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d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三高”与“三低”——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为例

2016-11-1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投屏文件夹长方形

王 浩

Pad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三高”与“三低”——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为例

王 浩

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把握时代脉搏、利用技术力量,实现教育突破,需要我们大胆实践。我校自2013年开始“E学习”研究以来,在Pad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研究初期,为了尽可能多地运用Pad,我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在课上尽量多地使用Pad。结果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手拿平板不停地操作,切换、推送、投屏、统计,有时为了使用Pad的某项功能,教师必须停下其他教学活动,专心点击,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少了学科特点,少了流畅与贯通。后来,我们意识到:Pad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只是一种新媒体新手段,它的使用应该服务于课堂,不是取而代之,而是画龙点睛。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Pad在课堂中使用的有效性,究竟哪些环节适合使用,为什么要用,怎样使用。我们认为,能用其他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坚决不用;能体现数字化网络化优势的环节要充分使用;要将平板操作有机融合在课堂流程当中。下面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为例,谈谈Pad在数学课堂中有效使用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活动展示的“高频次”与“低密度”

《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一节重要的起始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直观向理性过渡。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测量,去探索并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在多样化的展示和对比下进行适当的整理与概括。以往的课堂,教师让学生操作后,只能一个个或一两组按顺序展示和汇报,课堂效率不高。而运用Pad滚动投屏展示功能,就可以方便地展示多个小组的活动成果。

例如,课堂开始阶段安排了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节。传统课堂在真实的钉子板上围,费时费力。但有了Pad,我们设计出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平板上虚拟地围图形。这样的安排,要比在真实的钉子板上围起来更方便、省时,而且应用程序不像实物教具容易坏,便于反复使用。学生在Pad上打开教师推送的应用,直观明了地进行操作,遇到问题还可以及时撤销重做。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则适时地将他们操作的过程投屏出来,这样既是对完成者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困生的一点提示。学生在完成后将自己所围图形的画面截屏上传到“长方形”或“正方形”文件夹中。结果统计,长方形文件夹中有23幅图,正方形文件夹中有18幅图(如图1所示)。

图1 

在分别展示两个文件夹时,发现有学生把正方形的图放到了长方形的文件夹里面。这样的资源正好也成了下面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关系的素材。

使用Pad的投屏展示功能,本节课共有两次。每次使用都能展示一半以上学生的活动成果,这样的“高频次”在传统的课堂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集中投屏展示也使得课堂结构张弛有度,这样的“低密度”使得教师能更好地把控课堂节奏,放心从容地让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预留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分组研讨的“高覆盖”与“低重复”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其特征,有利于他们逐步建立空间观念,而根据特征判断和创造图形,又能加深学生对特征的理解。因此,新知教学以后,随即安排让学生用拼一拼、搭一搭、画一画的方法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虽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但选择的材料和制作的方法都是由学生自主决定的。平时教学,教师无法兼顾到各小组的差异,只能统一提出活动要求,让学习小组自行商量决定。但使用Pad的分组研讨功能,教师就可以根据各组的水平向他们推送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或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几个小组选择相同的内容,又可以防止汇报时出现雷同。

本节课在“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环节设计了几种方法:一是用两副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拼长方形或正方形;二是用小棒拼搭长方形或正方形;三是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这3种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动手动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用三角板拼出图形相对比较简单,适合平时反应较慢但动手能力尚可的学生;用小棒拼搭图形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相应的小棒,再根据特征拼出图形,这样的练习适合思维缜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则适合班级内大多数学生完成。活动中,将不同的练习推送给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任务。而且,不同的任务能在相对一致的时间内完成,也使得组内方法互补、组间互动交流变得更有实效。

分组研讨的使用,兼顾了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通过活动收获成功。不仅像这样的新授课可以使用,其他课型、其他学科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分组研讨的功能。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研讨主题,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同时,不同主题及分层要求的推送又避免了学习小组内容的重复,这样的“高覆盖”与“低重复”使得教师获得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实施教学变得游刃有余,运用Pad的优势在这里得到真正地体现,课堂呈现出积极有效的互动。

三、练习反馈的“高时效”与“低误差”

本节课从引入到新授,再到巩固,学生几乎都在动手操作。这样的安排,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但如果能多给学生一点静下来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抽象地推理和验证,对于他们空间观念的建立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在课程最后设计了3道选择题。

(1)有一个物体的面是长大约26厘米、宽大约18厘米的长方形,可能是( )。

A课桌面 B数学书封面 C教室地面

(2)边长大约19厘米的正方形可能是( )的面。A餐桌 B橡皮 C手帕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无法确定的图形

教师利用Pad将练习推送给学生,学生则在各自的平板上点击完成。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大屏上会动态呈现各人完成的进度,而结束练习后又能随即批改并生成答题情况统计图(如图2所示)。

图2 

分析统计图,我们不难发现:根据长度大小及图形特征去判断,学生掌握得较好,但根据部分条件进行合理推想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则产生了不少错误。发现问题,在讲评时就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这样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图形基本特征的掌握,又为下面的后续学习做了铺垫。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几道题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仔细比较各个选项,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出最终的选择。而利用Pad平台的练习批改和统计功能,又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作用和时效性。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易错点,做出针对性的讲评和指导。这样的“高时效”与“低误差”在传统的课堂里很难实现,但运用Pad则变得轻而易举。

四、结束语

如今,我们在课堂中使用Pad,已经逐渐学会取舍,知道何时使用更为恰当。因为,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底气,平台开发者的不断更新和研究共同体的分享与交流,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和发挥的空间。相信,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Pad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还会更出彩!

作者信息

王浩,本科,一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225001

猜你喜欢

投屏文件夹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围 观
新式投屏雷鸟科技带来多人开黑体验
无线投屏Windows 10 隐藏的实用功能
用安卓手机投屏到PC
Fast Folders,让你的文件夹四通八达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摸清超标源头 大文件夹这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