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击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1-11王利宏
王利宏
(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北京 100009)
北京市击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利宏
(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北京 100009)
北京奥运会后,击剑运动在北京市蓬勃发展,很多青少年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然而,北京市的击剑运动水平长期以来在全国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如果想改变落后局面,培养后备力量是当务之急。体育部门要及时调整后备人才的培养战略,为北京击剑运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北京击剑后备力量培养现状
1.1 北京击剑后备人才体系的特点
北京优秀(国家二级以上)击剑运动员人数远少于上海、江苏等传统优势省市,比击剑的后起力量福建省也少很多。(表1)
北京虽然击剑优秀运动人数少,但后备运动员人数却不少。北京击剑后备运动员总数多于击剑优势省市,只少于广东省。击剑优势省、市的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中,还有一些分布在竞技体校、单项运动学校和体育中学,而北京市97%的击剑后备人才集中在业余体校中(表2)。北京市现有佩剑队、重剑队、花剑队各1支,属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北京市各区、县的业余体校没有击剑队伍。在业余体校的这些击剑后备人才,只是名义上挂靠在业余体校,他们在业余体校注册,但日常训练是在俱乐部中进行。
1.2 北京市击剑后备人才的训练形式
北京市击剑后备人才业余训练的形式主要有“三集中”“走训”两种形式。“三集中”就是学习、训练和吃住均由体育部门完全承担,如在什刹海体校的北京市击剑队就属于这种训练模式。“走训”是运动员只有训练是在运动队,学习、吃住均由教育部门和家庭承担,俱乐部训练都属于这种形式。
2 北京击剑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 北京击剑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北京击剑后备人才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击剑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后备人才质量相对较低;(2)后备人才训练形式基本沿袭传统方式,缺少创新与突破。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决定了未来北京市击剑高水平运动员成才,直接制约北京市击剑运动水平的提高。
2.2 产生的原因
2.2.1 培养系统封闭,缺少交流
北京击剑的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俱乐部和什刹海体校。这个体系是封闭的、内向性的,体育部门把大部分的精力和经费都用在体校的北京市击剑队伍上,缺少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从社会和市场看,击剑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热衷的健身和娱乐项目,很多中小学有击剑兴趣班,市场上有很多击剑俱乐部。在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击剑比赛中,共有40多家俱乐部报名参加。据估计,北京参加击剑业余训练的青少年有近万人,这么一大批青少年,已成为北京击剑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2014年击剑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人数
虽然俱乐部和中小学校中有大量的青少年在进行击剑训练,但他们基本游离于体育部门的管理之外。他们只是在体育部门注册,但是体育部门很少对他们的训练和培养进行管理和指导。他们参加教育系统或俱乐部组织的比赛,体校中的学员参加体育系统组织的比赛。两者之间孤立存在,互无联系。这样的结果是体育系统主管的击剑后备人才补充严重不足,而俱乐部中的优秀选手由于缺乏上升空间,到初中之后停训或改练其他项目。
2.2.2 培养体制机制僵化,缺乏改革创新 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俱乐部和中小学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虽然体育部门有很多高水平的教练,但他们受编制的影响,被固定在单位和组织中,不易流动。训练模式方面,北京击剑队是集中训练,没有“走训”。然而,北京的家长更乐意把孩子送到俱乐部“走训”。家长害怕孩子进入体校后荒废了学业。因为竞技体育竞争残酷,成才率低,一旦被淘汰后再就业困难,所以大多数家长不希望孩子以竞技体育为业,或过早从事专业训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后备人才的训练方式会更多地选择“走训”,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击剑后备人才训练模式已体现这种变化。 一方面,“走训”为体育培养部门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运动员培养(吃和住)成本,为教练员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用于思考专业训练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完整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为运动员智力的发展和全面人格培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智力水平的高低和健全的人格是运动员未来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
表2 2014年击剑后备人才数及分布 单位/人
2.2.3 优秀教练员稀缺,缺少竞争
击剑是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基层教练员的质量对后备人才质量影响巨大,因为他们决定着项目的最初选材与训练。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是否突出,运动员是否具有潜在的竞技能力,这是训练成败的关键,这要靠教练来发现。北京市极其缺少高水平的击剑教练,北京体育部门统计的2014年在岗的击剑教练员人数为9人,远远落后于江苏(66人)、上海(59人)、广东(47人)等省市。除了教练员的数量,关键是教练员的质量。综观世界击剑强国,都有大批优秀的教练员以及非常强大的协助团队分工合作。北京击剑俱乐部众多,北京肯定是很多教练员工作的首选。但是,大部分教练员不在体育部门的管理体系中,一些优秀教练员在市场中生存、在俱乐部中任职,他们极难参与到体育部门主管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而且由于教练员需求量大,很多水平较低的教练员充斥其间。目前缺乏对执教水平统一的考核与评定,最终造成教练员良莠不齐的局面。
