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跑操组织与实施效果研究

2016-11-1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跑操课间体质

徐 敏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明溪365200)

山区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跑操组织与实施效果研究

徐 敏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明溪365200)

当前现状--学生做广播体操多流于形式,无动作质量,锻炼身体失去了有效性。而跑操却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弥补传统广播体操的盲点。本文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山区大课间跑操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重点论述了跑操在山区中学大课间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方法与价值体现。实践证明跑操是一项很有生命力的,可以让师生进行终身运动的好项目。本文旨在为山区学校组织大课间跑操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实施提供实践和理论层面上的参考。

阳光体育;大课间跑操;有效性实施;价值体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为了改善青少年体质逐年下滑的现状,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学生冬季长跑”“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多项政策,以鼓励青少年通过运动改善体质和健康。而当前学校课间操的现状:“两操一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和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内容。学校课间操虽有着重要的锻炼与健康意义,如弥补长期坐在教室里学习造成的阳光照射不足,消除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等等,但难以保证课间操的质量。广播体操失去了锻炼身体的有效性,无法展示出学生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与运动气势。而跑操能够弥补传统广播体操在德育与美育的盲点。研究大课间跑操的组织与实施效果,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能,促进心理健康,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保证。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及《体育师友》杂志等途径查阅相关研究。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书籍及相关政策文件,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验法

1.实验时间: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跟踪实验一学年。

2.实验的分组:①实验组。从全校参加大课间跑操活动的学校学生中抽出147人(九年级1、3、5班),其中,女生72人,男生75人。②对照组。大课间在另外操场活动,不参加跑操活动的145人(九年级2、4、6班),其中男生73人,女生72人,在大课间跑操活动时间段,安排九年级2、4、6班进行踢毽子、跳绳和呼啦圈轮换活动。

3.研究步骤

步骤一:从明溪县城关中学39个班级中随机抽出九年级六个班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同时对这六个班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学组的指标随机抽取5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该实验是具有可行性的。

步骤二:周一至周五开始每天大课间活动,组织10分钟跑操实行干预。

步骤三:统计实验组、对照组学期末测试数据及中考模拟考试测试的数据,并与实验前数据对比,并得出结论。

(三)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3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试成绩进行总体均数统计对比。

运用SP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初测与末测指标进行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

三、学校跑操活动实施

(一)前期准备

该活动由校长室牵头召开跑操专项工作会议,体育老师与政教处、年段、团委、班主任一同制定活动方案,策划大课间跑操线路(主要包括各班从教室至运动场的行进路线、下楼梯位置、集中地点、跑操路线、跑操后的解散秩序),校领导亲临现场指导跑操的每一个细节工作,跑操被纳入到班级量化考核之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凡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学生,不能参与跑操。学校先下发体质调查表到各班级,由家长签字确定孩子能否参加跑操活动。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跑操的学生可以做老师的小助手,协助做好点名与维持秩序等工作。

2.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文化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宣传动员,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跑操、认识跑操,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校园舆论氛围,使每位同学都能自愿积极加入跑操行列。利用班会课组织观看榜样学校的跑操视频,并对跑操产生良好的认识。

(二)具体实施方案

1.体育教师以循序渐进的步骤教授动作:①原地齐步走;②原地跑步走;③行进间齐步走;④跑步走。训练动作要领:手半握拳,拳眼朝上,屈臂有节奏地前后摆动;步调节奏要协同一致,跑步时抬头挺胸,尽量做到上体正直不晃动;队伍两排间距不超过50公分,班级领跑员与最后排不超过3.5米,班级之间距离控制在5米左右;跑步速度和音乐节奏能基本吻合。

2.校领导全程监督、体育教师负责全程指挥,从部门到年段齐抓共管确保每天的跑操活动安全有序。体育教师除了培训跑操的技能技巧,在日常的跑操过程中还负责划分场地,组织跑操并喊口令指挥,如跑步与解散的口令,带领学生跑操,监督和管理跑操整个过程等。

3.选择激昂合适的跑操音乐。在旋律激昂并有口令、步调等的跑操音乐伴随下,学生跑步的热情与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和调动。

4.体育委员培训。在正式跑操进行之前,利用课余时间培训体育委员在喊口号的时机、班级之间距离的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5.各班制定适合本班特色的班级口号。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每个班级认真制定出有特色、健康,励志、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班级口号。例如:“七一,七一,勇争第一!”在跑经主席台时,体育委员带领喊口号,要求口号声宏亮整齐。喊口号是跑操的魂,大声喊口号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压抑,让使学生产生动力等,因此在组织跑操过程中应重视喊口号的环节。

6.统一班级跑操的方阵。每个班按照四列横队进行跑操,女生安排在前,男生安排在后,体育委员在最前面领跑,与本班第一列保持2米的距离,班级之间距离5米左右。班主任在班级方阵的侧面跟跑,全程监督管理,要求方阵精神饱满、队伍整齐、口号响亮、步调一致。

7.安全保障。跑操开始前,提醒并要求学生仔细检查鞋带是否系好,防止跑操进行过程中鞋带松散;跑操过程当中不允许开玩笑说话、推拉,以防事故发生。

(三)考核与调整

为了促进各班提高跑操质量,学校团委定期组织跑操比赛。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细则对各班的跑步情况进行评比,以参加人数、队列队形、动作整齐、口号音量、精神面貌等作为评比打分的要素。

