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大城增强吸引力 盘活资产提升流动性
2016-11-11王大伟张惠强
王大伟 张惠强
德化县位于泉州市北部,县域总面积2232平方公里,面积不小;但县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平地很少;全县常住人口28.4万,外来人口约2万人,是一个山地型面积大县、人口小县。德化位列三大古瓷都、四大现代瓷都,2015年,全县陶瓷产业产值18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0%以上;全县GDP182亿元,城镇居民收入26987元,农民居民收入11961元,其中县城人口22万。多年来,德化坚持“大城关”战略,促进人口向县城集聚,同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让农村资产可变现、易变现,走出一条让农民带权益安心进城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大城关”战略,县城集聚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德化县针对陶瓷产业劳动密集、能源消耗大等特点,开始实施陶瓷产业集中发展政策,通过鼓励发展小水电替代木柴烧瓷,为集中创造条件,开启了“大城关”发展模式。
产业集中带动了人口集聚。2015年,德化城关三镇集中了近1500家企业,占全县总数的95%以上,带动了近10万人的就业。县城建成区和常住人口持续增加。1990年,县城建成区约2.5平方公里,人口2.62万;到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5.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2万人;2013年,建成区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1.7万;2015年,城市产业园区扩建等,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22.3万,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
人口集聚带动用地集约。城关地区具有较高的用地效率,2000—2011年期间,县城人口密度基本保持在1.8万人/平方公里;不仅居住密度高,产业用地也很集约,以位于城区的佳美集团公司为例,整个企业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4,四周都是6层的厂房,只有中间一小块空地,用地极为高效。到2015年,城关建成区以占全县1%的国土面积建成区,创造出约占全县75%的GDP,约占85%的财税收入,90%以上的就业机会。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2014年,德化县开始实施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县城地区租房居住满1年的本县户籍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可以落户。在征得房屋产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将户口迁入出租房所在地,出租房所有权人不同意的,可以投靠在县城的直系亲属或亲戚落户。但总体看,近年来落户数量并不大,2015年,迁入方面,省内迁入4131人,省外迁入461人;迁出方面,迁往省内其他地区4680人,迁往省外307人。
(二)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投入满足县城人口聚集需求
在人口向城关地区大量聚集的同时,政府顺应这一趋势,以教育和住房为突破口,加大财政投入,满足人口集聚需求。
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近几年投资超过3亿元开展“校安工程”,先后改建、新建、迁建10多所中小学校,极大缓解了教育资源紧缺的压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入读公办学校,通过“志愿+电脑派位”安排在城区学校就学,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截止2014年底,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914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9840人,城镇18375人,占92.6%,初中在校生9308人,城镇8596人,占92.4%。2015年,上述两个比例进一步提升到94%,比200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住房方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总计规划建设2.2万套、203万平方米各类保障住房,其中,专门出台规定,将限价房建设、分配与农村宅基地复垦、林权流转相结合,实现了农村权益换住房。限价房面积90平方米左右、均价约3300元/平方米,比同等区位商品房低1500元左右。每复垦1亩宅基地或流转120亩林地,可获得一个限价房购买资格,对集体复垦或流转的土地,可在村民内部通过抽签或拍卖方式分配。三批建设3262套限价房,其中,农村宅基地复垦换指标2600套,林权流转置换117套。第一批安置房已交房739套,第二批和第三批已签约或完成选房。2013年开始实施相关政策以来,2014年即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79.6公顷,是2000年来的首次下降。
(三)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农村资产流通性和变现能力提高
2014年,政府主导成立全省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招商推广、银农对接于一体,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农权交易信息、产品进行整合,集合中介、金融、公证等相关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立专门的网站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目前,交易中心收集乡镇报送信息近千条,库存林地、耕地流转、休闲农庄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181个,成功招引项目27个。
到2016年7月,开展产权流转交易154宗,交易金额3.39亿元,其中森林资源流转38宗,面积4.77万亩,金额3887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6宗,面积5533.7亩,交易金额2679万元;农村房屋产权租赁16宗涉及28户,面积4480平方米,交易金额48.1万元;集体物业出租18宗,面积2.13万平方米,交易金额4725万元,从已经出租和正在出租的集体物业看,多数为闲置校舍、再就业培训中心、村集体办公用房等;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登记24宗,贷款金额2.14亿,主要包括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地抵押等,其中,农行、信用社、农商行、邮储银行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家,发放贷款5379万元,年利率在6%—8%不等。
二、经验与启示
(一)住房是进城农民稳定下来的关键
德化县放开落户限制,但农民在没有住房的情况下,轻易不愿将户口迁入。买房后的农户,因为子女入学方面的考虑,才将户口迁入。
(二)现阶段推动农村权益流转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引导
当前,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即使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的意愿较高,但面临信息不畅、法律法规不完善、不确定性因素多等问题。政府搭建平台增强了公信力,也有利于在初期调动各方面资源加快交易市场形成建设。
(三)农民家庭户口拆分,一家分两户,一农一城是当前很多农民的“理性”选择
虽然德化明确规定了进城农民享有农村权益,但农民心底的顾虑仍然存在;而为了更便利地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德化县农民入驻的第一批限价房东顺社区,登记入驻的600户中,老人或父母一方带子女迁入的597户,全家迁入的只有3户。农民以家庭分户方式享受城乡两边的政策便利和福利。
三、政策建议
(一)制定户改过渡期间的户籍管理办法
德化县城以吸收本地人进城为主,德化目前在农村常年居住人口的年龄大概在60—65岁,农村常住人口不到户籍人口的1/4。城关地区城镇户籍人口约9万人,农村户籍人口约12万人。对类似德化的广大中小城市,已经购房、参加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户籍管理上视同城镇户籍,在农村权益上,视同农村户籍。对于未在城镇购房,但参加城镇相关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设立集体户,提供自由落户的选择。
(二)加大对农村产权流转的引导和规范
加快农村相关权益确权颁证登记。前期要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县或地级市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市场逐步形成后,要注重引入市场主体和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产权交易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以地方农信社、农商行为主,德化农信社相关贷款占比在60%—70%,相比其他银行,贷款利率高1—2个百分点,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银行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为产权流转增资、增信。
(三)允许县内统筹使用城乡学校建设资金;鼓励引入社会资本,适度发展民办教育
德化县15个非城关地区镇中,都只有一所小学,杨梅乡小学甚至出现7个老师1个学生的情况,同时,县城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县城学校改扩建给政府财政带来较大压力,扣除上级政策资金补助,目前“校安工程”债务已经达到约1.7亿元。建议允许县内统筹使用城乡学校建设资金;对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的地区,在义务教育达标考核等方面,允许班额有一定弹性。此外,鼓励适度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降低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