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下完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探析
2016-11-10吴卫
吴卫
摘要:会计核算工作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从2014 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执行新会计制度中,在会计核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会计核算实务视角,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两大基石——会计科目和项目的设置,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体系 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8-0093-03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 号)(以下简称新制度)结合了2012年财政部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等相关规章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在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信息需求的同时适当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报表体系进行了完善,对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制度的出台,对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制度自2014 年1 月1 日起实行,至今已两年多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财会[2014]3号)确保了大多数高校顺利完成了新旧制度平稳过渡工作,但在执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制度执行中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领导和公众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经费分部门、分项目、分类别、分层次、分期间的会计信息更加关注。高校会计核算应当为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能够反映学校经济活动情况,具有可理解性、可靠性、有用性、全面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可比较性的会计信息,便于使用者进行判断和决策。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体系设置不完善,提供的信息质量并不高。
(一)科目冗长,不利于财务分析
新制度要求高校会计科目需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分别设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对于支出要素,不仅要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还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由于新高校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兼顾了预算与核算的双重性,因而形成了多层次的交叉设置,设置比较繁复。再加上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为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会进一步细化款级科目,具体见表1。
如表1所示,一级科目是总账科目,二至四级科目是按资金来源设置,后三级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分类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层级增加,导致编码过长和繁琐,不便于掌握和使用,很难确保在凭证录入时选择科目不出错,也不利于财务分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有的高校除总账科目按新制度要求使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外,其他明细科目设置没有规律性,既不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更不利于账目查询。
(二)资金来源设置简单,会计核算混乱
许多高校为了减少科目设置层级较多的问题,启用了资金来源管理,但为了给学校操作留一些寻租的空间,在资金来源设置上简单随意,有的只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来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项目与财务信息系统中的项目不能完全对应,造成资金支付时随意性大,再加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不能实时对接,也无法自动对账,会计核算就没法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做到一一对应,造成学校的实际收支情况与国库支付系统中的收支情况不一致。
另一方面,按照规定,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基本支出年末结余会被全部收回,项目支出结转不超过两年,学校为避免资金被收回,串用挪用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核算混乱,加大了国库资金串用风险。
(三)项目代码设置不科学,不利于分类统计
高校项目设置不像会计科目设置有统一的规范,而是各自为政,比较混乱。有的高校项目代码设置简单随意,没有规律性,内容宽泛不科学,仅简单地按教学、科研、教辅、行政、后勤服务等进行项目分类后,加上部门代码和序列号就形成了本校的项目代码;课题项目代码不是简单的用上级部门批复的课题号作为课题代码,就是简单用立项年份加上序列号形成。从这些简单的设置,无法获得项目性质、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信息,导致汇总统计困难,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有的学校为了设项目而设项目,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项目代码设置,条理性不强,将项目代码设置得异常复杂,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又因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使得项目设置形同虚设,造成会计核算更加混乱。
二、完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
会计科目和项目是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两个大基石,为会计核算精细化、科学化提供条件。我们要借助财务软件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规范科目、部门、项目、资金来源等设置,采取科目、项目等多维度组织会计核算,不断完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
(一)规范会计科目设置
新制度要求支出科目不但按照经济科目明细核算,还需按照项目属性、资金来源、功能分类等进行明细核算,如直接在支出科目下设置以上层级明细科目,那么支出科目将异常繁琐。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会计软件简化科目设置,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支出和非财政支出等信息的反映,通过资金来源管理来实现,不在科目中设置。通过这种思路,减少科目设置的级别,那么表1中所示的二至四级科目可以不设置,将七级科目层级简化成四级层级科目,见表2。
