员“本质的改造”,是赋予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初性功能。

第二,发扬党内民主:源发性功能。从起源上说,政党原本就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党内含着民主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它的一切活动均与民主有着源发性关联。很难设想一个内部缺失民主的党,会在外部政治行动中真正秉持民主的价值诉求。因此,党内政治生活应是认同、尊重、实现和保护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的基本形式。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本身就是厚植民主理念、坚守民主原则、发扬民主作风、培育民主习惯、训练民主技能的过程。

第三,维护党内秩序:核心性功能。对于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超大规模政党来说,党内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功能即在于坚持按照党章党规开展各项活动,培育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保持必要组织权威的同时又不窒息党内活力,实现党内关系的规范化、有序化,保持思想、组织和行动的高度一致,促进党的团结统一。

第四,防错纠错:内生性功能。政治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物,而是社会之中的政治。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谁也无法彻底切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会通过不同途径侵入党内生活;社会中的分歧与冲突,会以各种形式在党内生活中得到反映。在外部净化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能够发挥出建立在政治自觉和忧患意识基础之上的内生性防错纠错功能,表现为通过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形式,防止信念动摇、价值观偏移,及时清除各种政治“灰尘”,增强党员干部抵制各种诱惑的“免疫力”,消弭党内分歧与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

第五,党内监督:常态性功能。长期以来,很多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共产党没有“反对党”监督的条件下也能实现自我纠错而感到困惑不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依靠内部力量实现自我监督的常态化。这种内部监督,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外部监督力量在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有助于提升监督的实际效能。

三、主体内容体系:把握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支撑点和发力点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 〔1 〕立足于突出重点和聚焦问题的基本要求,确立起主体内容的框架,把握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核心支撑点和精准发力点,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体系建构的核心环节。

(一)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特点。党内生活中的思想建设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想教育,必须突出政治属性和政治内容。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内容,既是对优良传统的传承,更是对现实中突出问题的应答。应当看到,市场逻辑引发的价值观念物质化、利益化的挑战加剧,新媒体条件下多元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碰撞日益频繁,无时无刻不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着冲击,带来信仰动摇、道德滑坡、精神缺钙等问题。思想防线一旦失守,政治行为就会扭曲变形,党内政治生态就会由优变劣。为此,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位置,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为核心,将其贯穿于各项党内活动之中,“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1 〕,真正使党员干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成为党性锻炼、思想改造,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所思与所言、所言与所行的一致,最大限度地清除党内那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现象。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 〔13 〕350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可以说,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程度和运作状态,是党内政治生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民主集中制集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于一体,在对民主内在规律的揭示、政治实践真实性的反映、操作运行的现实效力等方面,均比西方自由民主制具有更大的制度优越性。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模式,客观检视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中的执行状况,主要存在着极端民主化与权力过分集中两种不良倾向。如何克服两种不良倾向,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极具挑战性的命题。具体来说,第一,以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为逻辑起点,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足的问题。政治地位平等性和职责分工差异性的有机统一,是党内关系建构的根本特点。开展党内政治活动,要以党员权利的平等行使为起点,形成党内不同观点充分表达、合理碰撞,不同主体之间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理性妥协、互相监督的良性政治氛围。“党员能说话、说了算”不能依托于主要领导的民主作风和个人品格,而应当成为党内生活中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基本准则。第二,以维护组织权威为着力点,解决正确集中不足的问题。党内生活是作为一个整体组织的活动,充分的组织权威是党内民主的根本保障,核心是保持党中央的权威。正确集中之“正确”需要制度合理性和程序规范性两个实现条件,是对党内民主“结果”的权威性赋予和实践性运用。第三,以党内活动类型的细分化为基础,解决民主集中制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和集中两个要素或环节的简单叠加,其在各类党内活动中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民主生活会,和以议事决策为主的党代会、党委会在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形式上肯定有所差异。忽略或缺乏对这一特性的理解把握,是实践中民主集中制缺乏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为此,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党内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并制订相应细则,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严格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为切入点,突出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党的组织生活在内容、形式、成效等方面均有明显改进。随着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的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延伸,以基层党支部为组织平台,实现党的组织生活的严格化、规范化,必然成为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基本路径。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要设定明晰主题,党的组织生活的各种会议,不是抒发个人感悟的民间论坛,也不是七嘴八舌的清谈场所,更不是自由参与的“私人俱乐部”,必须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二要营造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杜绝各种践踏党员权利和压制不同意见的现象;三要重视问题的处理,把开展组织生活的过程,当作党员发现和解决思想、作风等方面问题的过程,既不能回避遮掩,也不能避重就轻。

