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起点”内涵迈向丝路建设与内陆开放新征程
2016-11-11钱涛
钱涛
陕西是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良好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一带一路战略为陕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近年来,陕西先后印发了《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迅速掀起“一带一路”建设热潮。立足自身优势,深刻挖掘“起点”的新内涵,从五大方面进行重新定位,着力打造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更好地参与丝路经济带合作发展,迈向丝路建设与内陆开放的新征程。
一、认识“新起点”之古今不同,摒弃“古起点”之优越思维
(一)古丝绸之路起点策动了古代全球最为壮阔的国际合作交流贸易通道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绵延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纸张、竹器等,源源不断的传播到西域、中亚、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草原民族的羊马牲畜、毛织品,西亚的珠宝、香料、苜蓿、胡姜、葡萄、石榴等物产也通过丝绸古道传入我国。长安城见证了中西商贸交流的辉煌,汉朝时已是各国商旅云集、商肆店铺林立、奇珍异宝汇聚的国际商贸中心,唐朝时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会,定居于此的外国商贾侨民就超过2万人,东市和西市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开放市场。
(二)今日“起点”与古“起点”不可同日而语
一是已不是丝路的最东端头,只是大陆这个“总端头”中比较靠近域外的一个重要的“点”。 汉唐时期,兰州等西北城市只是小村镇,一出关中基本就已进入人烟稀少的丝绸路线,河西走廊及其以西南北广大地区基本进入域外地带,长安城基本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头。目前我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临近境外的边境地带已远离陕西,整个大西北约300多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陕西或西安从内陆通向境外的广袤的前沿地带。《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西安已从古丝路的最东端头逐步演变为众多大陆中比较靠近域外的一个重要的“点”。二是已不是通向丝路的唯一交汇口,而是之一站口。川渝、鲁豫、蒙晋冀、东北地区均可从几个方向直通新疆、内蒙或俄罗斯,最终并入亚欧丝路经济带。川渝地区可经成都—天水交通线直接并入兰州—河西走廊(或西宁)—新疆线;中原地区的鲁豫等地除通过西安走入兰州—河西走廊—新疆线以外,也可经包头—哈密连接陇海—兰新线;蒙晋冀可经二连浩特—蒙古国乌拉巴托连接俄罗斯亚欧大陆桥,也可经包头—哈密连接陇海线亚欧大陆桥;东北地区可经满洲里连接俄罗斯亚欧大陆桥,也可经黑河或珲春连接俄罗斯亚欧大陆桥。中国向西开放、内陆开放的通道、门户可有较多选择,西安及陕西已不成为唯一以及最重要出口。三是已不是独占鳌头的国都地位,而是大西北以及北方内陆大区域中具有相对引领优势的重要地区。与古丝路相比,西安已不能对广大地区的丝路合作起到策动、总领作用,已由主导者、策源地变为丝路合作竞争者之一。不管是对外贸易、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境外投资、招商引资还是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内陆地区及西北、北方边陲各省区都各具特色,只有在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方式、机制、途径中才能发挥作用,更不可能把各省区市都统到陕西或西安对外发展之中。西安、关中地区乃至全省具有中国大西北和北方内陆科教、文化中心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地位,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最大支点,这些成为丝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竞争优势。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内涵变化使任何地方不可能成为最优、最便之地。古丝绸之路主要是文化人文交流和特色商品的互补贸易,古长安也主要是丝路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交流的内容更为广泛,对西安及陕西而言,物质贸易上不再是主要组织者,文化交流上不可能独占主要内容,在对外投资、工程建设、劳务合作、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竞争实力有限。这就使西安以及陕西,也包括其他任何城市、省区市,都无法成为连接亚欧各地最优、最便利、最强大的“起点”,陕西也必须深刻挖掘“新起点”的新内涵,作出重新定位。
二、赋予“新起点”科学内涵,勇于而今迈步“从头越”
陕西如何演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如何更好的参与丝路经济带合作发展,必须深刻挖掘“起点”的新内涵,利用好历史因缘关系和古代地位作用“名头”,找准新位置,抢抓新机会,从头做起。
(一)成为国家丝路合作战略性平台部署重地
必须以此筑牢丝路经济带战略合作坚实基础,形成新起点的战略新支点。首先,要创造性地用好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合作综合实验区、欧亚领事馆区等独一无二的国家级战略性合作交流平台,同时要继续创造其他国家级战略新平台,如在文化旅游、金融、通道、产能等方面的平台。国家已刚刚批准建设陕西自贸区,这是我省国际战略合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再造的大平台,要求我们必须独具匠心开拓创新,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效应。
(二)成为国家丝路经济带合作的先行示范与引领者
以国家级战略合作平台为支撑,在构建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国际战略合作方式方法上加强先行先试,在对内对外大开放中逐步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在全球一体化分工合作中发挥优势持续稳定的发展新模式,培育开放性市场条件下的自我发展体系和内在发展能力,培植适应开放条件的发展新空间、新动力和新增长点,成为内陆改革创新高地和先行示范引领者。
(三)成为优势领域合作方面的国家队
陕西文化、科技、教育优势独特,航空、航天等智能制造研制实力较强,现代能源化工基地代表国家水平,干旱半干旱及节水型农牧果蔬科研生产优势明显,与欧亚沿线区域产能合作潜力大。依托这些优势,陕西有条件在科技教育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旅游联通、智能设备制造装配、旱作农牧果蔬业生产、能源开发及深加工价值链接等方面起到合作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丝路经济带上优势领域合作方面的国家队。同时,陕西肩负大秦岭保护与开发利用、关天经济区及关中城市群、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及陕甘宁革命老区、陕川豫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兑现的重任,必须通过深化和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带动和促进这些国家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完成中国梦的大西北和西部发展重任。
(四)成为内陆大踏步迈向开放地区的省份
丝路经济带及陕西自贸区建设将全方位打开开放之门,有效促进与中亚、西亚、东欧以及欧非大陆等更广泛地区的战略合作,一是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克服三驾马车短腿上取得突破;二是在扩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和优质资本、资金上取得突破;三是在对外投资建设国外优质资源地和产业基地上取得突破;四是在对外工程、劳务输出及外包服务等国际服务贸易上取得突破;五是在文化保护开发、教育及留学、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扩大交流合作上取得突破,还有其他方面加强合作。最终完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关中国际战略合作基地建设、陕西内陆型改革开放创新高地建设的国家使命。
(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共同创造了陕西国际化开放发展的新起点
汉唐时开创的起始于古都长安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开放合作、互惠共荣的典范,但由于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文化的影响,古代历史上曾繁荣、辉煌的国际商贸、友情通道——古丝绸之路已在几个世纪前就冷落萧条了,陕西也经历了由古代的策动开放到长达数百年的相对封闭和固步自守。“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无疑将使陕西获得焕发国际往来与合作之生命力的大好机遇,在丝路互利合作中再创历史辉煌,成为陕西古老大地国际化开放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