2.3 北京击剑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2.3.1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要改革创新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北京市击剑运动发展的战略问题。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束缚,逐步形成以体育部门主导的,教育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击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要把在俱乐部、学校兴趣班中的青少年都纳入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管理、训练、竞赛、运动员选拔中都一体考虑,同等对待,唯才是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1)体育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是体育部门的基本职责,一方面要继续发挥现有业余体校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合作,鼓励“学校办训”,逐步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击剑活动。(2)要充分发挥击剑协会的作用。要加强对俱乐部的引导和规范,对俱乐部经营和管理做好服务。要统一制定科学的选材标准和训练大纲,监督训练质量。对业余击剑运动员的建立统一的注册及等级评定办法,对俱乐部从业人员,尤其是教练员要进行统一的资质评定。(3)建立政府补贴和奖励等制度。对取得好成绩、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的俱乐部和体校同样奖励,激励俱乐部对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果俱乐部培养出了优秀运动员,政府应该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参加竞赛上提供方便。
2.3.2 教练员培养和培训要加强
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具体实现。为提高训练质量,搞好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关键。教练员要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比赛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指导训练工作,提高训练质量。体育部门要积极建立和形成促进教练员学习的机制:(1)建立教练员职业继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教练员进行职业培训,尤其是对兼职教练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俱乐部教练要加强培养和培训。初学者无法识别教练员的水平,往往非常盲目地开始训练,这可能使很多青少年的训练走上歧途,必将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如何对学校和俱乐部的击剑教练进行培养和培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2)要引入竞争机制。既要保证教练员队伍稳定,又要提倡竞争中的人才流动。要通过竞争来优胜劣汰,要定期进行职业资格审核和考核,做到“能者上”。(3)促进教练员的交流和学习。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聘请国际和国内高水平的教练,把一些有志于教练事业、有潜力的教练员派出去学习。增加基层教练员到优秀省市队、国家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若要迅速提高后备人才水平,从外地引进高水平教练不失为一个快捷的办法。
2.3.3 竞赛体系要完善 击剑是交手对抗性项目。训练是否有效,运动员水平是否提高都要通过实战的检验。竞赛是训练的杠杆,可从以下方面逐步完善:(1)将现有竞赛化零为整,形成体系。现在的比赛有体育部门组织、教育部门和俱乐部组织的各种级别的击剑比赛,体育部门要牵头将这些比赛整合起来,分成低、中、高层次,把比赛成绩与运动员通级和评奖挂钩,把比赛成绩与教练员考核挂钩,选拔好苗子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对象。(2)组织比赛可化整为零。体育部门每年底公布下一年比赛计划,由各级组织和单位申办。进行分剑种、分性别、分年龄等不同形式的比赛,以减轻因参赛人数多、时间长、经费负担大而给主办方造成的压力。(3)设置不同奖项,鼓励办赛热情。如年度最佳运动员、教练员,以激励后备人才的训练,如最佳裁判、最佳竞赛组织者、最佳赞助商,以鼓励大家多办赛事,办好赛事。(4)利用击剑协会的平台,加强对外交流,设立与外省市及国外优势地区间的比赛。在不同的比赛中设立奖项和通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赛。
裁判员作为比赛的法官,对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和限制起巨大的作用。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与执法尺度的掌握不但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而且会影响技、战术发展的方向。所以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也同样重要,我们要把培养高水平的裁判员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放到同等位置上。
2.3.4 集中力量突出强项,形成龙头带动整体 要迅速提高北京击剑运动的水平,需选准突破口。男子花剑和女子重剑是中国击剑的2张王牌,男女佩剑进入过世界前3位但次数稀少,男子重剑和女子花剑则始终未能在世界排名上名列前茅。现在北京青少年练习花剑的数量最多,而且花剑与重剑有相通的地方,北京花剑和重剑曾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优秀的成绩,因而建议以花剑为龙头带动其它剑种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1)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北京市击剑运动发展的战略问题。北京市击剑后备运动员数量多,但优秀运动员人数少。大多数的后备人才在俱乐部中,以走训为主。(2)北京击剑后备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质量相对较低,基本沿袭传统的训练方式,缺少创新与突破。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培养体系封闭,缺少流动;培养体制和机制僵化,缺少改革创新;优秀教练员稀缺。(3)体育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击剑协会的作用,逐步形成以体育部门主导的,教育部门和其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击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今后应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以花剑为龙头带动其他剑种的发展;加强教练员的培养和培训,促进教练员的流动和竞争;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
[ 1 ]田婧.北京市击剑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 2 ]陶于.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49-52.
[ 3 ]赵传杰.我国击剑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 (3):16-18.
[ 4 ]邓洪波,肖剑,谢晖,等.我国击剑运动发展对策[ J ].体育文化导刊,2015(3):81-84.
G885
A
1674-151X(2016)09-008-03
2016-08-04
王利宏(1968~),高级教练。研究方向:击剑训练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