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

2016-11-10杨景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7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骨质

杨景科

(宁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骨科,宁夏 银川 750021)

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

杨景科

(宁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骨科,宁夏 银川 750021)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前镇痛进行临床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使用超前镇痛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的概念是近几年临床中逐渐衍生出的一种围手术期内护理观念[1]。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伤害性刺激前对患者采取一定的镇痛措施,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的敏感度进行降低,从而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避免对患者产生损害[2]。本次研究中主要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内超前镇痛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护士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8.25±8.57)岁。对照组75例,男35例,女40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8.59±8.57)岁。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①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无肝肾疾病患者;③无语言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④均采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纳入标准,一般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前镇痛进行临床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在患者要求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止疼。超前镇痛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内进行疼痛分数评定,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疼痛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临床心理干预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临床超前镇痛护理;在临床超前镇痛护理中对患者术后进行0.9%盐水和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静脉注射,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结合患者的临床思想鼓励患者对超前镇痛护理方案进行讨论,从而利用患者于医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方案。

1.3疗效判定:采用疼痛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满分为十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痛感越强烈;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痛感消失;②有效:患者临床痛感减轻;③无效:患者临床痛感无减轻或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校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65± 1.24)分,术后疼痛评分为(6.04±2.01)分;观察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13±0.95)分,术后疼痛评分为(2.01±0.34)分。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t值为1.254789,P值为0.34580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t值为8.651402,P值为0.023547,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43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73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37例,无效8例,总有效67例,总有效率为89.33%。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超前镇痛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65±1.24)分,术后疼痛评分为(6.04±2.01)分;观察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13±0.95)分,术后疼痛评分为(2.01 ±0.34)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超前镇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超前镇痛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神经敏感系统进行抑制,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疼痛评估,按照疼痛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抑制疼痛药物,从而帮助患者进行超前镇痛的临床护理[3]。在超前镇痛护理中,其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受过专业化的临床镇痛护理训练,能够对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针对不同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临床处理,帮助患者缓解骨折椎体成型术后的疼痛感。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前镇痛护理疗效显著。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使用超前镇痛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殷渠东,田小武,郑祖根.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3):2346-2351.

[2]李亮,于学忠,隋海涛,等. 伴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椎体强化后骨水泥分布模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789-4796.

[3]邱兴,杨圣,芦健民,等. 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及相邻椎体骨水泥注入前后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7):3041-3048.

R473.6

B

1671-8194(2016)27-0285-02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骨质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