现在各大高校使用的财务系统都支持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科目并内嵌在财务系统中,一级科目不可修改,下级明细科目可根据需要进行拓展。但高校在设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时,要按照规定,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对内加强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需要,在财政部每年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基础上,结合本校具体业务特点和财务管理需要,自行设置。但在设置会计明细科目编码时一定要遵循规律性,才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才方便使用通配符“%”、占位符“_”等进行汇总统计查询,生成所需的报表等,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见表3。
(二)强化资金来源设置
1.资金来源设置的基本要求。资金来源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在会计核算中,为达到既按新制度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又减少不必要的会计科目的数量和层级的目的,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设置资金来源,获得预算类别(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性质(财政补助/非财政补助专项/其他性质资金)、支付方式(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其他)等信息,还可以进行政府功能分类科目、关联对应科目与排斥科目、优先级别、控制方式、预算总指标等设置。这里的来源设置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的设置,属于控制信息设置,按照优先级别与项目大类自动匹配,无需繁琐地与项目一一对应,大类内的项目可继承大类来源,也可以选择其他来源。对项目定义其资金来源,主要用于管理财务项目与某些国库项目的对应、财务项目和其他专项的对应,以及有多种来源的项目的对应。
2.资金来源设置的编码规则。资金来源设置包括资金来源代码和资金来源名称的设置,资金来源代码由一定位数的数字组成,资金来源名称最好用国库系统中的项目名称以及其他专项的名称,以方便对账。
资金来源代码一般由功能科目(类款项)+具体资金来源+年份+顺序号组成。功能科目(类款项)是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如2050205表示高等教育、2050305表示高等职业教育。具体资金来源代码可分别表示为中央经费Z、省级经费S、地方经费D、学校自有资金X等。年份是对应项目的立项时间。资金来源如为基本支出,顺序号可用JB0001代表工资福利支出,JB0002代表日常公用经费,JB0003代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资金来源如为专项,顺序号可用下达专项的文件的汉语首拼字母加上文件号表示。如苏财教(2014)003,年份可用14表示,顺序号就可以设为SCJ003。这样不仅方便财务信息系统中的项目与专项进行一一对应,还方便查询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三)完善项目代码体系设置
1.项目代码设置基本要求。项目和部门两个维度是高校项目代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设置项目代码时需兼顾财政要求、预决算管理、决策信息提供等工作需求,还要结合本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具有一定可扩展性的项目管理体系。要规范项目代码的编码规则,对项目编码的位数、含义、使用权限等进行规定,形成项目编码集,做好项目编码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2.项目代码设置规则。高校中的项目通过分级分类的编码实现对经费来源、性质、管理特殊要求的属性定义,项目代码的设置包括项目代码和项目名称,是项目的最直观反映。项目代码由一定位数的数字组成,项目名称则根据项目批复文件、合同以及管理等资料设置完成。
目前财务系统中的项目属性最多四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属性加切面管理的方式,将项目大类属性与部门属性融合在一起,以显示信息进行设置,直观地反映项目类型、资金来源、资金用途、支出预算、项目所属部门、编号、立项时间等信息,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如表4所示,项目编码用1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第一位数字代表项目类型,为属性一;第2、3、4位数字反映经费来源,为属性二;第5、6、7、8位数字代表部门性质和部门代码,为属性三;第9—14位数字代表具体的项目,为属性四。
(1)项目类型。高校会计科目分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项目类型就按此分类设置为资产类项目1、负债类项目2、净资产类项目3、收入类项目4、支出类项目5。
(2)经费来源。经费来源设置属于显示信息设置,可以利用切面进行管理。第2 位预算类别代码分别为:基本经费1,项目经费2,其他3;第3位资金性质代码分别为:财政补助1,非财政补助专项2,其他性质资金3;第4位来源渠道代码分别为:学校自有资金1,省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2,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3,主管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4,横向资金5,除上述资金来源以外的其他资金9,如果数字不够用,可用英文字母代替。
(3)部门代码。部门代码是为了反映高校内部的机构设置,便于进行各部门成本核算管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各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高校设置的部门代码应至少包含部门性质和部门代码。用第5、6位上的代码表示部门性质,反映部门的分类信息,如教学01、科研02、教辅03、行政04、后勤服务05等;第8、9位上的代码则为具体部门代码,如可以用第7、8位上的代码01表示机械工程学院、11表示办公室等。
(4)项目号。属性四项目号由高校财务部门根据会计核算需要,设置的具体的核算项目的代码,也可以利用切面进行管理。第9、10位表示项目立项的年份。第11、12位表示项目分类,对于除课题外的项目可用11代表教学包干经费、12代表行政包干经费、21代表优势学科经费等。如是课题项目,项目分类是指课题具体的类别,如可用ZK代表纵向项目、HK代表横向项目、CX代表创新项目、JS 代表竞赛项目、KC代表课程建设项目、ZY代表专业建设项目等。第12、13、14位顺序号是具体项目的序列号,可用办公费001、差旅费002、招待费003、教学运行费004、实验室运行费005、教学设备维修费006等表示。
会计科目、项目代码、资金来源代码等编码规则与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使用,并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通过多维度会计核算反映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支出和非财政支出等信息,不仅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和使用、减少工作量和差错率,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组合条件、模糊查询法、指定范围等多种方式,即通过会计科目、项目、部门、资金来源的不同组合,可以确定经济活动的资金来源、项目类别、分配使用以及专项资金管理等情况,满足各类信息需求。
借高校新会计制度实施之际,各大财务软件在原有财务管理系统基础上,结合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成本核算等新的财务管理的需要,纷纷进行了系统升级,新版财务软件功能十分强大。我们可以根据本校的财务管理方式、会计基础工作、核算习惯等,通过软件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真正实现预算核算一体化,方便进行成本核算,为会计核算精细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司.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手册(试行)》的通知[S].教财司函[2014]259号.
[2]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通知[S].财会[2013]30号.
[3]陈东.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多维核算体系的构建探讨[J].商业会计,2014,(14).
[4]吴乐.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科目简化设置策略——基于神州浩天高校财务软件[J].会计之友,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