(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的党纪党规,是防范党内生活扭曲异化的基础防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所涵盖的内容和领域丰富而广泛,主要包括以下要义: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在党的领导、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问题上,要有政治敏感性、政治警惕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即坚持信仰不迷失,理想不动摇,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要有严肃的政治言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妄议中央,不是说不能提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性意见,而是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14 〕党内生活是严肃的政治行为,党员发表言论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要讲原则、有底线。四要有规范的政治行为。即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组织坦诚,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

(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党内生活的主要手段。习近平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2 〕用好这个武器,关键在于防范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两种倾向。毛泽东曾总结说,一方面“党内的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要证据的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酿成党内的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组织”;另一方面,如果“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 〔9 〕91-92。批评自己难、相互批评更难、勇于揭短亮丑的相互批评难上加难,是党内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需从克服心理障碍、弥补机制缺陷、修补制度漏洞等方面探索对策,真正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灵魂触动、思想洗礼作用。

(六)创新党内生活方式和方法

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和活力来源于创新,着力点在于方式方法的创新。各级党组织应在坚持原则、遵循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平台,探寻更加符合党员特点,富有吸引力,方便参与的党内生活方式和方法。

四、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党内政治生活固有属性的必备构件

风险预警和有效控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备要素,要义在于结合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显性、隐性和潜在问题,发现风险点、创设防控点,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固有属性。

(一)党内政治生活属性的异化风险

如前所述,党内政治生活的属性或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凡是背离这“四性”的行为倾向,均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就具体形式来说,一是庸俗化,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奉行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处事哲学,办事不讲原则只讲关系、讲和气;开展组织生活中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回避问题或避重就轻,批评与自我批评异化为自我称颂与互相吹捧等。二是空洞化,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党内生活缺乏实质性内容,对一个时期中党员思想、行为和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把握不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干部无法真正在党内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三是随意化,主要体现为缺乏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属性认同和意义理解,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根据业务工作偷闲插空,随机安排;一些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薄弱,对党内生活选择性参与,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事务多,长期不参加党内生活,成为脱离组织约束的“特殊党员”。四是形式化,认为党内生活是虚的,业务工作才是实的,组织党内生活满足于人员到齐、开会足时、环节不缺、记录完整等外在形式,为应付检查而落实,不关注实际效果,以至于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会被戏称为精心彩排之后的“完美话剧”。五是保守化,主要表现为党内生活局限于念文件、读报纸、谈感想、表态度的机械化流程,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不重视新技术、新载体的运用,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同时,党内政治生活的属性是由一系列要素支撑的,还要警惕要素异化问题。有学者从“服从”的异化、“民主”的异化、“执行”的异化、团结的异化、批评的异化、主题的异化等六个方面作出概括。〔15 〕这六个方面都是党内政治生活属性的支撑要素,每个要素又都对应着多样性、发散性的异化点。比如,“批评”对应着变相表扬、发泄私怨、打击报复、权力争斗等不良倾向;团结对应着一团和气的假团结、貌合神离的伪团结等多样性风险。

(二)党内政治生活程式的简化风险

党内政治生活是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的有机结合。各种形式的党内生活均有严格的流程规则,包含着一系列肯定性支持和禁止性限制的条件要素。随意简化程式会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要素缺失或关联断裂,进而降低其质量。具体来说,一是选择性简化,表现为程序意识薄弱,对各种党内生活的链式环节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以追求效率为名,仅凭主观意愿随意取舍。比如,党内决策过分追求“高度一致”而忽略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达和交锋争论环节;党内情况应该通报的不通报,应该上报的不上报;对不按时交纳党费的党员应该处理的不作及时处理等。二是功利性遗漏,表现为以政治投机心态对待党内生活的程序,表现为上级领导强调的、对自己有利的就落实,而对可能有损于自己声望或形象的程序环节就舍弃。三是替代性运用,主要表现为篡改程序环节的实现形式,比如,以签字传阅替代贯彻落实、以临时动议替代集体讨论、以举手表决替代投票表决、以外出考察替代政治学习等。

