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2016-11-11陈广瑞丁喜英林海棠
陈广瑞 丁喜英 林海棠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陈广瑞丁喜英林海棠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疑诊宫颈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并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宫颈组(A组)、宫颈良性病变组(B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以及宫颈癌组(Ca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Ca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86.21%、特异度90.74 %和准确率89.16 %,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62.07%、特异度75.93%和准确率71.0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医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诊断宫颈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二维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宫颈病变 癌 诊断
宫颈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及健康[1]。早期诊断宫颈癌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病变的诊断筛查中,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以及重视[3]。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癌中的成像特征,结合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以明确其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0 月本院临床疑诊宫颈癌患者8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39±10.9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均接受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正常宫颈组(A组)、宫颈良性病变组(B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以及宫颈癌组(Ca组)。
1.2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的iU-22超声诊断仪,配备阴道探头,探头频率4~8MHz,并配备超声弹性成像软件。嘱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平躺于检查床上,并取截石位静待检查。将阴道探头置于阴道穹窿部,首先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宫颈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宫颈内膜厚度、宫颈内有无占位病灶,同时观察宫体的结构形态、宫腔内及子宫旁有无病变。如超声探及占位病变时,应进一步分析病灶的形状,大小,边界,包膜,内部结构回声以及跟周边组织的关系。然后启动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并使感兴趣区位于超声诊断仪图像成像区的中央部位,采用双幅实时显示,手动调节获得合适的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框大小(宫颈、宫颈管以及病变区应全置于框内),在与宫颈长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对探头作规律的适度加压-松压振动,取得满意的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后,冻结图像作定帧回放,获取并保存超声弹性成像图像作后续分析。一致性分析:由两名同等资历的超声检测医师对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应用双盲法进行评分后作一致性分析。
1.3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采用THOMAS等[4]制定的关于宫颈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1分:宫颈呈现均匀绿色,宫颈结构外形完整。2分:宫颈内有散在片样蓝色区,宫颈结构外形完整。3分:宫颈内有不明确局灶性蓝色区,宫颈结构外形完整。4分:宫颈内有明确局灶性蓝色区,宫颈结构外形完整。5分:宫颈内有明确局灶性蓝色区,宫颈结构外形不完整。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判定:≤3分,定义为宫颈良性病变;≥4分,定义为宫颈恶性病变。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一致性检验应用Kappa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显示 83例患者中正常宫颈12例,宫颈良性病变26例(包括4例宫颈肥大、16例宫颈糜烂、6例宫颈腺囊肿),CIN 16例(包括4例CINⅠ,8例CINⅡ,4例CINⅢ),宫颈癌29例(包括1例0期,2例ⅠA期,7例ⅠB 期,12例Ⅱ期,7例Ⅲ期)。
2.2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通过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18例,二维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宫颈可探及明确的占位性团块,其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向周围组织结构浸润、宫颈管结构的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发现宫颈癌25例,主要的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为:宫颈内有明确局灶性蓝色区,宫颈结构外形完整或遭破坏,见图1。
图1 宫颈癌的超声图像
2.3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临床价值比较 A组、B组、CIN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主要集中在1~3分,Ca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主要集中在4~5分。Ca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以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比较(x±s)
表2 两种超声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比较
2.4一致性检验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不同超声检测医师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及稳定性,Kappa值为0.81(近似T值=7.379,近似P值=0.000)。
3 讨论
宫颈癌(CCA)是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上皮所发生的妇女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位居第2位,其由癌前病变最终演变成宫颈癌所需的时间较为漫长,因此宫颈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的正确诊断[5]。临床上对宫颈癌的筛查诊断有赖于临床症状以及妇科检查,但宫颈癌早期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征象,而当宫颈癌位于宫颈管内时妇科检查难以发现,上述情况均易引起漏诊。
常规二维超声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宫颈癌的诊查中,通过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临床医师可了解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边界包膜、内部结构、转移情况等形态学上的综合改变,从而对病灶作出良恶性质的判定[6]。然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缺乏形态学改变的早期宫颈癌和以溃疡型方式生长宫颈癌进行筛查诊断即常难以探查发现,对于此类的宫颈癌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下常仅表现为宫颈正常状态,宫颈肥大,宫颈管内膜偏厚,宫颈管增粗等非特异性超声影像学改变。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发现宫颈癌18例,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62.07%、特异度75.93%和准确率71.08 %,表明常规二维超声对宫颈癌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当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宫颈癌存在的可能性。
