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6-11-12田卉

市场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带竞争力指标体系

◇田卉

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研究

◇田卉

本文基于“跑道模型”及据此建立的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权重加以确定,并选取2012年数据作为统计依据,以我国36个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现状观测。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描绘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分布状态,以期为城市管理者在进行城市文化发展进行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时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影响力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城市文化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竞争成为竞争新常态。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高度抽象、构成复杂、涵盖面广、动态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既要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又要兼顾指标的易获得性、独立性和简单实用性等可操作性原则。

本研究基于上述考虑,在梳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文化竞争力定义的基础上,将城市文化竞争力定义为:一定区域内,一个城市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要素实力的总和。基于该定义,构建了包含“文化禀赋”、“文化经济”、“文化管理”、“文化潜力”和“文化交流”等核心要素在内的“跑道模型”,在深入分析城市文化竞争力内涵以及五大要素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

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对城市文化竞争力内涵的理论深挖和外延的综合描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可操作化测量,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横纵向比较研究提供参考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本研究在已构建的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了我国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等在内的36个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数据作为统计依据,进行了定量化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描绘了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分布状态,以期为城市管理者在进行城市文化发展进行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时提供参考依据。

一、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为进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概括性评价,需要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一个综合指数对各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一个整体评价。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和数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把专家经验和数学工具综合起来,最终确定本指标体系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一)数据采集

在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三级指标是最直接和可得的基础数据来源,但由于指标构成复杂多样,数据来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科学、合理、可行、可信的数据采集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将给后续的计算分析带来偏差。

1.数据采集程序

课题组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并通过三轮数据采集来确保数据的可靠和准确。第一轮采集,首先着重分析了最初选定的三级指标的准确性和指向性,对于指向模糊和易得性较低的指标进行了改写和替换,最终确定了88个三级指标;第二轮数据采集中,首选从公开出版物采集数据,对于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得的数据,搜索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例如百度百科、网络新闻报道等)完善指标数据;第三轮采集,详细核对每个城市的数据,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核查,并做好数据具体来源的标注和说明。

2.数据采集来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主要集中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数据年鉴、官方统计名录、政府网站、行业网站以及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与此同时,根据各一级指标的要素模块差异,又分别有不同的数据来源。

3.缺失数据替换

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清洗和筛查,对指标中的缺失值采用了稳定性较好的均值差补法进行替换。

(二)指数计算方法

首先在对36个城市88个三级指标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的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化,消除量纲。其次根据设计好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和数学计算法确定好权重。最后对各级指标逐级加总求和得到最终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分析结果。由于直接得出的综合分值数值较小,为了方便普遍意义上对于“得分”的理解,对最后的综合分值进行乘百转换,得到数值在100以内的数字。

三、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评价

城市文化竞争力可以反映城市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这里就包括了诸如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文化人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文化形象等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构成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客观条件和环境,还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客体结构,都渗透到了城市文化的各个领域,伴随着城市从古至今在各个历史阶段聚集不同时代及类型的文化融合创新。因此,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反映了一个城市多层次、动态化、覆盖广的文化发展水平。

(一)综合排名

按照上文提及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计算出我国36个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并排名如下:

表2 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

如上表所示,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杭州。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36个中心城市在文化竞争力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单从城市文化优势来说,一线城市和直辖市文化优势明显,东部沿海经济带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综合排名也再一次说明,城市文化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各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排名结果,我们对36个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清晰地呈现了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整体发展态势和分布。本文采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进行聚类,将36个城市分成了5个类别,分类如表3所示。

表3 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聚类结果

四、结论

(一)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发展不均衡

1.一线城市,尤其是直辖市多为文化强市

从综合指数排名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和直辖市的文化优势突出。其中北上广深这样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均在前五名之列,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两城分别以74.66和63.26的高分远超其他受测城市,被人们称之为“帝都”和“魔都”的北京和上海不仅仅在经济实力上领先,其文化优势也明显居于前列,远远高于紧随其后的重庆、深圳和广州。

表4 文化强市一级指标分布

此外,排名前三甲的城市均为直辖市,重庆市凭借45.77的较高指数值跻身前三。虽然尚为二线城市,但重庆市作为直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还是相对比较突出,如表4所示,重庆市在各个一级指标分布上均有较优表现,尤其是“文化禀赋要素”,分值仅次于北京。作为三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禀赋要素的优势表现既与重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紧密相关,又与其融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体的浓郁文化景观紧密相连。天津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表现稍弱,名列第八(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为36.97)。

2.东中西部经济带的文化发展差异较为明显

从地理区域来看,我国主要有三个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反过来对文化也有很大的“反哺”作用,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附图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Top10

本次研究所涉36个中心城市,位于东部经济带的城市共计18个,中部经济带的城市8个,西部经济带的城市10个。根据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的Top10名单(如附图所示),东部经济带的城市整体文化实力较强,18个东部经济带城市,占据了Top10的7个席位,且除福州、南宁和海口排在25名之后外,其余东部城市均排在中段偏上;在西部经济带,成渝经济带是西部文化经济发展的“重镇”,只有重庆和成都两市跻身前十,其余西部城市的文化发展成劣势,一半的西部城市排在30名以后;8个中部经济带的城市在文化方面的竞争力最弱,只有武汉一市位于前十,其余城市名次均稍微居后,其中太原、南昌、呼和浩特排在25名之外。

3.区域分布呈现多样化

从地理区域划分来看,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分布各异。华东地区整体城市文化竞争力强,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内部差异大且呈现明显两极分化,华中和东北地区居中,西北地区整体表现弱且内部差异小。

华东地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带,整体经济实力强,城市文化竞争力较其他区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尤其作为江浙沪地区的三大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均位居前十,表现出长三角地区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特征。

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内部差异较大,华北地区以京津为文化发展的核心,华南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领头羊,西南地区则由重庆和成都牵头,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均不俗,但是其余的城市则排名居后,差异明显,这说明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文化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有关研究方法的探讨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挖掘和理论构建,在论证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统计数据还存在口径不一,分类不齐等问题,在搜集相关指标数据的过程中,多个指标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问题,不得不从指标体系中剔除,或寻找替代指标,进而使得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代表性降低。

此外,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动态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表征常常是城市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关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测量和评价体系也需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测量维度既要考虑横向的切面研究,也要增加纵向的时间维度,只有将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观测置于时代背景的框架之下,才更符合其动态、创新和时代性等特征,有关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测量也相对准确。

本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测量方法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统计数据的充实和历史性数据的增补,以及基于更全面数据基础之上的再验证。

本文系《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比较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ICS-2013-A-0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10.13999/j.cnki.scyj.2016.10.010

猜你喜欢

经济带竞争力指标体系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