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阳方言“[ia24]姑”考

2016-11-14王三敏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阳县合阳姑父

王三敏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合阳方言“[ia24]姑”考

王三敏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在梳理合阳方言带有[ia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a24]姑”中[ia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a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合阳方言;[ia24]姑;豭

合阳县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中游西侧,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接界,北依梁山与黄龙县、韩城市相连,南至铁镰山与大荔县、澄城县接壤[1]。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县设有城关镇、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金峪镇(包括原皇甫庄镇和防虏寨乡)、同家庄镇(包括原同家庄乡和杨家庄乡)、百良镇(包括原百良镇和王家洼乡)12个镇,发源于黄龙山南坡红石崖的金水(古称郃水),自西北向东南把合阳县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形成了“沟西”(金峪镇、王村镇、路井镇、甘井镇、和家庄镇)与“沟东”(城关镇、坊镇、新池镇、黑池镇、百良镇、同家庄镇、洽川镇)的天然界沟,使得当地人在方言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沟东古知组、庄组、章组、日组声母合口字今读pf pf‘f v母,独立为一组声母,沟西这四组声母合口与精组字合流,读ts ts‘sz,如“猪、除、书、如”等字,形成了合阳方言语音中最显著的内部差别[2]。经过调查发现合阳方言沟东话和沟西话的词汇和语法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例外现象,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姑父”这一亲属词的语音称谓上。

一、合阳方言中带[ia24]的亲属称谓词

亲属称谓词属于基本词汇,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历史较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亲属称谓是大多数语言都具有的一种词汇现象。尽管由于划分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目前学界对合阳话的归属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从宏观着眼,合阳话处于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汇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特征词语,经过统计,合阳方言亲属称谓词中带[ia24]的共有四个:

“阿家”背称:妇女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合阳县大部分地区的人读为[ia24ʨia31],也有一些地方(如路井镇)的人读[a24ʨia31]。如:她给苹果树疏花,阿家在屋里做饭哩。

“阿家妈”旁称[ia24ʨia31ma24]:婆婆,即丈夫的母亲(旁人对婆家的母亲称呼)。如:她阿家妈去防虏寨跟会(赶集)咧,兀媳妇一个人在家。

“阿家大[ia24ʨia31ia24]”旁称:公公,即丈夫的父亲(旁称婆家的父亲)。如:某某阿家大又去县里(合阳)进货去咧,兀日子过得美太。

赵璘《古语录》卷一“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按《北史·长平孙传》引谚云:“不痴不聋,不作家翁。”“阿家”这一称谓尽管在南方方言区很普遍,但是在陕西好多方言点中也广泛使用,如秦腔《看女》中“我女儿是个麻利手,专给别人做媳妇,遇见兀阿家不像啥,舍不得给我娃吃,舍不得给我娃穿”。

“[ia24]姑”:姑父。合阳沟东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把姑姑的丈夫称姑父[ku52fu21];沟西人则普遍称为“[ia24]姑”。对金峪镇、王村镇、甘井镇和路井镇的走访调查,发现55岁以上的人全部把“姑父”称为“[ia24]姑”,40岁至55岁的人大部分称为“[ia24]姑”,也有个别人称为“伯[beI24]或姑父”,20岁到40岁的人对姑父的称谓较为多样,一部分仍然叫“[ia24]姑”,还有一些人叫“叔、伯、姑父、姑爸”等,20岁以下的大多数人叫“姑父”。通过调查还发现把姑姑的丈夫叫“[ia24]姑”还是“姑父”,跟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与合阳县城距离的远近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县城越近的地方,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多,人们更倾向于称呼“姑父”。

合阳方言中“阿家[ia24ʨia31]”“阿家妈[ia24ʨia31ma24]”“阿家大[ia24ʨia31ta24]”和“[ia24]姑”中的[ia24]读音相同,能否都能写成“阿”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阿家、阿家大和阿家妈”中的“阿”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出现在词语的前面,是词缀语素。而“[ia24]姑”中的[ia24]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是词根语素。

二、合阳方言“[ia24]姑”的音义考证

合阳话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3],现代汉语方言特别是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中,表示“雄性”家畜(见表1),多用[iA35],写作“牙”,合阳话中常常读作[ȵia24]。在古汉语中,牙和豭的韵母都是麻韵开口二等,声调均是平声,两者读音相近。

表1 官话方言“雄性”家畜比较

通过查阅古代的文献资料,发现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表示“雄性家畜”常用“豭”,如:《说文解字·豕部》“豭,牡豕也,从豕豭声,古牙切[5]。”《集韵·麻韵》:“(古牙切),说文牡豕也。或从犬[6]”;近代汉语用“牙”表示这一义项,如金末元初(公元1234年)元好问的诗《谢张使君馈春肉》:“牙猪肋厚一尺玉,觚花如御蒸脱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本草纲目·兽部·豕》:“豕牡曰豭,曰牙”。清代西崖《谈征·明部下·牙猪》:“牙猪,牙即豭之转音也。”这跟近代汉语在宋元时期发生的两个音变现象有关:一是二等开口牙喉音的颚化,受之影响,“豭”音由[ka]变为[kia],“牙”由[Na]变为[Nia];二是疑母与影喻母合流为零声母,受之影响,“牙”由[Nia]变为[ia],往后,“豭”音声母由k变为[i],“豭”音与“牙”音相似,而后声母弱化为零声母[j],两字读音相同。再加上“牙”字属于常用字,这样人们便用“牙”替代了“豭”,表雄性牲畜的任务便由“豭”交给了“牙”[7]。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豭”的词义由“公猪、雄猪”扩大泛指“一切猪”,词性由“名词”变成了“形容词”,作“雄性”讲,也可用于别的动物甚至人类,《史记·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所以合阳方言中的“[ia24]姑”中的“[ia24]”的本字应该为“豭”,为了把人和动物加以区分,用音近的“[ia24]”表示姑姑的丈夫,用[ȵia24]表示雄性家畜。与之相似,合阳沟西话中用“[ʨya53]”表示人的嘴巴,用[ʨyeI53]表示动物的嘴。

