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出版工作流程看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性——以《炼钢》杂志为例

2016-11-12刘洪华李朝前

关键词:炼钢科技期刊稿件

刘洪华,李朝前,刘 刚,江 勇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科技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80)



从出版工作流程看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性
——以《炼钢》杂志为例

刘洪华,李朝前,刘刚,江勇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科技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80)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其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通过介绍组稿、收稿、稿件审理、编辑加工、发稿、排版、三校一读等编辑出版流程,以及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编辑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展示了编辑在出版活动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及其重要性,以期广大的读者、作者了解编辑工作的内容、要求、时间安排等等,从而在以后的投稿及阅读稿件过程中,给予编辑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一起做好学术交流传播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

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技术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推进作用。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工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技期刊是专业技术信息的承载者,编辑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期刊质量的好坏。

而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编辑的辛勤工作难以得到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认可,这主要是由于一篇文稿,不管编辑付出多大心血,最终出版时署名的是作者,谁也看不到编辑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1]。编辑永远是为他人锦上添花的幕后英雄,然而当文章中出现专业性错误,编辑又会被冠以无能无知的帽子,笔者曾经就因为一个专业数据错误被读者质问过这种水平如何当编辑,(而笔者确实和作者核对过,作者声明没有问题)当时真是欲哭无泪。但是这种失误也时时提醒编辑多学习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仔细认真。当然这也是由于作者和读者对编辑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认同感,对编辑工作不够了解造成的。

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我认为有必要从出版工作流程来谈一谈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性,让广大的读者、作者了解编辑工作,包括工作内容、要求、时间安排等等。

1 出版工作流程

以《炼钢》杂志为例,图1为接收稿件一般的处理流程。

1.1组稿、收稿

编辑根据当前专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或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等进行调查验证,确定选题,然后根据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寻找合适的专家、作者进行组稿。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编辑对本学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编辑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留心作者的研究方向、掌握学科的学术动态。一般组稿方式有: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组织专题座谈会、与专业人员交流、征求专家意见、公开征稿[2]等。

编辑接收到稿件,首先检查是否“齐、清、定”,是否达到约稿要求, 如未达到, 要和作者及时进行沟通,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文章,则要进行退稿处理,最好写清楚退稿的原因,以方便作者进行学习。科技期刊很大一部分稿源为自由来稿,收到文章后要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进行初审。

图1  《炼钢》杂志接收稿件处理流程

1.2稿件审理

一般稿件收到后,要首先进行初审。科技期刊要求文章要经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三审并不是3个人审阅,初审一般为编辑部内部审理,外审有时需要2位甚至更多专家进行审理,以保证审稿的公正客观。审稿的意义主要是保证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把作者的研究工作准确客观地表达出来,通过审稿进行专业性交流,使不同观点、不同学识水平的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审稿考察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刊登范围,考察文章的学术价值、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创新性。

稿件审理后编辑应及时将相应的审稿结果反馈给作者。对于不符合刊登要求的文章,编辑应保护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对于不能录用的原因要准确传递给作者,但是要以平等鼓励的态度积极肯定作者的劳动,不可以伤害作者的感情。如果文章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或方向错误时,要认真与作者进行沟通,切记盛气凌人的否定。对于需要修改的文章,编辑将三审意见进行整合,详细列出需要修改的内容,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应将修改的具体方法告知作者,尽可能具体、明确;在交流中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与作者进行讨论,切不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作者。

文章修改后仍有问题的需要再次修改,直到满足出版要求,达到出版要求的则进入编辑加工流程。

1.3编辑加工

一般经过“三审制”确认可以录用的稿件进入编辑加工阶段,有时编辑加工时编辑会碰到稿件存在重大的科学性或学术性错误[3],或者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这就要求编辑在编辑加工时要擦亮双眼、鉴别稿件,以免不符合出版标准的文章刊登出来。但多数情况下文章整体没有问题,只是部分内容表述不准确,或主要内容论述简单,而辅助性内容或常识性知识大篇幅介绍,或前后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因此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进行准确的修改,对于内容性修改最好请作者修改,所以编辑要准确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需要修改或删减的内容。碰到与作者意见不统一时,要仔细讨论、认真协商,必要时向其他专家求教。

1.4发稿、排版

一期文章全部编辑加工好、排好顺序、做好目录以后直接发排,进入排版流程。所谓排版,就是将文稿依照设计要求,将文字、图表等排在一起,拼成版面的工艺,它包括文字排版、表格排版、图片排版等[2]。科技期刊主要以文字排版为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排版已实现了文字、图表合一的整页排版功能。目前比较常用的排版软件包括方正(主要排纯文字)、维思(简单的图文)、飞腾(图文,报社排版一般比较常用)、PAGEMAKER(图文,广告公司、杂志社常用)等。很多排版软件都需要使用辅助的图片制作软件进行图片的排版,因此编辑还要掌握相应的软件使用技术。

