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管理在儿童口腔门诊中的应用*

2016-11-10兰春钟雯怡袁燕佘珊王鹏李虎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口腔疾病分级

兰春,钟雯怡,袁燕,佘珊,王鹏,李虎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贵州遵义563099)

·案例分析·

行为管理在儿童口腔门诊中的应用*

兰春,钟雯怡,袁燕,佘珊,王鹏,李虎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贵州遵义563099)

目的探讨行为管理技术在儿童口腔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口腔科就诊患儿400例,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Frankl行为分级量表对患儿进行行为分级,并对患儿进行行为管理及效果评价。结果行为管理前男性患儿组完全不合作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管理后不同性别、年龄组患儿的完全合作率较管理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在行为管理后合作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管理可有效提高口腔疾病患儿对治疗的合作程度。

行为疗法;口腔卫生;组织和管理;儿童

在儿童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就诊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拮抗等不良心理反应,患儿会表现出对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及抗拒治疗的行为表现[1-2]。这些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不仅会导致患儿早期就诊率降低,也使得医生诊治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对患儿的不合作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是医务人员要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应用科学的行为管理技术是对患儿有效行为管理的可行性法则[3]。本研究就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就诊的400例患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管理方法及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就诊患儿400例,年龄1~14岁,其中男212例,女188例;慢性牙髓炎169例,龋病103例,慢性根尖周炎66例,牙创伤20例,口腔黏膜病14例,恒牙阻生12例,乳牙早失16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及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良。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分组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患儿组与女性患儿组;根据年龄分为三组:1~3岁组(幼儿期)、>3~6岁组(学龄前期)、>6~14岁组(学龄期)。

1.2.1.2行为分级患儿就诊前心理行为的量化评测分级按Frankl行为分级量表分为4类:Ⅰ类,完全不合作(拒绝治疗,恐惧或其他公开反抗的行为);Ⅱ类,不合作(不愿接受治疗,表示不情愿但不公开反抗,不高兴,退缩);Ⅲ类,合作(接受治疗,有时稍紧张,愿意听从医生安排,但有时有保留,能与医生合作);Ⅳ类,完全合作(合作好,对治疗感兴趣,表现愉快、高兴)[4]。

1.2.1.3行为管理技术根据患儿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类型和等级,针对性采取不同的行为管理方法,包括告知-演示-操作(tell-show-do,TSD)、分散注意力、模型演示、正强化法(鼓励引导)、语音控制、捂嘴(hand over mouth,HOM)、保护性固定法、感觉(疼痛)分离技术等方法[3,5]。

1.2.2效果评价通过行为管理诱导,依据在诊疗过程中患儿的行为表现,再按Frankl行为分级量表分类,以同一患儿对行为管理前后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效果评价针对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进行,分为3个级别: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Frankl行为分级为Ⅳ类,有效:Frankl行为分级为Ⅲ类,无效:Frankl行为分级为Ⅰ类和Ⅱ类。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行为管理前后不同性别组患儿行为表现比较行为管理前男性患儿完全不合作(Ⅰ类)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管理后两组患儿的完全合作(Ⅳ类)率较行为管理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行为管理前后不同年龄组患儿行为表现比较行为管理前,1~3岁组(幼儿期)患儿完全不合作(Ⅰ类)发生率明显高于大于3~6岁组(学龄前期)和大于6~14岁组(学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诱导后,各组的完全不合作(Ⅰ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行为管理前,各组的完全合作(Ⅳ类)率均明显高于行为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行为管理效果比较不合作患儿(Ⅰ类和Ⅱ类)经过行为管理诱导后,不同年龄各组合作人数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合作的有效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3岁组(幼儿期)患儿合作有效率为62.1%,>3~6岁组(学龄前期)患儿合作有效率为79.1%,>6~14岁组(学龄期)患儿合作有效率为83.3%。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经行为管理后合作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行为管理前后不同性别组患儿行为表现比较[n(%)]

表2 行为管理前后不同年龄组患儿行为表现比较[n(%)]

表3 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行为管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在儿童口腔临床工作中,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儿童在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1,5-6]。不良情绪会导致患儿在口腔检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甚至拮抗(冲动型拮抗和被动型拮抗)的行为表现[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组,男性口腔患儿完全不合作(Ⅰ类)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这可能与家庭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男孩是爷爷奶奶的宝贝,从小溺爱,娇生惯养,导致男孩的行为更难管理。同时,在不同年龄组,低年龄组的口腔患儿完全不合作发生率明显偏高,这是由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所导致。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发现和消除就诊患儿不良情绪,是医务人员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有效的行为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儿童口腔行为管理包括非药物行为管理和药物行为管理。非药物行为管理方法有TSD、分散注意力、模型演示、正强化法(鼓励引导)、语音控制、HOM、保护性固定法等。药物行为管理有吸入、口服药物,静脉镇静和全身麻醉等方法[3,5,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患儿中,针对性应用上述行为管理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完全合作率;不同年龄组不合作患儿在行为管理诱导后合作效果的有效率分别达到62.1%、97.1%和83.3%。说明行为管理可有效提高口腔疾病患儿对治疗的合作程度。

因此,在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时,应及时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行为管理及引导,以保证患儿顺利、高质量地完成治疗,避免治疗过程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和伤害,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态度。行为管理能力是评价儿童口腔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Wilson S.Management of child patient behavior:quality of care,fear and anxiety,and the child patient[J].Pediatr Dent,2013,35(2):170-174.

[2]刘敏.346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30.

[3]Roberts JF,Curzon ME,Koch G,et al.Review:behaviour management techniquesinpaediatricdentistry[J].EurArchPaediatrDent,2010,11(4):166-174.

[4]Frankl SN,Shiere FR,Fogels HR.Should the parent remain with the child in the dental operatory?[J].ASDC J Dent Child,1962,29:150-163.

[5]Pinkham JR.儿童口腔医学[M].葛立宏,译.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100.

[6]Erfanparast L,Vafaei A,Sohrabi A,et al.Impact of self-concept on Preschoolers′dental anxiety and behavior[J].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2015,9(3):188-192.

[7]Paryab M,Afshar H,Mohammadi R.Informing parents about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invasive behavior management techniques used in pediatric Dentistry[J].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2014,8(2):95-10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8.061

C

1009-5519(2016)18-2927-02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基金项目(KY2015-17)。

(2016-04-03)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口腔疾病分级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