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各班以年段为单位并按照指定路线有序集合,排成方阵。伴着旋律激昂的音乐,近2000名学生依照要求持续跑步10分钟,全程达1000米。各方阵整齐划一的步伐、振奋人心的励志口号此起彼伏,形成了明溪县城关中学大课间特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之前城关中学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对比

1.实验前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对比与分析

表1-1 实验前男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对照表

表1-2 实验前女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对照表

(二)实验一学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未统测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期间,学校师生利用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定时间、定圈数进行跑操10分钟;对照组则利用学校大课间的跑操时间段进行练习,内容是踢毽子(周一、周三)、呼啦圈(周二、周五)、跳绳(周四),该对照组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练习,仅进行常规性项目活动。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组活动的干预,比如加强音乐的节奏感、加大跑速度、控制跑操时间、跑操的形式等,而对照组则不加以干预。于学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检验,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 实验后男生第一学期期未统测情况对照表

表2-2 实验后女生第一学期期未统测情况对照表

为了全面检验大课间跑操的干预是否有效,对统测中考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检验。由表2-1、表2-2可以看出,实验开展一学期后,实验组男、女生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数据通过T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证明开展大课间跑操活动比传统项目的大课间活动在体质锻炼方面更有实质性好处。学生的耐力项目特别是1000、800米的成绩提高明显,呈非常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跑操实验有成效。

(三)实验一学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育中考模拟考试统测分析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体育课教学在本实验学年度中,统一授课教师、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学期中考前进行中考项目的数据统测,男、女生测试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3-1、表3-2。

表3-1 实验后男生体育中考模拟考试统测测情况对照表

表3-2 实验后女生体育中考模拟考试统测测情况对照表

由表3-1、表3-2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年度的实验,男、女生的抽取测试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通过T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实验卓有成效。

(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对耐力素质调查统计分析

表4 实验组学生实验后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n=147)

为了进一步了解跑操对学生体质、信心、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效果,老师们向实验组的学生发放了147份调查问卷,100%回收率。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大课间跑操活动后,有89.12%的学生不再害怕参加中考项目1000m、800m跑;有85.71%的学生觉得参加跑操后体质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00%的学生通过跑操锻练,中考耐力项目、立定跳远成绩提高了;98.64%学生认同实施跑操后班级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通过实施大课间跑操,学生的耐力、意志品质、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体质增强、中考成绩提高等好处,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说明该跑操实验有一定的成效和价值。

五、结论

(一)学生跑操的锻炼价值体现

通过课堂反馈调查发现:学生们经过课间长跑锻炼后,上课打磕睡的人明显减少了,感冒的人数也比以前下降了,体力、耐力、体质增强了,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升。2014年明溪县城关中学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1000米(男)、800米(女)的测试中,学生的测试优秀率达80%,45%的同学获得了体能测试的满分。通过跑操大课间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提升明显,实践证明跑操锻炼的效果是理想的。班主任,校医反应现在学生生病请假的现象比往年更少,有了良好的体质,用更加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智育无形中也得到促进发展。

跑操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响亮地喊出班级的口号,吐出胸腹中积滞的旧气,吸收自然界新鲜的空气。这与我国古代气功的吐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喊叫的发泄方式,能将情绪宣泄出来,对心理有减压和放松的作用,对改善肺活量也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跑操是有氧运动能,它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肺泡通气量,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从而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使人的反应速度加快,思维更加敏锐、学习效率提高。在学生的反馈调查中,证实了这些变化与积极意义。

(二)学生跑操的德育价值体现

1.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课间跑操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一种集体至上的意识,它是学校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在跑操过程中,要求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学生们必须积极观察班级队形变化,及时调整跑速、齐心协力,才能做到队伍整齐,口号响亮。把奋斗的目标喊出来,能激发团队自豪感,荣誉感。

2.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学校的要求集合到位。冬天寒风刺骨天气恶劣,学生们树立自觉意识,缩短集合时间,理解先到场等待的同学们的辛苦,这就是关心同学的责任体现。此外,跑操每个环节都在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整齐有序的进退场以及跑操过程都成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契机。

3.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每天长跑距离基数:女生1000米,男生1500米。每一次跑操都需要消耗较大的体能,因此必须发挥坚强的意志品质方能顺利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以面对每天同一形式的课间长跑,唯有坚持方能增强体质,磨炼培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品格。

4.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培养。集体跑操,不但要做到与队伍中的其他同学对齐、步伐一致、摆臂协调,而且必须口号整齐,随时根据情况要做出调整,学生协同协作的能力在跑操中得到强化。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它是现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六 建议

实践证明跑操极具锻炼意义和培养意义。该项目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磨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意识和协作能力,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建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课间跑操活动,把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总结并推广实验中获得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开展跑操活动,力争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同时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跑操还有许多待挖掘的魅力和潜能,比如“零”距离跑,要求班级集体动作高度一致,排之间紧靠,不可有差错,因此跑操能培养学生们专注的态度和强烈的团队精神;利用跑操路线的变换,音乐的变换增强跑操的吸引力等等,这些都是今后大课间跑操有效性实施努力的方向。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教体艺〔2006〕5号.

[4]修万松.学生进行运动减压的探索[J].河南教育,2012(2).

[5]于斌.组织跑操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师友,2009(1).

[6]陈文招.“四级管理”制度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体育世界,2012(7).

[7]顾同仁.高效开展体育大课间[J].青少年体育,2014(5).

(责任编辑:林秀春)

猜你喜欢

跑操课间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小学生课间创意跑操酷似贪吃蛇
做班级里的“跑操教头”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关于课程化视角下的大课间跑操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酸甜苦辣”的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