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天三九天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临床观察

2016-11-14刘源刘智艳罗芮代明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

刘源,刘智艳,罗芮,代明明



三伏天三九天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临床观察

刘源1,刘智艳2,3,罗芮1,代明明1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00;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频次施行穴位贴敷对脾肺气虚型小儿哮喘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60例小儿哮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三伏组、三伏加强组、三九组、三九加强组,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观察,以中医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确定4组疗效。结果 4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随访中,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0.05),且治疗时间的主效应显著(=17.04,<0.05),治疗频次的主效应显著(=8.17,<0.05)。结论 不同治疗时间、不同治疗频次的穴位贴敷对小儿哮喘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且三伏天时的疗效要优于三九天,治疗频次的增加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三伏加强组的疗效最优。

穴位贴敷法;哮喘;治疗时间;治疗频次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以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为儿科重症,亦为儿科疑难杂症。近年来,小儿哮喘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小儿哮喘患者约为2千万人[1]。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的儿童,首次发病多在3岁以下,40%小儿哮喘会迁延至成年[2]。

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使药物作用于穴位,能够调理经络脏腑,预防和治疗疾病。本研究将对4组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治疗频次的情况下,其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选择最优贴敷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将60例患者用完全随机方法随机分为三伏组、三伏加强组、三九组、三九加强组。各组一般资料如表1。4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表1 4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3]中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4](第7版)中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及肺脾气虚型的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3~7岁;③小孩能清楚表达,能配合完成治疗疗程,经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高热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病患者;②有皮肤溃疡、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者;③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

2 治疗方法

2.1 贴敷药膏的制备

炒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等药物,将其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每次用鲜姜60 g,浸泡后捣碎、挤汁)调成稠膏,每次取0.5 g贴敷膏,上加麝香0.01 g。将制好的贴敷药膏涂于5 cm×5 cm的贴敷贴上。

2.2 穴位处方

取定喘、肺俞、膏肓俞,穴位定位均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5]定位。

2.3 治疗时间

三伏组于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各治疗1次,共3次。

三伏加强组在三伏组的基础上于初伏前10天和伏后第10天各贴敷1次,共5次。

三九组于一、二、三九第一天分别贴敷1次,共3次。

三九组加强组在三九组基础上于冬至日前10天和三九日后第10天各贴敷1次,共5次。

每次治疗均在北京时间9:30至13:00进行,贴敷1 h,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需终止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量表的选择主要参考2012年中国医药导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信息评价:中医症状问卷的研制”[6],包括气喘、胸闷、咳嗽、咯痰、乏力、出汗、舌苔、脉象等。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中医症状评分的统计处理。

3.2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相关疗效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4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示,经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80.0%、33.3%、40.0%,4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0.05。上述结果表示4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4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表3示,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三伏组=10.88,<0.01;三伏加强组=10.83,<0.01;三九组=10.99,<0.01;三九加强组=9.35,<0.01。上述结果表示,穴位贴敷对小儿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时间与治疗频次(4组)均能使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表3 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3 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变化值 三伏组1515.87±1.777.07±1.281)8.80±1.66 三伏加强组1517.47±2.567.60±2.411)9.87±1.762) 三九组1516.67±2.477.20±2.371)9.47±2.072) 三九加强组1517.33±2.587.67±2.091)8.53±1.92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三伏组比较2)<0.05;与三伏加强组比较3)<0.05

4组间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值比较,三伏组与三伏加强组比较=2.55,<0.05;三伏组与三九组比较=2.56,<0.05;三伏组与三九加强组比较=0.97,>0.05;三伏加强组与三九加强组比较=3.00,<0.05;三九组与三九加强组比较=1.55,>0.05。上述结果表明,三伏加强组优于其他3组,三伏组优于三九组,三伏组与三九加强组无显著差异,三九组与三九加强组无显著差异。

3.4.3 治疗时间与治疗频次的交互作用疗效分析

表4示,针对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经析因分析,治疗时间的主效应=17.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频次的主效应=8.1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间与治疗频次的交互效应=0.91,>0.05,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时间和治疗频次均有显著性,但是两者并不存在交互效应。

表4 治疗时间与治疗频次的交互作用疗效分析 (±s,分)

表4 治疗时间与治疗频次的交互作用疗效分析 (±s,分)