(三)党内政治关系的扭曲化风险

党内政治生活实质上是对党内关系的规范,在各类政治主体(党组织、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之间确立起民主、平等、透明、合作的关系状态是其根本意旨。党内政治关系的扭曲化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圈子文化对党内关系的解构和异化。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警惕圈子文化问题,并强调指出:“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 〔16 〕47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的社会结构力量,成为党内关系与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交织叠加的纽带,是党内滋生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根源,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团结力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会使党内关系陷入无序化困境,甚至诱发政治危机。二是人身依附现象对党内同志式平等关系的解构和异化。习近平曾提出警告:“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13 〕769这一警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党内,党员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财富多少,在政治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这种平等地位具体化于党员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过程之中,并依靠严格的党内法规保障权利的不可侵犯与义务的不可放弃,实现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依附现象是封建性裙带政治的产物,其在一些地方党内生活中的恶性扩散,使党内同志式平等关系面临着异化为君臣关系、孝悌关系、帮派关系等不良形态的风险。

(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虚置化风险

制度的有效执行是党内政治生活良性运行的根本支撑。党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制度执行中的“虚置化”有着直接关联。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制度执行力弱化,表现为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执行甚至拒不执行等形式,消解制度的刚性权威和威慑力,使很多制度规定成为装饰品,丧失对党内生活应有的规约功能。二是潜规则盛行,主要表现为正式制度被“虚置”,而背离原则的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制度和规矩却大行其道,从而弱化制度认同感,污染制度运行环境,损害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更为深层的危害在于,潜规则盛行还会消解政治公信力,扭曲社会公平的价值导向,诱发“塔西佗陷阱”“仇官”“官员污名化”等复杂社会心态,带来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

五、制度保障体系:促成党内政治生活的“良法善治”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党内政治生活总体上呈现出“恢复—正常化—规范化”的良性变迁轨迹,并根据实践需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党内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现阶段,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新思路、新实践、新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增强制度效能,促成党内的“良法善治”形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

(一)领悟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发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党对原有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初步形成了健全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迈入科学化、法治化新阶段奠定了“良法”基础。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真正领悟这一制度体系的位阶等级、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这是保证党内生活依规而行的思想基础。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具有纵横交错的基本特征。从纵向来说,体现出它的位阶等级属性,根本要求是处于下位阶的制度必须服从上位阶的制度;从横向来说,体现的是其内在逻辑,根本要求是各项支撑性制度要目标明晰、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据此,我们可以对现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作出分析。(1)处于最高位阶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总依据和“总规矩”。(2)次级位阶的“两准则”,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二者均是党章规定的细化和具体化。前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法规和直接依据,从整体性、方向性、指导性角度设定出党内生活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方式方法等;后者从党性修养的角度,架设起保障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伦理标准体系。前者侧重于规范性、约束性,后者侧重于劝导性、自律性,是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3)三级位阶上主要包括“八条例”。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对党内生活主体的地位认定和法规保障,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三个条例,对不同层级党组织的地位、组建、目标、职责等作出清晰界定,是党章和《准则》的原则要求在不同类型党组织中的贯彻、延伸和具体化,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可视为对党内政治生活过程的监督、督促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在党内监督的基础上,对党内政治生活消极后果的惩罚性处理。(4)四级位阶上的若干规定、办法和细则,则是从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就党内政治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而作出的细致规定。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等。

(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的相关制度

党的组织生活主要依托于党支部和党小组,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石。总体来看,党的组织生活领域尚缺乏权威性、统一性、严密性的制度设计,是优化制度供给的重点领域。具体来说,一是增强系统性,应以“三会一课”制度、党日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为核心内容,形成相互衔接、配套完备的组织生活制度框架;二是提升权威性,应以党内正式法规的形式,围绕时限、内容、职责、程序等要素环节,作出对各级各类基层党支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统一性规定;三是彰显示范性,应以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为标杆,在树立民主平等理念、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切实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三)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

提升制度执行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环节,也是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条根本经验。就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执行而言,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着眼于监督的常态化,形成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等不同力量相结合的日常性监督机制,可以借鉴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等有效做法,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二是着眼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提升,围绕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标准是什么、怎样评价等内容,尽快建立起党内政治生活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着眼于问责追责,根据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规定要求,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类型、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处力度,由上及下层层传导问责压力,督促各级党组织真正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持续提升制度的执行效力,确保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6〕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8〕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局. 党的组织工作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1〕崔建周. 构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支持保障体系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4).

〔12〕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5〕袁建伟.论六种思维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应用〔J〕.人民论坛,2016(3)中.

〔16〕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陈 鹃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意义、问题、对策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