1991年OPHIR 等[7]提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不同组织结构有着不同的硬度,根据组织间相对硬度差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进而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质。本资料结果显示,正常宫颈、宫颈良性病变以及CIN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以1~3分,而宫颈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即以4~5分为主,提示宫颈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级别越高,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可能是正常宫颈、宫颈良性病变以及CIN均有着结构完整的基底膜、宫颈实质正常状态或仅受到轻微的破坏,此时尚未引起与周围组织硬度之间的明显变化,在超声弹性成像下显示为低级别的评分,而宫颈癌呈浸润性生长,基底膜以及宫颈实质遭到破坏,癌细胞及纤维组织过多生长,宫颈质地变硬,与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硬度差,超声弹性成像下显示为高级别的评分[8]。本资料结果显示,Ca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宫颈癌的组织硬度明显大于正常宫颈、宫颈良性病变及CIN,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助于宫颈病变的良恶性质判定,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正确筛诊。本资料结果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时的敏感度(86.21%)、特异度(90.74 %)和准确率(89.16 %)均分别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表明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二维超声,更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性质正确判定。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早期宫颈癌尚未形成形态学上的明显占位,未对宫颈产生明显形态学上的结构破坏改变时,癌组织即可引起宫颈病变区组织硬度的改变,并可通过向周围组织浸润引发周围组织硬度的改变,对此,常规二维超声无法作出清晰的识别判定,而超声弹性成像即可根据宫颈局部硬度的异常改变而准确分辨,并在图像上呈现出局灶性蓝色区而作出诊断提示,同时能清晰显示出宫颈癌以及其所浸润的范围[9]。
本研究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不同超声医师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0.75,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用于宫颈病变的良恶性判定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但本资料中同样出现病例的漏诊或误诊现象,原因可能是:宫颈组织受到大范围炎症性破坏并伴有大量增生纤维组织堆积时,使宫颈硬度明显增加,而当宫颈癌隐藏于其中时,可致使其相对硬度差下降,或体积较大的宫颈癌,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导致癌灶区整体硬度下降,与其周围组织的相对硬度差下降,或部分宫颈癌病灶体积较小,硬度改变不明显时,均可导致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下降而出现漏诊,而一些宫颈良性病变内部伴有钙化灶时,可明显增加其硬度,致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升高而导致误诊[10]。因此,超声医师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时应尽量减少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评分结果偏倚,必要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以及已有的病理诊断资料作综合分析以明确性质。
综上所述,宫颈癌具有典型的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对宫颈病变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析不仅简易快速无创,而且操作容易掌握,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高,有助于提高宫颈病变良恶性质判定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陆宇萍,陈守真,徐泠琳,等.妇科普查中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210-213.
[2] 薛秀伟,赵志华,田欣,等. 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 (2): 161-162.
[3] 徐海英,徐立江.阴道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内镜杂志,2012,18(6):664-666.
[4] Thomas A, Warm M, Hoopmann M, et al. Tissue Doppler and strain imaging for evaluating tissue elasticity of breast lesions. Acad Radiol, 2007, 14(5): 522- 529.
[5] 刘艳,岳庆雄,喻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2): 176-177.
[6] 邵茵,李明娥,马利国,等.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4):550-552.
[7] Ophir J, Cespedes I, Ponnekanti H, et al. Elastography: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 Ultrasonic Imaging, 1991, 13(2): 111- 134.
[8] 鲁蓉,肖萤.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7):83-86.
[9] 刘艳, 刘佳, 岳庆雄. 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癌应用中的影响因素.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3): 248-250.
[10] 王彬.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弹性成像的新发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4): 852-85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UEI)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uspected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accepted the cervical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and UEI. According to the fi nal pathologic diagnosi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ervix group(group A),cervical benign lesion group(group B),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roup CIN)and cervical cancer group(group Ca),and studied. Results UEI score in group Ca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group B and group CIN(P<0.05); The sensitivity of UEI 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was 86.21%,specifi city was 90.74% and accuracy was 89.16%,the sensitivity of 2DU 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was 62.07%,specifi city was 75.93% and accuracy was71.08%,both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Ultrasound doctors used UEI 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had higher consistency,Kappa value was 0.81. Conclusion UEI is a new effective method 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can improve the early diagnosis accuracy of cervical cancer.
The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Ultrasonic elasticity imaging Cervical lesions Cancer Diagnosis
310008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超声心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