治疗时间治疗频次 3次(15)5次(15) 三伏(15)6.53±2.338.93±3.19 三九(15)4.53±1.606.43±2.88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哮喘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而在组间相互比较中,三伏加强组的疗效最优。经过析因分析可以发现,治疗时间的主效应明显(<0.05),说明在三伏天治疗时疗效要优于三九天;治疗频次的主效应明显(<0.05),说明治疗频次的增加对疗效提高作用明显。

穴位贴敷是“内病外治”方法的实际应用[8-10]。而三伏天贴敷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以“春夏养阳”理论为本,在盛夏高温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相对流畅,内阳得外阳资助,再予以辛香温通之药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经络脏腑,通阳散寒,祛除肺中伏痰,并能温脾补肾,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寒性病,取得“冬病夏治”的效果[11-13]。三九贴敷是在冬季最冷、阳气初生的“三九”之时进行治疗[14-16]。中医学认为“冬三月,此谓闭藏”,在冬季进行温阳补虚的治疗,不仅能够对疾病起到防治作用,也能够改善体质[17-19]。“三九”之时人体阳气内伏,卫气不固于表,各类肺系疾病容易发生。这时将辛温之药敷于腧穴之上,能够激发初生之阳气,温化内伏之寒痰,收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现代研究证实,穴位能够使药物作用增强,在组织器官产生良性调节作用[20],药物贴敷后能够经过体表的渗透,进入血液循环而增强机体功能[21];并且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激发大脑皮层对自主神经的调节而达到平衡。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血清中的IgG、IgA含量得到提高[22],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经皮肤吸收的药物不经过消化道,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同时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23-25]。

参考文献:

[1] 邱小英.不同雾化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41-42.

[2] 王希凤.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93-94.

[3] 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 745-753.

[4]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5]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6] 林色奇,查青林,薛汉荣,等.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信息评价:中医症状问卷的研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05-107.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

[8] 胡虹.中医内病外治之我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 255-256.

[9] 张会娜,刘卫红,李萍.中药贴敷法预防和治疗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应用概况[J].北京中医药,2008,27(11):896-898.

[10] 张小平,李素莉,杨卉,等.内外合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8-9.

[11] 李洪,梁岩,罗增武.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4):107-109.

[12] 赵娟,周甜甜.自制中药膏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7):975-976.

[13] 王建林,张锡三,李共信.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39.

[14] 矫承媛,赵春红,孙小迪.三九贴敷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180-182.

[15] 陈红,刘陈.三九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观察[J].蒙古中医药,2011,30(18):35-36.

[16] 岳全,孙云芳,潘迁丽.三九天穴位贴敷疗法的护理与健康指导[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74-75.

[17] 赵姝娜.三九贴敷治“冬病”[J].自我药疗,2012,(1):25.

[18] 晋献春.“三九”贴敷治哮喘[J].医药与保健,2010,(1):65.

[19] 张珺珺,王丽华,胡蓉.“三九”贴敷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4,(3):322-324.

[20] 李瑞.针灸学表解[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7.

[21] 朱现民,张敏,王世威.膏肓俞穴渊源与应用探微[J].中医文献杂志,2013,31(4):26-28.

[22] 袁久荣,王爱武,荆淑红,等.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43-244.

[23] 张钢钢.实用外治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12.

[24] 谭丽珍,刘德新.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9(3):83-84.

[25] 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等.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76-378.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Dog Days and Coldest Days of Winte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 Asthma

LIU Yuan1, LIU Zhi-yan2,3, LUO Nei1, DAI Ming-ming1.

1.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rumqi 830000,China; 2.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China; 3.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rumqi 830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times and frequencie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ild asthma of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type. Method Sixty children with asthma of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typ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dog days, dog days reinforcement, coldest days and coldest days reinforcement groups for treatment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TCM symptom score as the observation indicator in the four groups after three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 The TCM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our groups at the follow-up after three months of treatment (<0.05). The main effect of treatment time was marked (=17.04,<0.05). The main effect of treatment frequency was marked (=8.17,<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times and frequencie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both decrease the TCM symptom scor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better in dog days than in thre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An increase in treatment frequency influenc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bvious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best in the dog days reinforcement group.

Acupoint application; Asthma; Treatment time; Treatment frequency

1005-0957(2016)10-1216-03

R246.4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10.1216

2016-01-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211A115)

刘源(1989 - ),男,2013级硕士生

刘智艳(1960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343751747@ qq.com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穴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