1.5三校一读

由于在录入、排版、复制过程中会产生错漏,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干扰和破坏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差错,因此校对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校对工作分为一校、二校、三校、清样等,其中一校或二校尤为重要,一校通常由作者、校对员和编辑同时校对,二校由校对员和编辑同时校对,三校和清样由编辑自己负责,清样一般要对文章进行通读,以消灭校对过程中造成的新的错误。校对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对校法、折校法、读校法等等,校对的目的是消除一切排版造成的文字、图表、数字、符号、标点以及格式等错误,使文章的留错率达到规定要求。

经过“三校一读”的文章可以进行印刷、装帧等工作,最终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整个编辑工作任务繁多,且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也就是为什么编辑在收到稿件后几个月才会结集出版的主要原因。当然得益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收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印刷等多已实现数字化,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等的要求、加上收稿、专家审阅周期、校对周期等一系列原因,出版周期必然不会无限缩短。

2 编辑要做好的工作

可以说科技期刊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编辑的整体素养,编辑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对期刊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谈谈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2.1把关工作

编辑是期刊质量的第一把关人,从稿件初审到编辑加工始终与稿件密切接触。初审是保证期刊学术水平的第一道关口,首先编辑应对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鉴别,确定文章是否存在一稿多投、抄袭、成段复制等问题。其次编辑应就文章的学科方向、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创新性进行审查,对于存在问题的稿件根据情况决定退修还是退稿。对于符合要求的稿件编辑则需根据稿件内容选择相同研究方向的专家进行外审,编辑对外审专家研究方向和稿件内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稿件的审理水平,在寻找专家的过程中,编辑应知道“选小不选大”,即研究范围越小审稿的结论越准确。

编辑加工是编辑对文章进行把关的又一重要关口,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根据自己所学,通过网络检索等等各种手段可以对文章中的疑点进行逐个解决,如发现文章中存在与自己认知或网上检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并向相关专家请教,以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学术性。

对文章参考文献的把关也很重要,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遵循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可以通过文章中参考文献应用的正确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考察文章的优劣,避免作者为引用文献而引用文献,以及在引用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等问题。

2.2加强业务学习、参加培训

科技期刊的文稿涉及各种专业、各种方向,因此编辑除了要掌握相应的编辑知识外,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掌握学术动态的能力。由于编辑工作的需要和编辑自身价值的实现,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有关内容进行扩充查阅和延伸学习,不断丰富和累积专业知识,以更好得完成审稿、编辑加工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要求编辑与时俱进,做好网络信息检索搜集工作,学习利用新兴的电子技术,如微信等辅助自己做好日常工作,做好期刊的推广宣传,不断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随着国内外技术交流越来越多,对编辑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阅读相关外文资料、浏览国外网站信息、组约国外优秀稿件、邀请国外专家审稿、加强期刊国际交流、审阅英文摘要等等,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英文水平的提高。

编辑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开展专题论坛、参加专业培训、参加英语培训班、网上学习等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

2.3沟通工作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除了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在整个编辑工作中,编辑常常会就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与作者进行沟通,以保证文稿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与作者进行沟通时,要做好准备工作和笔记,明确沟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提出明确的退改意见,帮助其对文章进行完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续的投稿及约稿打好基础。与外审专家沟通,可以了解他们对文章、对期刊的看法,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听取他们对期刊的改进意见,有利于期刊质量的提升及期刊的长远发展[4]。与读者沟通,了解读者想要了解的方向,可以帮助编辑进行选题策划,同时还可以通过交流鼓励一部分读者积极地加入到作者群中,为期刊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沟通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如打电话、发E-mail、发微信、qq聊天、参加学术会议面对面交流、发送贺卡等等,编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与作者、专家、读者进行互动。最近几年微信在期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编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期刊的最新动态,以便广大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及时获得期刊信息。

2.4网站建设工作

建设期刊网站可以帮助编辑部及时、便捷地联系作者和读者,为彼此提供一个开放且互动的空间,形成一个宣传、展示期刊的平台[5]。因此编辑还要做好期刊的网站建设工作,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发布相应专业的最新消息,做好安全维护管理工作。期刊网站建设是编辑部加强刊物自身宣传与扩大期刊影响的一条有效途径,网站要做到简洁、美观、大方,读者进入网站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需要的信息。为方便广大读者进行投稿,编辑还应在网站上发布相应的期刊投稿要求、论文的写作模版、摘要的撰写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等等。

3 结语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对学术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编辑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集学术性、技术性和事务性于一体的工作,编辑做为科技期刊的把关人,引领着科技的发展,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加胜任编辑工作。在整个出版工作中,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是对编辑的最大支持,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1]卢妙清.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当提升正能量[J]. 编辑学报,2014, 26(1):83~85.

[2]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第2版)[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刘洪华,陈晓锋,李朝前,等.做好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8):96~97.

[4]王丽,王阿妮.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提升[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6):676~678.

[5]曾庆仪. 对期刊网站建设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0(1):94~95.

2016—05—13

刘洪华(1984—),女,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炼钢》杂志的编辑、校对、出版等工作.

G232

A

1009-2714(2016)03-0247-04

猜你喜欢

炼钢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AI炼钢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