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2016-11-12张平孙玺

市场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电商农村

◇张平 孙玺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张平 孙玺

“互联网+”时代来临,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农村电商迎来政策利好,同时又面临诸多实际困局,本文以供给侧改革思维为指导,从地区实际出发,坚持特色引领,创新营销思路,优化人才供给,促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农村电商;发展策略

互联网与4G通信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力。“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热门问题,其核心表现为农民就业渠道不畅、收入低、增收难,城乡贫富差距大。农村电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农村电商能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增加就业渠道,吸纳人才、资金、技术,促进农村繁荣。

一、农村电商发展概述

农村电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资源对接功能,并通过互联网打通农业、农村、农民与城市的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就业,这使得农村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农民回家创业就业有了新的选择。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利用PC端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工具,开始从事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逐渐完成传统商务向新型农村电商交易模式转变。

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而与农村网民同时增长的,还有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共有71个淘宝镇,同比增长达274%。淘宝村780个,同比增长268%,覆盖活跃网店超过20万家,这些淘宝村广泛分布于17个省(市、区)。与此同时,国内B2C巨头——京东、苏宁等也加入农村电商行列,力图在农村电商“蓝海”抢占有利位置。

二、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及困局梳理

(一)相关政策梳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加快农村电商事业发展,将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让“互联网+”激发传统农业的活力,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已成必然趋势。2015年作为中国农村电商元年,国务院与国家部委关于农村电商政策的相继制订与出台,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可以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趋势,面对近7亿农村人口的市场,农村电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附表 2015~2016年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政策

(二)农村电商之困局

1.规模经济不足,标准化难以实现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这也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使得农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管理,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极不利于品牌化建设。虽然部分农村电商利用自身优势,将线下的分散式生产集成为线上的规模化运营和营销,但采购、物流、仓储均成为发展的障碍因素。

2.基础设施欠缺,政策落实不力

通信技术的发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由于地理条件、终端智能化不足等限制,网络触达率并不高,加之网络资费较高、物流服务有限、支付安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此外,虽然国家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但地方政府却依然面临意识、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诸多困境,且农村电商相较城镇电商开展成本更高,导致了一些地区落实政策的动力不足。

3.人才资源匮乏,意识技术薄弱

当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严重,造成农村“369”(妇女、儿童、老人)人员大量滞留,尤其在贫困地区显得更为突出,这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痛点”。同时,人口流动带来“知识”外流,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对电商不了解,直接形成不信任感,虽然国内一些知名电商进驻农村大力宣传,并建立农村电商服务机构,但要让农村电商真正深入人心,还需要很长时间培育。

三、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习主席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实践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破解农村电商面临的困局时,借鉴和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因地制宜、精准定位、降低成本、补齐短板,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强化政策落地

我国农村发展缺乏均衡性,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开展电商比较便利,但是落后地区探索电商较为困难,其中的阻碍因素包括经济基础差、缺乏规模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市场意识弱等。因此,农村地区发展电商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否则浪费资源、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

从长远来看,农村电商发展必将推动地区仓储物流、运营服务、营销推广、人才培训等发展。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实际,强化政策落地,“补齐短板”,积极支持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树立“公司+农户”或“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典型经营模式,发挥引领效应;搭建批发市场、社区商贸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落实微企扶持政策,激发农村网商活力;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知名电商企业入驻,用大平台带动就业创业。

(二)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系统精准定位

供给侧改革,不光是降产量、去库存,还要实现精准生产、系统定位。地方政府应扶持企业完善生产规划布局,避免贪大求全的发展思维模式,建设基于细分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基地,在产品、定价、渠道、分销等方面形成有区分度的“定位”;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村电商企业充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从品种、品质、品名、包装等方面入手,带领农村网商系统进行品牌设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更多地关注利基市场,打造有地区特色的品牌竞争力。

(三)以“互联网+”为“助推器”,创新营销模式

供给侧改革要求的“降成本、补短板”,通过“互联网+”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宽带中国”的推进,互联网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互联网,农民购买工业品和销售农产品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而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也更为方便快捷,时间、体力等方面的成本明显下降,无形中增加了各自的“让渡价值”。

供给侧改革要求不断创新,传统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是以生产者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C2B定制化模式的兴起,让消费者提前确认需求、参与设计,农民据此组织生产并销售;引导网商建立农业自媒体,利用微博、微信、IM、论坛等工具,通过“口碑”效应,在消费者圈子里进行传播;同时,可以由地区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农村电商本地社群,整合生产、销售、物流、广告、售后等功能,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形成本地化的OTO消费模式。

(四)以人才吸纳为重点,丰富供给渠道

农村电商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同时,人才供给又是“短板”。地方政府应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提升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地区可以与地方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电商利益共同体,努力打造既懂理论又懂业务、能起引领作用的电商人才。提供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吸纳优质职业经理人进驻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单位工作,以增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手机网民的急速增长,使网购终端移动化,为应对移动电商的挑战。地方政府、企业等可以通过补贴及开办培训班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手机购物、销售产品;同时,政府信息部门、电信企业、行业协会、互联网公司等应帮助农民搭建移动端电商交易渠道,通过技术专家和商务管理人员等进行“结对子”帮扶,不断提升农村网商的经营意识和技术水平。

[1]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

[2]包秦雯.聚焦农村-电商新“蓝海”.[J]北京农业,2015(07).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我国4G时代的价格策略和价格管制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项目编号:14SKS08。

10.13999/j.cnki.scyj.2016.10.003

猜你喜欢

供给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