三、合阳方言“[ia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一)合阳独特的地理位置

合阳县与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西安市相距191公里,由于过去交通不便[8],合阳话受普通话及西安话等强势语言或方言的影响较小,保留了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特点。合阳县境内沟壑纵横,台原错落,素有“一滩二沟七分原”之说,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特别是金水沟以西的几个乡镇,尽管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望,东临金水沟与城郊相接,东北有梁山与黄龙县毗邻,但是由于土地宽广,人口稀少,人们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生活,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下,在外做官的人也不如“沟东”多;再加上金水沟沟大坡陡,过去交通比较闭塞,沟西一辈子未去过合阳县城的老人比比皆是,沟西话没有受到合阳县城话以及沟东话的影响,就保留了“[ia24]姑”这一古音。

(二)对偶婚习俗的遗留

对偶婚是汉族早期的婚姻形式之一,即一男一女结为配偶,居住在女方。但其结合并不巩固[9],一个男人与几个相对固定的女人婚配,一个男人也只与几个固定的女人婚配,所生子女只归母亲。对偶婚在合阳话中首先表现在对父亲兄弟和母亲姐妹的称呼上面,如果父亲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其他兄弟依次称为“二大(爸)、三大(爸)、四大(爸)……”;如果母亲在姐妹中的排行老大,其余姐妹依次称为“二姨、三姨、四姨……”。其次表现在对“姑父”的称谓上,“豭的本义是公猪,在两性制度关系中,女子称夜晚来宿访的男子为‘豭’,因为男子所充当的就是类似‘豭’的角色”[10]。合阳人把“姑父”用“[ia24]姑”来表示,与古代对偶婚的习俗相关。

(三)宗族血缘关系的重视

所谓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划分出来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11],这种由血缘亲族制度派生出来的社会心理突出地表现在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虽然亲属称谓词的数量难以计数,但是汉先民们仍然区分出了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两个系统。长期以来,合阳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由于父系亲属称谓词体现了亲属系统,母系的称谓体现了婚姻制度,姑姑和父亲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合阳话中有这样的俗语“亲姑姑,假姨姨”,人们认为姑姑在家庭中的地位远远高于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姨姨”,与之相对应,姑父的地位也高于姨父,所以在合阳话中把姑父称为“[ia24]姑”。

(四)人们的语言认同心理

语言认同感包括说话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语言态度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语言和别人的语言的感觉,语言行为是说话者所说的话。合阳沟西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把“姑父”经常戏谑为“牙[ȵia24]猪子”。合阳有句俗语“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猪是人们较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由于“沟西”地广人稀,养殖业比较发达,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必须由动物来供给[12],猪与合阳人的生活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开玩笑时常常用猪来指称人,所以用“牙[ȵia24]猪子”来指称姑父。

四、结语

“沟西”处于金水沟、大峪河和梁山的包围之中,独特的自然环境把它同合阳县其他地方隔开,形成了独有的发音习惯,最典型的是把“姑父”称为[ia24]姑,这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即语音发展演变的不平衡和“豭”的词义由特指扩大为泛指,又与古代的婚姻制度、合阳人注重血缘亲疏关系和当地人的心理认同感等外部环境因素相关。

[1]合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合阳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27.

[2]邢向东.合阳方言调查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B4.

[4]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4.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197.

[6]丁度.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15:50.

[7]史俊.“牙”与“豭”的音义考辨[J].绥化学院学报,2005(4):83-85.

[8]王三敏.合阳方言中的委婉语[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5):52-57.

[9]王玉鼎.汉字文化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142.

[10]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73.

[11]胡丽.称谓词的文化内涵[J].青春岁月,2013(12):114-115.

[12]王三敏.《秦腔》中的詈词詈语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5,29(5):7-11.

(责任编辑:刘小燕)

A Study on"[ia24]Gu"in Heyang Dialect

WANG San-min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On basis of the kinship terms[ia24]in Heyang dialect,from the meaning and pronunciation,it is argued that"[ia24]gu"should be"jia"and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s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ancient pronunciation in"[ia24]gu"of Heyang dialect is analyzed.

Heyang dialect;[ia24]gu;jia

H17

A

1674-0033(2016)03-0049-03

10.13440/j.slxy.1674-0033.2016.03.009

2016-04-15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4JK1213)

王三敏,女,陕西合阳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合阳县合阳姑父
陕西合阳 “智慧人社”方寸之间显便捷
怀念姑父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
腰酸腿疼,点按合阳穴
合阳推行“党建+3C”提升组织力
陪姑父吃的最后一顿饭
雅集洽川洗征尘 聚集课改求本真——陕西省教育厅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合阳县大视导述评
母狼的护犊绝唱
饭桌上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