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科学指南

2016-11-11左宣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总书记领导干部

左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唯物辩证的理论光芒,为我们提供了开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把金钥匙,应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全面加强学习,提升领导干部过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在中央党校就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严格党校的学风建设多次发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知行合一;提出“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想问题、作决策,自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办事;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把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作为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能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没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没有解决复杂问题、处理困难矛盾的能力,是当不好领导干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知识恐慌”的紧迫感。应当着眼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时期发展任务,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特点,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要自觉学习,不仅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情;要善于学习,不仅学习书本知识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学习党史国史、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有用的知识;要学以致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着力弥补能力知识上的短板,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要养成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把准方向的政治定力,培养察势谋事的综合素质,提高攻坚克难的决断能力,提升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深入调查研究,实行领导工作科学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等,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正确决策、推动创新、破解难题都需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到社会客观实际之中,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达到揭示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发展的目的。在我们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调查研究已成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找准问题、把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把握准确,才能检验认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才能实事求是、使思想行动和决策符合客观实际。领导干部经常开展调研,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为事物之间存在差异,事物也总是变化的,作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差异性的准确把握和对情况变化的客观分析之上。做好领导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眼睛向下”、“有的放矢”、“解剖麻雀”、“全面调查”、“由表及里”等有效方式,运用问卷、观察、访谈、蹲点等直接方法和文献、媒体、网络、信函等间接手段,运用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亲自出马”,多观察、勤思考、善总结,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情况,既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又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失误,这也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工作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理念、良好风气和不懈追求,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当成提高能力、评估政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三、培养哲学思维,掌握有效领导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5年光辉历程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学习辨证唯物论,有助于领导干部客观认识事物;学习唯物辨证法,有助于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学习实践认识论,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学习唯物史观,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社会历史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强调提高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提高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历史思维能力;强调提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能力;强调提高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提高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抓工作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系统思维能力;强调提高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法治思维能力;强调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的底线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将提高领导工作方式方法摆在领导工作重要位置。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领导方法要适应改革形势”,“使我们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方法适应经济翻番的需要”,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撰写《要讲究领导艺术》、《要学会十指弹琴》、《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等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文章,担任总书记以来,就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处理重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专门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学习掌握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领导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工作中深学笃用,融会贯通,让哲学思维为政治素质提供认识论基础,为能力素质提供方法论基础,为人格素质提供人生观基础。通过学习哲学,善于运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从全局看待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问题,善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筹兼顾推进工作,善于根据事物演变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切实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着力提高领导工作成效。

四、践行新的理念,推动“四个全面”相互促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起来;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重大的引领性,对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基本问题的本领提出了新要求。

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承载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认识和思想、凝聚人心和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思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用心谋划和推动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明确管党治党责任,划出纪律红线,加强监督执纪,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转变和知识能力提升,也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坐而论道,一定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要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战略举措不放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本职工作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善于用新理念指引新实践,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用新举措推动新进展,用新办法解决新难题,努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五、增强担当意识,狠抓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真抓实干,要求领导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他认为,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敢于担当,就是抓工作要严要实。在福建工作时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主政上海仅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重塑了上海形象,为上海未来5年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他多次告诫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他满怀深情地说:“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强调“特别要注意选拔那些原则性强、对群众感情深、一身正气、敢抓善管和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敢碰硬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针对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问题,总书记强调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同时,提出“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营造敢于作为的从政环境,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这些要求,既用党的纪律约束干部,又用党的政策保护干部,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改革深化、落实改革任务的重要遵循。

大事难事看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政治立场上要有担当,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事业发展上要有担当,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推动上要有担当,勇于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各级党委应当把是否树立责任意识、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上率下。2013年到2014年,我们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大成果。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拓展,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加浓厚。2016年,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基层延伸。坚持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所有人都看得到“从严治党”和“打虎拍蝇”,都看得到“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都看得到“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可以相信,领导干部示范带头,标杆作用将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总书记领导干部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